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lcome to Tromso(欢迎来到特罗姆瑟)!”电影《假装情侣》一开场,出租车司机用略带北欧口音的英语如是说。特罗姆瑟的冰天雪地中,小木屋的篝火旁,男主角获得了女友的真爱,绚烂的北极光下,二人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在这部由黄渤、江一燕领衔主演的电影中,为男女主角开启爱情之门的地方离我们十分遥远,它就是被称为“北极之门”的特罗姆瑟。前不久,笔者走进了那个童话世界——特罗姆瑟。
对于大多数来说,遥远的北极寒冷而辽阔。那里有宁静的峡湾,童话般的山峦,神奇的北极光,它是童话故事中冰雪女王和巨人的世界,也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当航班稳稳降落在被白雪所覆盖的机场时,机舱屏幕上显示出的坐标是:北纬69度39分,东经17度57分。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的“大城市”——特罗姆瑟。
特罗姆瑟位于北极圈内350千米,其市区分为特罗姆索亚和特罗姆斯达利恩两部分。市中心在岛上,有大学、极地博物馆、极地水族馆和世界上最北的啤酒厂,还有一座跨海长桥和隧道与大陆连接。特罗姆瑟曾是人们前往北极探险的停靠地,首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家、挪威籍人罗尔德·阿蒙森的雕像依旧耸立在码头上。街道两旁,五颜六色的美丽木屋错落有致,可以漫步其中,还可以享受餐厅提供的美味佳肴。
尽管特罗姆瑟是北极圈里最大的城市,其实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城,从内而外散发着小家碧玉的风韵。
1900年,一位法国旅游者赋予了这座城市“北方巴黎”的美称,因为这里的餐馆、酒吧、夜总会和咖啡厅之多,为挪威之最。当然,这两座城市的差别还是挺大的:首先,这里没有巴黎那么烦人的交通阻塞;另外,这里的居民也要友好和善得多。在特罗姆瑟,只要有行人穿行——不仅仅是在交通灯和人行过道处,汽车会立刻停下来。这里一年中有5个月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近半年时间都在下雪;巴黎的气温则要远远高于这座北极城市。
特罗姆瑟绝对是一座非常可爱的北极小城。二战期间,它是挪威北部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城市。这座小城如今只有大约六万居民,他们多数住在背山面海的木屋里,可以说,家家都是海景房。城里还有不少老式木屋,这些木屋受到当地法规的严格保护,连木屋的颜色都不可以随意改变。
在特罗姆瑟,你不能错过登高望远的机会。从市中心跨过特罗姆瑟大桥,来到山脚下,乘坐缆车登上海拔420米高的斯托尔斯泰纳山山顶,整个特罗姆瑟一览无余:山脚下、峡湾边,是一座掩映在森林里的城市。白色的北极大教堂、彩虹一般的跨海大桥、红色的木屋、白色的帆船,加上蓝色的峡湾、绿色的森林,一一呈现在眼前,美得无法言说。
日落时分,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城市上方,整个特罗姆瑟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据说,夏日的特罗姆瑟有很长时间的白昼期,那时有很多人登临山顶,边喝咖啡边欣赏午夜的日落,那才真是北极圈里特有的景观呢。
被称为北极海的教堂——特罗姆斯达伦教堂,是将特罗姆瑟的冬季和极光有机结合而设计的具有现代感的教堂。教堂内的彩色玻璃幕墙设计独特,高约十二米,重六吨,被誉为“不可不看的魅力彩色玻璃”。
有人说,没来过这座始建于1965年的北极大教堂,就等于没来过特罗姆瑟。特罗姆斯达伦教堂颠覆了人们对教堂外形的传统想象,它以白色三角形的姿态融入这座被冰雪覆盖的城市。不知道是否因为冬季游客稀少,本要门票的教堂大门虚掩,任人出入。拍掉身上的雪花,轻轻走进教堂,不觉眼前一亮,整个教堂内部简约通透,最夺目的无疑是那面积约一百三十五平方米的彩色玻璃幕墙,玻璃颜色以黄、蓝、黑色为主,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人类拥抱苍穹的画面。面向教堂大门凝望,除了上方巨大的管风琴和水晶吊灯,再没有多余的装饰。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眺望深蓝的天空,内心顿觉平静安宁。
