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湖本《干禄字书》佚文考

来源 :长江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禄字书》分“湖本”“蜀本”两个版本系统.“湖本”系统的颜鲁公原刻本、杨汉公摹刻本均为善本,但已散佚.日藏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成书于12世纪以前,其所引《干禄字书》为湖本系统,相关引文可以用来比勘传世本《干禄字书》,为近代汉字研究、唐代正字学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和证据,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其他文献
西周初年,武王既死,成王诵幼冲即位,周公摄政.武庚反叛,管蔡附逆,这一历史隐痛,日后终为周成王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至死也没有彻底抹去.成王临终,所顾虑的是:长子姬钊能否顺利嗣位;当年的历史梦魇,会不会在太子钊即位之后再度上演.而这一隐藏在“刑措四十年而不用”的历史大幕背后的成王临终心结,正是理解本篇思想主旨的重大关键所在.而且,由成王这一历史隐痛切入,从成王顾命,到康王报诰,中间铺敏册命场景与册命过程,环环相扣,针脚绵密.整篇文章,主题突出,首尾一气;足见无论前人在何处割《顾命》而分出《康王之诰》,都是割
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中国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前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恶劣观感都随《大地》的流行而一笔勾销.电影通过对王龙叔父角色的改编,利用历史符号将中国人的负面形象以隐讳的方式注入次要人物王龙的叔父身上.正面和负面形象在同一部电影中共存,昭示着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态.
“秒”最初为长度单位,经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时间改革,才开始成为一个时间单位.而拥有秒针的三针表于清朝中叶进入到中国以后,“秒”这个时间尺度才真正被用于计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把三针表只当做一种高级饰品来看待.因此,中国人关于“秒”的时间意识并没有因为三针表的流行而觉醒.之后,随着西方科学知识以及文化思想势不可挡地涌入晚清中国,“秒针”所象征的更加精确化的“时间”,终于开始像蒸汽机和“电气”一样,渐渐与科学及文明关联起来.而积极使用“时间”元素,完全由中国人创作的科学小说,也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全国小说写作月肇始于美国,由克里斯·巴蒂1999年发起,后逐步演变为国际性写作活动.回顾全国小说写作月的创设初衷、举办过程和20多年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该活动对“网络写作社区”构建的重要贡献.每年11月份的全国小说写作月的规则极为简单:在一个月内写5万个字,人人皆可参与;以完成字数为目标,不关注小说的质量.除了这一主体活动外,还逐渐开发出了夏令营、青年作家项目、“进来写作”、“现在怎么办?”月等亚活动类型,这扩大了活动周期覆盖面,提高了群体参与度.全国小说写作月是一场“文学马拉松”,它创造了一套专有词汇和
刘勰之经典观,最为重要的是围绕“言为文之用心”这一宗旨,着力彰显儒家思想中的“尚文”精神传统.这种以论“文”为中心的经典观之构建,一方面得益于儒家五经的“贵文”观念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深受当时文坛风气之启发.因此,刘勰进一步推进了儒家五经的辞章化,提升了文章的地位,以经典之“雅丽”,纠正时文之“淫丽”.
刘咸炘生当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清末民初时期,八股试士制度于1902年即已废除.他之关注制艺,实是把它作为传统文体生态中的一体.他不是固守某一种意识形态立场去对制艺进行褒贬,而是立足于学术立场去对制艺进行知识形态的梳理、辨析.在此过程中,他考察了制艺与其他诸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交汇,尤其是指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制艺承担起子学、古文的栋梁角色.刘咸炘又把制艺之流变史置于明清学术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辨析其间的因果辩证关系,显示出深邃广阔的学术视野.
人类交际活动的有效展开需以类同的心智与一定的语言符号运用能力为基础,这一点应追溯至婴童时期同母亲的互动,这种互动遵循礼物-馈赠逻辑.礼物-馈赠逻辑是一种他者逻辑,他者参与了自我的形成,充分承认并尊重他者的存在及价值,是确保各类交际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恰当处理自我与他者(自我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物、不同种族、国别或思想领域之间)的关系是交际活动的重要任务,母亲对幼儿的无私呵护,示范并传递了对话、开放、平等、友爱的交际原则.维尔比夫人的表意学作为以交际为导向的符号理论,内含关于交际问题的若干研究,本文借助
“三言二拍”代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18世纪以来被相继翻译成各国文字在海外传播.对“三言二拍”英译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文本细读,发现“三言二拍”英译所依据的原文底本复杂,甚至存在以讹传讹现象.早期主要以《今古奇观》为底本,而中后期有些是依据其相关前世蓝本和后世选本,虽然故事情节类似,但相去甚远,不能归于“三言二拍”英译范畴.澄清这些误传,对于“三言二拍”翻译史研究和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在方志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然前人对该书的若干词语存在解释不清或解释有误的地方,例如以下三处有争议的词句:“士之甚”当为“大之甚”之讹;“越王句践属刍莝养马”不应理解为“句践属于割草喂马之人”,其中“属”当同“鐲”,意即为“斫、砍”,与同义复词“刍莝”构成动宾结构;“孔主”并非指抽象的精神境界,意同“褒主”“佳主”“明主”等.
从时体特征、言者态度表达、分布语体几个方面考察唐宋三部语料中事态助词“来、了2、了也”功能的共时差异和历时变化,其主要差异在言者态度表达和话语功能方面.由唐入宋,有两个显著变化:“了也”显著衰落,被“了2”,取代,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现代汉语事态助词“了,由晚唐五代的事态助词”了2“与语气词”也“融合而来;”来“表达言者态度的功能增强,这一变化在宋代的不同语料中表现出很大差异,还属于语用层面的变化,但到明清时期则成为”来\"的突出功能,普遍见于各语料中,反映出由语用到语法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