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念摄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传统摄影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美国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的观念摄影作品《原子的达利》为研究视角,分析观念摄影所表现出的技法及其特性内涵。精髓在于以作品传达观念,特性在于将抽象观念具体化,内涵在于将文化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观念摄影在当时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
关键词:观念摄影;哈尔斯曼;原子的达利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98-1
观念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摄影形式,它是从传统纪实摄影中慢慢衍生而来,这种通过把纪实的主题与表现不断拓展与延伸,在纪实的话语之外找到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称之为观念摄影。作为观念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观念摄影吸纳了纪实摄影的优点,在发现、见证现实的基础上传达创作者的观念,提出特定的问题和看法甚至解决方案,它因见证性而真实,也因为彰显创作者的观念而独具特色。
一、观念摄影的精髓在于以作品传达观念
“观念”是创作者思想意识的特定表现,是艺术摄影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而摄影则只是艺术家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及作品内涵的一种表现手法,观念摄影是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主要通过作品传达创作者的个人观念,“一件艺术作品,可以理解为一位艺术家的心和观众之间的连接”。①作为开创观念摄影先河的美国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他的摄影作品《原子的达利》就将自己对原子的看法观念通过这幅画表现出来告知观众。《原子的达利》所要表达出的观念很简单,就是告诉观众“原子还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还存在着原子核、质子、中子等等”,换句话说,用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观念摄影的观念同时具有“前瞻性”,就是为了某一个社会现象去构想情节,根据作者的解读加以描绘并重新设置,作品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层面上,而是通过作品传递某种观念的探索过程,指引人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这对于当时人们把摄影当作是一种记录的手段而不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的时代,《原子的达利》这一作品完全把这个观念颠覆了。
二、观念摄影的特性在于将抽象观念具体化
为了从拍摄的作品《原子的达利》中体现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这一观念,哈尔斯曼需要拍摄一张一切都悬浮在空中的照片,为此,画家达利需要在用钢丝吊起来的画板前跳起来,3个助手抛出猫,1个助手泼水,1个助手将椅子举到空中的场景。而为了达到既定效果,哈尔斯曼请了四位拍摄助手共同完成这一创作,哈尔斯曼夫人也出场助阵,她负责把左边的那张椅子高高举起,要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超现实主义的意境并不简单,飞跃的黑猫,悬空的流水,半悬在空中的椅子,一切都需要一气呵成,“一!二!三!”数到三,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个助手就用水泼上去。在猫和水还在空中时,哈尔斯曼喊出“四”,达利迅速跳起来……就这样,长达6个小时,达利极其配合甚至不厌其烦地出谋划策,经过28次抛跳,据说达利已经跳到疲软,椅子换了好几把,地上跟发大水一样狼狈,终于拍摄完成。哈尔斯曼正是将其想法最终通过不断的尝试达到具象化的结果。比起照片的艺术性,这一过程在摄影史上更有着创新的意义,尽管在后期的暗房上没有做特别的处理,尽管画面的确是非常实在地拍摄了一个现实中的场景,但是,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的具象表达,是后来许多观念摄影的创作目的,而哈尔斯曼开了这个先河。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化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哈尔斯曼这种表达方式几乎成了后来许多超现实主义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一个模式。
三、观念摄影内涵在于将文化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观念摄影作品是创作者文化意识和修养的外化表现。鲍德里亚认为:“通过摄影,作为‘他者’的现实世界才有可能向我们无限接近。他反复强调,是照相机镜头对面的‘事物这一方在凝视’我们这边,这些事物一直在伺机而动希望通过摄影被拍摄成照片,成为一种新的现实形态。”②艺术在社会中的存在、艺术家用什么意识思考问题、如何体现文化性,是观念摄影所必须考量的问题。因为照片里的内容即所谓实物,实际上在成为实物之前就已经在意识层面上开始存在了。同样,观念摄影也需要具有观念艺术的美学特征。正如哈尔斯曼在《原子的达利》作品中描绘人、椅子、猫、水等在空中的各自形态,飞跃的黑猫,悬空的流水,半悬在空中的椅子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气呵成,其目的就是在传达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这一文化概念的同时还需兼具美学效果,不同质量的原子物体所漂浮的形态也需各异。
四、余论
观念摄影作品反映的是创作者对当下诸多社会现实和公共话题的观点或想法,观念摄影通过技术手段来凸显艺术价值和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它的精神在于它的观念。观念摄影作品是创作者情感、观念和文化的外化表现。观念摄影必须关注社会某一现象或某一现实,只有具有时代性、具有质疑能力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就是抓住了观念摄影这一本质要求,使其在观念摄影史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顾铮.世界摄影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顾铮.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张晨.我们是谁———凯文·克拉克(KevinClarke)的观念摄影[J].建筑知识,2011,(12).