位于市中心的DOMKIRKE天主教堂,则被称为这个地球上“最北端最大的木结构教堂”,走的同样是低调简朴风,寥寥几笔就能描绘出它的外形,稍不留意,很容易错过。
在特罗姆瑟,不少有故事的建筑都带着属于北极圈的独立和干净的气质,自成一格。
尽管纬度很高,冬天的特罗姆瑟并非想象中那般寒冷。因为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特罗姆瑟的海港冬季并不封冻,从而成为挪威最北的天然不冻港。
特罗姆瑟也并不像电影《假装情侣》中所展现的那样,只有冰天雪地的凛冽严冬,而是四季分明:春有百花争艳,夏有潺潺溪流,秋有五彩森林……只不过,这里的春秋两季十分短暂,仿佛只有夏冬两个季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特罗姆瑟的周围还有一些小岛掩映在碧水蓝天之间,每到夏秋季节,便成了最理想的度假地。其中一座名叫“夏日岛”的小岛最是吸引人。在夏季,那里有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溪流、满坡的绵羊、红色屋顶的木屋……想不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深入到特罗姆瑟的崇山峻岭中,却孕育出了如此风情万种的岛屿。仲夏时节,挪威人蜂拥而至,在北极圈里享受夏日的海风。
如果是夏天到特罗姆瑟,可以坐船游览北部的峡湾,可以去清冽的河里钓鲑鱼,可以参加夏至日里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可以去植物园里看看移植于世界各地的高山植物,可以喝一杯世界最北啤酒厂生产的啤酒,也可以乘坐缆车登山看风景……从这里乘坐邮轮,可以向北到达北角(欧亚大陆的西北角),向南到达卑尔根,开始美丽壮观的西部峡湾之旅。
特罗姆瑟是去往北极的必经之路。无论来自哪里的游客或科考队,若要前往更北的斯瓦尔巴群岛以及北极点,特罗姆瑟都是必须停泊的驿站。
对于特罗姆瑟来说,“北极之门”这个称呼似乎更为恰当,它的位置能使人很快明白什么叫作“靠近北极地区”。停泊在这里的俄罗斯船比那些来自卑尔根的船离家还要近。 在1936年以前,当特罗姆瑟和挪威其他地区还没有道路相通的时候,它的贸易和交通主要依赖不知疲倦的沿海轮船——“赫蒂戈鲁塔”号完成,该船一直使用到朗内斯机场建成启用为止。
在特罗姆瑟,许多机构都带有“最北”的字样。北极光天文馆和漂亮的特罗姆瑟博物馆构成了位于世界最北部的大学的一部分,建于1861年的天主教教堂和新教教堂同是位于世界最北部的教堂,世界最靠北部的酿酒厂在这里有一家挪威北部唯一的小酒店。19世纪20年代,海豹的经济价值开始为世人所知时,特罗姆瑟发展起了早期的北极船队,开展海豹猎捕活动。此外,也有不少船从这里出海捕鲸。关于这两种活动,在博多博物馆中有详细的图解展示:早期的捕鲸者驾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同大批的鲸群周旋;捕海豹的人们则游走于大群毫无抵御能力的海豹之间,高举矛叉将那些瞪大眼睛、孤立无援的海豹击毙。从特罗姆瑟再稍微往北,有挪威现存的最后一个捕鲸站,捕捞唯一一种尚未濒临灭绝的“小须鲸”。
位于北极圈里的特罗姆瑟,不仅是通往北极的大门,而且也是极地研究的中心之一。市内的北极光博物馆和特罗姆瑟博物馆里都展出许多有关极地的科学内容。在北极光博物馆里,参观者不仅可以学到有关极光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观看关于极光的环幕短片。
Aurora(欧若拉),这是北极光在拉丁语中的名字。每年冬天,北极圈里都会有极夜现象,来到特罗姆瑟的游客几乎没人能拒绝那梦幻绿光的诱惑,印着北极光的明信片是这里最受欢迎的纪念品之一。北极光那轻纱曼妙的舞姿,绚烂耀眼的光芒,长久以来停留在人们的梦中。然而即便被人们苦苦期待,高傲的欧若拉女神也绝不会因此而主动跑来。
北极光是一年当中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极光是怎么一回事。简单地说,极光就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也叫“太阳风”)进入地球大气而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北极光是一年365天每天都会出现的,但是要想肉眼观赏,就只有在黑夜中。当北半球进入冬季,越靠近北极圈,天黑得越早,像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从每年的11月22日到次年的1月17日,有持续近60天的黑夜,所以人们才会不畏严寒,在冬天扎堆来看极光。
