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的真实与实训的悟性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训的真实不等于实践的真实
  
  大凡高职的实训教学项目都声称其仿真度高。“仿真”二字其实道出了实训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即实训的真实性越强,越接近实际越好;实训的真实又不等于实践的真实。实训环境建设是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笔者以为难就难在实训不可复制实践的真实。
  (一)实践的真实不可复制
  1.实践过程的时空不可复制。高职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每门专业课(或实训项目)对应某一业务岗位或业务领域。因此,每一实训项目理应真实反映相应业务岗位对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但事实上高职实训教学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不可能将实际工作全盘照抄照搬。现实生活中一年甚至几年的业务,实训教学中不得不压缩在一个月、一周乃至一天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业务也许发生在上海、广州、西安或者武汉,而实训教学的业务处理一律在校园。
  2.实践活动的业务量不可复制。现实生活中各业务岗位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而实训教学不可能也无必要大量重复训练相同的业务技能,只能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典型业务组织训练。现实生活中一人一岗,各负其责,业务工作互不交叉;而实训教学为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要,经常出现“轮岗”乃至“串岗”的现象。现实生活中的业务按工作性质及其轻重缓急程度,序时排列;而实训教学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将业务工作进行分解,并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实训项目。
  3.实践活动的人际关系不可复制。一切实践活动都要靠人来完成,一切实践活动的背后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善于处理业务工作关系乃至工作之外的人际关系,正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经管类专业实训尽管可以通过模拟公司、岗位模拟等实现“角色扮演”,但与实践活动中的真实人际关系仍相去甚远。学生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还有赖于经过真实的实践历练。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真实的实践内核
  1.真实的技术要领。人们通常把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因此实训教学追求技术的真实性是理所当然,也是首当其冲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中,一要严格执行与实际工作完全相同的技术标准(包括用技术标准来考核学生实训成绩),而不能出现技术变形;二要不断追逐最新的技术,因为落后的技术其实是另一种技术“失真”。实训教程对应的课程,要随着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而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2.真实的业务流程。虽然我们不能全盘复制实践活动的真实业务量和真实人际关系,但在实训教学中必须采用真实的业务岗位职责以及岗位之间的业务流程。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真实性,可以采用“协同实训”的办法,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间的协同实训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
  3.真实的操作平台。同理,虽然我们不能全盘复制实践活动的真实时空,但在实训教学中必须采用真实的操作平台。软件开发商和供应商热衷于推销经管类模拟实训软件,但我们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因为模拟实训软件尽管能让学生明了工作原理,也十分方便教学;但它与真实的业务操作仍有相当的差距,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宁可花大量的精力来设计配套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案,也要尽量采用真实的操作平台。只有因为“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原因,无法实现真实操作平台的引入,才退而求其次。
  4.真实的工作态度。仿真度再高的实训也有一定的虚拟成份,这就要求学生以“假戏真做”的态度来认真对待实训的每一个环节。从这个意义讲,实训教学的真实性其实是师生双方努力的结果。
  (三)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的创建
  为了协调实训的真实与实践的真实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实现从分解的技术动作训练到合成训练、从模拟岗位演练到实战演练。为此,要建立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其基本含义包括两个要点:首先随着专业教学的进程,各项训练持续不断、贯穿始终;其次,各项训练相互连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一是结合各门课程课堂教学进行的单元实训,以单元练习为主要形式,也可以包括以认知为目的的见习、简单的业务操作等;二是主干课程的课程实训(或课程实习),它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但仍以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三是专业综合实训(或校内模拟实习),它需要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并加强了业务岗位的模拟;四是校外实习(毕业实习或学年实习),即通过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广泛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五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六是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此外,部分专业还要单独开设课程,进行单项业务技能培训,如珠算、点钞等。
  
  实训的悟性才是实训的真谛
  
  (一)悟性培养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悟性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自己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运用在教学上,悟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十分讲究悟性培养,即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悟性锻炼是一种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有时是灵机一动,但大多数是苦思冥想后的偶然一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这种意境。悟性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事先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事中有高超的教学艺术,适时点拨而不事事包办,“四两拨千斤”。
  悟性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悟出的内容也许大相径庭。它也许显得少有章法,也不便于传承。教师无法传授悟性,只能激发悟性。但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才显得异彩纷呈、丰富多彩,人们才会有发明创造、改革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二)实训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悟性培养也是一种能力培养。“照葫芦画瓢”的实训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一台台工作机器,而不是具有高超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笔者以为,经管类专业实训至少要培养如下能力:
  1.将实训真实还原为实践真实的能力。如上所述,实训真实不等于实践真实,学生在实训中必须“假戏真做”。但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到了真实的工作岗位却不能发挥其作用;相反,一些在校期间表现平平的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悟性高低的问题。
  2.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用于解决技能与知识的衔接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先学后做。但悟性强的学生,其实也完全可以实现从技能到理论的转换,先做后学、学做结合。所谓理论无非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学生通过从业务操作中寻求一般规律,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人们往往重视知识迁移问题,笔者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其实也存在着技能迁移的问题。如上所述,实训教学只能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典型业务组织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4.灵活运用,掌握分寸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面对同样的技能项目同样的技术标准,学生实训成果在质量精细度、创意新颖性上往往相差很大。究其原因,它与学生是否能将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训项目,是否能把握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分寸密切相关。
  5.求异思维,反弹琵琶的能力。求异才有特色,别出心裁才有灵气。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要提倡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标新立异,力戒千篇一律。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世界技能组织的68个成员的1200余名选手,在50个项目上展开角逐。我国代表团斩获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取得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来自笔者学校的选手获得了机电一体化项目金牌。以上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和职业风采,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创新发展
文章通过分析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若干激励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 混合式教学 金属切削机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互联网 ”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批的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行列。高职学院在其自身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其中高职学院的公共英语教学上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