[4]范铮.摄影与观念艺术的通与变[J].文艺争鸣,2011,(04).
作者简介:
刘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关键词:观念摄影;哈尔斯曼;原子的达利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98-1
观念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摄影形式,它是从传统纪实摄影中慢慢衍生而来,这种通过把纪实的主题与表现不断拓展与延伸,在纪实的话语之外找到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称之为观念摄影。作为观念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观念摄影吸纳了纪实摄影的优点,在发现、见证现实的基础上传达创作者的观念,提出特定的问题和看法甚至解决方案,它因见证性而真实,也因为彰显创作者的观念而独具特色。
一、观念摄影的精髓在于以作品传达观念
“观念”是创作者思想意识的特定表现,是艺术摄影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而摄影则只是艺术家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及作品内涵的一种表现手法,观念摄影是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主要通过作品传达创作者的个人观念,“一件艺术作品,可以理解为一位艺术家的心和观众之间的连接”。①作为开创观念摄影先河的美国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他的摄影作品《原子的达利》就将自己对原子的看法观念通过这幅画表现出来告知观众。《原子的达利》所要表达出的观念很简单,就是告诉观众“原子还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还存在着原子核、质子、中子等等”,换句话说,用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观念摄影的观念同时具有“前瞻性”,就是为了某一个社会现象去构想情节,根据作者的解读加以描绘并重新设置,作品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层面上,而是通过作品传递某种观念的探索过程,指引人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这对于当时人们把摄影当作是一种记录的手段而不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的时代,《原子的达利》这一作品完全把这个观念颠覆了。
二、观念摄影的特性在于将抽象观念具体化
为了从拍摄的作品《原子的达利》中体现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这一观念,哈尔斯曼需要拍摄一张一切都悬浮在空中的照片,为此,画家达利需要在用钢丝吊起来的画板前跳起来,3个助手抛出猫,1个助手泼水,1个助手将椅子举到空中的场景。而为了达到既定效果,哈尔斯曼请了四位拍摄助手共同完成这一创作,哈尔斯曼夫人也出场助阵,她负责把左边的那张椅子高高举起,要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超现实主义的意境并不简单,飞跃的黑猫,悬空的流水,半悬在空中的椅子,一切都需要一气呵成,“一!二!三!”数到三,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个助手就用水泼上去。在猫和水还在空中时,哈尔斯曼喊出“四”,达利迅速跳起来……就这样,长达6个小时,达利极其配合甚至不厌其烦地出谋划策,经过28次抛跳,据说达利已经跳到疲软,椅子换了好几把,地上跟发大水一样狼狈,终于拍摄完成。哈尔斯曼正是将其想法最终通过不断的尝试达到具象化的结果。比起照片的艺术性,这一过程在摄影史上更有着创新的意义,尽管在后期的暗房上没有做特别的处理,尽管画面的确是非常实在地拍摄了一个现实中的场景,但是,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的具象表达,是后来许多观念摄影的创作目的,而哈尔斯曼开了这个先河。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化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哈尔斯曼这种表达方式几乎成了后来许多超现实主义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一个模式。
三、观念摄影内涵在于将文化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观念摄影作品是创作者文化意识和修养的外化表现。鲍德里亚认为:“通过摄影,作为‘他者’的现实世界才有可能向我们无限接近。他反复强调,是照相机镜头对面的‘事物这一方在凝视’我们这边,这些事物一直在伺机而动希望通过摄影被拍摄成照片,成为一种新的现实形态。”②艺术在社会中的存在、艺术家用什么意识思考问题、如何体现文化性,是观念摄影所必须考量的问题。因为照片里的内容即所谓实物,实际上在成为实物之前就已经在意识层面上开始存在了。同样,观念摄影也需要具有观念艺术的美学特征。正如哈尔斯曼在《原子的达利》作品中描绘人、椅子、猫、水等在空中的各自形态,飞跃的黑猫,悬空的流水,半悬在空中的椅子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气呵成,其目的就是在传达原子形成的物体都应当是浮在空中的这一文化概念的同时还需兼具美学效果,不同质量的原子物体所漂浮的形态也需各异。
四、余论
观念摄影作品反映的是创作者对当下诸多社会现实和公共话题的观点或想法,观念摄影通过技术手段来凸显艺术价值和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它的精神在于它的观念。观念摄影作品是创作者情感、观念和文化的外化表现。观念摄影必须关注社会某一现象或某一现实,只有具有时代性、具有质疑能力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就是抓住了观念摄影这一本质要求,使其在观念摄影史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顾铮.世界摄影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顾铮.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张晨.我们是谁———凯文·克拉克(KevinClarke)的观念摄影[J].建筑知识,2011,(12).
[4]范铮.摄影与观念艺术的通与变[J].文艺争鸣,2011,(04).
作者简介:
刘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