只要去了就一定能看到北极光吗?结果未必如人所愿。北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能不能看到“上帝说了算”。特罗姆瑟的极光观测中心有对太阳活动的实时监测报告,如果到酒店前台询问,服务员会热心地帮游客找到一些实用的APP,直接查询相关信息,比如今晚看到极光的概率有多高。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信息只是预报。看北极光最好是在晴天,有一点点云影响不大,但要是乌云密布,云层会遮住极光。
特罗姆瑟是个临海城市,天气变化非常快,经验丰富的当地人会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当地的“极光向导”们对城市周边哪里是不错
的观测点早已烂熟于心,跟着他们走总不会错。有数据表明,在北挪威附近如果停留超过72小时,看到极光的概率可以达到85%,看来耐心也决定成败。
去看北极光,这当然是那些来特罗姆瑟旅游的人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情。每天18时左右,酒店大堂里就会聚集起穿着各式专业防寒服的游客。酒店门前的广场上,早就停好了不同旅行社“北极光之旅”的巴士……空气里飘荡着各种口音的英语,导游们手执名单,站在车下迎接预定了自己车的客人。一时间,仿佛特罗姆瑟全城的游客都出动了。
北极光并非整晚都在天空出现,有时可能只出现半个小时甚至几分钟,22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最容易看到的,执着的探险家们会在户外蹲点守候,寒冷和黑暗都是对意志的考验。不过,作为游客,你也可以躲在萨米人的帐篷里,一边烤火,一边吃热乎乎的面包和鹿肉,有专职人员出入帐篷,随时通报信息。在特罗姆瑟,当地旅行社大都有这样的服务。
车子开了两三个小时,就到达挪威和芬兰的边境。远离城市灯光,天气干冷,加上是在北极圈内,天空清亮得出奇。下车仰望星空那一刹那,璀璨星辰美丽得令人不禁惊叫。惊喜过后,大家又陷入寻找北极光的沉默之中。个把小时过去了,忽然有人大叫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天幕上。仰头看那浩瀚无边的星空,远处的雪山勾勒出一道黑影,突然黑影的上方绿光闪动,那绿色的光芒如拨动的琴弦,又如少女的轻纱,曼妙多姿,它横亘整个长空,映衬着满天繁星。万籁俱寂中,没有人发出哪怕一丝声响,面对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记得有人说过,看到北极光的人会幸福一辈子。
见多识广的当地导游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刚刚飘过的绿光就是北极光。话说,比起人们常常提起的端庄典雅的欧若拉女神,北极光今晚似乎更像个调皮的孩子,在人意犹未尽时消失,在人失望而归后却又突然出现。笔者拿着相机噼噼啪啪拍个不停,不愿意冒着错过北极光的风险去找个更好的角度。
冬季的特罗姆瑟进入极夜,每天最亮堂的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但也只是蒙蒙亮,特罗姆瑟由此变成了一座蓝色的城市,天色在深蓝色和浅蓝色之间转换。但这“不见天日”的特殊季节,丝毫没有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无论走到哪里,岸边的、山坡上的彩色木屋,全披上厚厚的雪。大街上心形的灯饰尤为抢眼。人们疏疏落落地走出家门,采购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用品,那精致无比的烛台,鲜红的圣诞花、各式姜饼、圣诞球……看得人眼花缭乱。
漫步街头,这里的建筑多是二三层,居民住房大部分为木制,外表大都刷上了挪威人钟爱的红色。在鹅黄色的阔叶树树叶和随处可见的茵茵绿草的陪衬下,整个城市显得非常安静,不多的行人在街上安闲地散步,不时有海鸟落在地上。好客的小城居民看到笔者和其他中国游客时,露出友善的微笑。有意思的是,一位50多岁的先生追上来说:“我去过中国,我还会几句中国话呢。”接着,他就很生硬地拼出了两个发音,仔细听了几遍,才听清说的是“谢谢”两个字。
匆匆几日,领略了特罗姆瑟这座北极小城的冬日风情。笔者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来到这里,体验春、夏、秋三季的魅力,弥补没有在北极圈吹夏风的遗憾。但愿有那么一天,会听到特罗姆瑟出租车司机说:“Welcome to Tromso again(欢迎再次来到特罗姆瑟)!”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
在这部由黄渤、江一燕领衔主演的电影中,为男女主角开启爱情之门的地方离我们十分遥远,它就是被称为“北极之门”的特罗姆瑟。前不久,笔者走进了那个童话世界——特罗姆瑟。
最北的“大城市”
对于大多数来说,遥远的北极寒冷而辽阔。那里有宁静的峡湾,童话般的山峦,神奇的北极光,它是童话故事中冰雪女王和巨人的世界,也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当航班稳稳降落在被白雪所覆盖的机场时,机舱屏幕上显示出的坐标是:北纬69度39分,东经17度57分。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的“大城市”——特罗姆瑟。
特罗姆瑟位于北极圈内350千米,其市区分为特罗姆索亚和特罗姆斯达利恩两部分。市中心在岛上,有大学、极地博物馆、极地水族馆和世界上最北的啤酒厂,还有一座跨海长桥和隧道与大陆连接。特罗姆瑟曾是人们前往北极探险的停靠地,首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家、挪威籍人罗尔德·阿蒙森的雕像依旧耸立在码头上。街道两旁,五颜六色的美丽木屋错落有致,可以漫步其中,还可以享受餐厅提供的美味佳肴。
尽管特罗姆瑟是北极圈里最大的城市,其实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城,从内而外散发着小家碧玉的风韵。
1900年,一位法国旅游者赋予了这座城市“北方巴黎”的美称,因为这里的餐馆、酒吧、夜总会和咖啡厅之多,为挪威之最。当然,这两座城市的差别还是挺大的:首先,这里没有巴黎那么烦人的交通阻塞;另外,这里的居民也要友好和善得多。在特罗姆瑟,只要有行人穿行——不仅仅是在交通灯和人行过道处,汽车会立刻停下来。这里一年中有5个月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近半年时间都在下雪;巴黎的气温则要远远高于这座北极城市。
特罗姆瑟绝对是一座非常可爱的北极小城。二战期间,它是挪威北部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城市。这座小城如今只有大约六万居民,他们多数住在背山面海的木屋里,可以说,家家都是海景房。城里还有不少老式木屋,这些木屋受到当地法规的严格保护,连木屋的颜色都不可以随意改变。
在特罗姆瑟,你不能错过登高望远的机会。从市中心跨过特罗姆瑟大桥,来到山脚下,乘坐缆车登上海拔420米高的斯托尔斯泰纳山山顶,整个特罗姆瑟一览无余:山脚下、峡湾边,是一座掩映在森林里的城市。白色的北极大教堂、彩虹一般的跨海大桥、红色的木屋、白色的帆船,加上蓝色的峡湾、绿色的森林,一一呈现在眼前,美得无法言说。
日落时分,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城市上方,整个特罗姆瑟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据说,夏日的特罗姆瑟有很长时间的白昼期,那时有很多人登临山顶,边喝咖啡边欣赏午夜的日落,那才真是北极圈里特有的景观呢。
不可不看的魅力彩色玻璃
被称为北极海的教堂——特罗姆斯达伦教堂,是将特罗姆瑟的冬季和极光有机结合而设计的具有现代感的教堂。教堂内的彩色玻璃幕墙设计独特,高约十二米,重六吨,被誉为“不可不看的魅力彩色玻璃”。
有人说,没来过这座始建于1965年的北极大教堂,就等于没来过特罗姆瑟。特罗姆斯达伦教堂颠覆了人们对教堂外形的传统想象,它以白色三角形的姿态融入这座被冰雪覆盖的城市。不知道是否因为冬季游客稀少,本要门票的教堂大门虚掩,任人出入。拍掉身上的雪花,轻轻走进教堂,不觉眼前一亮,整个教堂内部简约通透,最夺目的无疑是那面积约一百三十五平方米的彩色玻璃幕墙,玻璃颜色以黄、蓝、黑色为主,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人类拥抱苍穹的画面。面向教堂大门凝望,除了上方巨大的管风琴和水晶吊灯,再没有多余的装饰。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眺望深蓝的天空,内心顿觉平静安宁。
位于市中心的DOMKIRKE天主教堂,则被称为这个地球上“最北端最大的木结构教堂”,走的同样是低调简朴风,寥寥几笔就能描绘出它的外形,稍不留意,很容易错过。
在特罗姆瑟,不少有故事的建筑都带着属于北极圈的独立和干净的气质,自成一格。
并不只有冰天雪地
尽管纬度很高,冬天的特罗姆瑟并非想象中那般寒冷。因为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特罗姆瑟的海港冬季并不封冻,从而成为挪威最北的天然不冻港。
特罗姆瑟也并不像电影《假装情侣》中所展现的那样,只有冰天雪地的凛冽严冬,而是四季分明:春有百花争艳,夏有潺潺溪流,秋有五彩森林……只不过,这里的春秋两季十分短暂,仿佛只有夏冬两个季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特罗姆瑟的周围还有一些小岛掩映在碧水蓝天之间,每到夏秋季节,便成了最理想的度假地。其中一座名叫“夏日岛”的小岛最是吸引人。在夏季,那里有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溪流、满坡的绵羊、红色屋顶的木屋……想不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深入到特罗姆瑟的崇山峻岭中,却孕育出了如此风情万种的岛屿。仲夏时节,挪威人蜂拥而至,在北极圈里享受夏日的海风。
如果是夏天到特罗姆瑟,可以坐船游览北部的峡湾,可以去清冽的河里钓鲑鱼,可以参加夏至日里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可以去植物园里看看移植于世界各地的高山植物,可以喝一杯世界最北啤酒厂生产的啤酒,也可以乘坐缆车登山看风景……从这里乘坐邮轮,可以向北到达北角(欧亚大陆的西北角),向南到达卑尔根,开始美丽壮观的西部峡湾之旅。
这里通往“北极之门”
特罗姆瑟是去往北极的必经之路。无论来自哪里的游客或科考队,若要前往更北的斯瓦尔巴群岛以及北极点,特罗姆瑟都是必须停泊的驿站。
对于特罗姆瑟来说,“北极之门”这个称呼似乎更为恰当,它的位置能使人很快明白什么叫作“靠近北极地区”。停泊在这里的俄罗斯船比那些来自卑尔根的船离家还要近。 在1936年以前,当特罗姆瑟和挪威其他地区还没有道路相通的时候,它的贸易和交通主要依赖不知疲倦的沿海轮船——“赫蒂戈鲁塔”号完成,该船一直使用到朗内斯机场建成启用为止。
在特罗姆瑟,许多机构都带有“最北”的字样。北极光天文馆和漂亮的特罗姆瑟博物馆构成了位于世界最北部的大学的一部分,建于1861年的天主教教堂和新教教堂同是位于世界最北部的教堂,世界最靠北部的酿酒厂在这里有一家挪威北部唯一的小酒店。19世纪20年代,海豹的经济价值开始为世人所知时,特罗姆瑟发展起了早期的北极船队,开展海豹猎捕活动。此外,也有不少船从这里出海捕鲸。关于这两种活动,在博多博物馆中有详细的图解展示:早期的捕鲸者驾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同大批的鲸群周旋;捕海豹的人们则游走于大群毫无抵御能力的海豹之间,高举矛叉将那些瞪大眼睛、孤立无援的海豹击毙。从特罗姆瑟再稍微往北,有挪威现存的最后一个捕鲸站,捕捞唯一一种尚未濒临灭绝的“小须鲸”。
追寻“欧若拉”
位于北极圈里的特罗姆瑟,不仅是通往北极的大门,而且也是极地研究的中心之一。市内的北极光博物馆和特罗姆瑟博物馆里都展出许多有关极地的科学内容。在北极光博物馆里,参观者不仅可以学到有关极光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观看关于极光的环幕短片。
Aurora(欧若拉),这是北极光在拉丁语中的名字。每年冬天,北极圈里都会有极夜现象,来到特罗姆瑟的游客几乎没人能拒绝那梦幻绿光的诱惑,印着北极光的明信片是这里最受欢迎的纪念品之一。北极光那轻纱曼妙的舞姿,绚烂耀眼的光芒,长久以来停留在人们的梦中。然而即便被人们苦苦期待,高傲的欧若拉女神也绝不会因此而主动跑来。
北极光是一年当中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极光是怎么一回事。简单地说,极光就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也叫“太阳风”)进入地球大气而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北极光是一年365天每天都会出现的,但是要想肉眼观赏,就只有在黑夜中。当北半球进入冬季,越靠近北极圈,天黑得越早,像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从每年的11月22日到次年的1月17日,有持续近60天的黑夜,所以人们才会不畏严寒,在冬天扎堆来看极光。
只要去了就一定能看到北极光吗?结果未必如人所愿。北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能不能看到“上帝说了算”。特罗姆瑟的极光观测中心有对太阳活动的实时监测报告,如果到酒店前台询问,服务员会热心地帮游客找到一些实用的APP,直接查询相关信息,比如今晚看到极光的概率有多高。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信息只是预报。看北极光最好是在晴天,有一点点云影响不大,但要是乌云密布,云层会遮住极光。
特罗姆瑟是个临海城市,天气变化非常快,经验丰富的当地人会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当地的“极光向导”们对城市周边哪里是不错
的观测点早已烂熟于心,跟着他们走总不会错。有数据表明,在北挪威附近如果停留超过72小时,看到极光的概率可以达到85%,看来耐心也决定成败。
去看北极光,这当然是那些来特罗姆瑟旅游的人们最热切盼望的事情。每天18时左右,酒店大堂里就会聚集起穿着各式专业防寒服的游客。酒店门前的广场上,早就停好了不同旅行社“北极光之旅”的巴士……空气里飘荡着各种口音的英语,导游们手执名单,站在车下迎接预定了自己车的客人。一时间,仿佛特罗姆瑟全城的游客都出动了。
北极光并非整晚都在天空出现,有时可能只出现半个小时甚至几分钟,22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最容易看到的,执着的探险家们会在户外蹲点守候,寒冷和黑暗都是对意志的考验。不过,作为游客,你也可以躲在萨米人的帐篷里,一边烤火,一边吃热乎乎的面包和鹿肉,有专职人员出入帐篷,随时通报信息。在特罗姆瑟,当地旅行社大都有这样的服务。
车子开了两三个小时,就到达挪威和芬兰的边境。远离城市灯光,天气干冷,加上是在北极圈内,天空清亮得出奇。下车仰望星空那一刹那,璀璨星辰美丽得令人不禁惊叫。惊喜过后,大家又陷入寻找北极光的沉默之中。个把小时过去了,忽然有人大叫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天幕上。仰头看那浩瀚无边的星空,远处的雪山勾勒出一道黑影,突然黑影的上方绿光闪动,那绿色的光芒如拨动的琴弦,又如少女的轻纱,曼妙多姿,它横亘整个长空,映衬着满天繁星。万籁俱寂中,没有人发出哪怕一丝声响,面对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记得有人说过,看到北极光的人会幸福一辈子。
见多识广的当地导游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刚刚飘过的绿光就是北极光。话说,比起人们常常提起的端庄典雅的欧若拉女神,北极光今晚似乎更像个调皮的孩子,在人意犹未尽时消失,在人失望而归后却又突然出现。笔者拿着相机噼噼啪啪拍个不停,不愿意冒着错过北极光的风险去找个更好的角度。
蓝城之夜
冬季的特罗姆瑟进入极夜,每天最亮堂的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但也只是蒙蒙亮,特罗姆瑟由此变成了一座蓝色的城市,天色在深蓝色和浅蓝色之间转换。但这“不见天日”的特殊季节,丝毫没有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无论走到哪里,岸边的、山坡上的彩色木屋,全披上厚厚的雪。大街上心形的灯饰尤为抢眼。人们疏疏落落地走出家门,采购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用品,那精致无比的烛台,鲜红的圣诞花、各式姜饼、圣诞球……看得人眼花缭乱。
漫步街头,这里的建筑多是二三层,居民住房大部分为木制,外表大都刷上了挪威人钟爱的红色。在鹅黄色的阔叶树树叶和随处可见的茵茵绿草的陪衬下,整个城市显得非常安静,不多的行人在街上安闲地散步,不时有海鸟落在地上。好客的小城居民看到笔者和其他中国游客时,露出友善的微笑。有意思的是,一位50多岁的先生追上来说:“我去过中国,我还会几句中国话呢。”接着,他就很生硬地拼出了两个发音,仔细听了几遍,才听清说的是“谢谢”两个字。
匆匆几日,领略了特罗姆瑟这座北极小城的冬日风情。笔者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来到这里,体验春、夏、秋三季的魅力,弥补没有在北极圈吹夏风的遗憾。但愿有那么一天,会听到特罗姆瑟出租车司机说:“Welcome to Tromso again(欢迎再次来到特罗姆瑟)!”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