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

来源 :丽人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用华丽张致的文字书写女性情欲。若不是对官能世界的诱惑有着由衷的好奇,写不出那样的欲海浮世绘;若不是对时间及回忆的虚惘有着切身的焦虑,写不出那样有惊梦意境的道德剧。游移于道德与颓废间,她的文字模棱周折,千回百转。她就是朱天文。
  
  离题是与时间的对抗
  
  最初,人们知晓朱天文,是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中。像所有的好电影一样,出色的台本和有才情的导演,便是一场不得了的沉醉。然后,是《小毕的故事》、《恋恋风尘》。娱乐时代,朱天文最重要的存在是候孝贤的御用编剧兼红颜知己,很少人知道她是台湾最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师承胡兰成,创立三三一派,她的著作《世纪末的华丽》曾是一代女性的文学标杆。
  有人是这么形容朱天文的:她像一块小小的稀有金属,在现实的阴影中,发着柔和的光。
  看到朱天文时就觉得这个形容真是神似,她是刚的,却又是柔的,甚至还带着小女生的害羞与怯意,看到大家都坐着,执意要站。“因为这样我才能看得见你们”,于是她就站了两个小时。演讲的时候,她经常回过头去,问马家辉:对吧!像一个怕做错事的小女孩,而且她也往往会说着说着就陷入无语,侧头问人咦,刚我说到哪儿了?
  胡兰成曾说朱天文和张爱玲很像,“新、柔、大、谦虚,还有在事务上的笨拙。”但朱天文无疑要比张爱玲更女人。她的声音糯软稚嫩,皮肤细白,眉目清秀,比照片上要清减许多,非常奇怪的是,时光在她的身上没有残忍地踏过,而是轻忽地略过,它让女作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洁净,细密,辗转,很多很多的留白与阴影。她自顾自地说着她寻常生活里的各种秘语,“文字炼金术”“老灵魂”“费里尼”……很多人听不懂,听得懂的都是文青,但这不代表她就是疏离的,遥远的,相反,她是亲切的,邻家的,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看完报纸和妹妹开始骂这个骂那个,一起吃早餐,讨论侄女的动向,她和她的猫,与母亲、妹妹妹夫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世俗生活这一块,她不是绝然冷清的,和许多与世隔绝的女作家不一样,她的身边是热闹的温暖的。是有人呼应的受人呵护的。
  在她的书房,窗外可以看见亚热带茂密的绿树与叶子上不停跳跃的金子样的阳光。她不用电脑,不接电话,也不受访,极少与朋友见面,就是写啊写啊写啊,“像个好的手艺人”,写了三十年,还希望自己能继续写下去,写到七十岁,能写完父亲留下的稿纸一一那是父亲朱西宁自己印的自己裁的稿纸,一页可以写5 O 0字,她对记者说“这一辈子,最多大概也只能写完这些稿纸了。”
  惊疑不定时,她会把手指自然地放到嘴边,很容易关,一笑就咯咯咯弯下腰,她年轻时迷恋华衣,现在也穿得讲究,白色收腰长西装,短蓝百页裙,配黑白条纹的中跟鞋,白色耳环,配色经典,但基本已经和时髦没了关系。
  头发很密,很黑,斜斜一把,似听话的小猫蹲在肩头,想象不出,佻达飞扬甚至狂妄看得到世纪末的华丽的朱天文是这个样子的,她那么退让、天真甚至还有点不谙世事——而且,她还是那样的谦逊。
  当你走过的路越多,你就对这个世界越谦逊。
  
  父女三作家 姐妹双妙手
  
  朱天文出生于1956年的台北——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籍山东临沂。父亲朱西宁与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段彩华被目为“虽乏武功倒有文治”的“军中三剑客”母亲刘慕沙亦从事翻译工作。数十年来,朱西宁夫妇和天文、天心、天衣三个女儿共出版了70多本书,可谓“小说家族”。
  父亲朱西宁于1998年辞世。朱天文在散文集《花忆前身》里用一张图片纪念他。父亲白发飘扬,独立暮草间的凝思凝固在黑白画面里。画面外是数枝花蕾,录像机上仰天长啸的白猫和绿眼熠熠的斑纹猫。
  朱天文秉承家学渊源,神情自幼有不寻常之处。一张泛黄的图片里,三岁的朱天文短发微卷,鼓脸,圆眼睛和淡眉,嘟着嘴,白短衫和背带裤,露着白生生的胳膊和脚踝,昂首向天,一副清傲和任性模样。
  朱天文高中开始写小说,十五、六岁即在文坛崭露头角,1978年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是年,大陆“第五代”导演们跨入北京电影学院朱辛庄校门。
  大学毕业时的朱天文,装扮黑白分明,一时惊艳——绝非明艳,却无论如何让人眼前一亮。朱天文脸颊从容,蛾眉淡然,眼神清亮。那种笃定和任性,看不出她文章里所说的毕业时的不安。
  朱天文和天心姐妹才情相当,各有千秋。天文细致温雅,偶有尖刻;天心关注时事,爽朗阔达。十几年来,两人屡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和时报文学奖,姐妹俩曾一举摘取图书三冠王的桂冠,名重文坛。美丽与才情,在文坛姐妹花身上同时绽放,也是赏心乐事。
  
  误入电影的藕花深处
  
  朱天文因为《小毕的故事》,误入藕花深处,开始了与侯孝贤的合作。其后,与吴念真、侯孝贤合作编剧创作了诸多闻名影坛的台湾新电影,开辟了台湾的新电影时代。从此,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不得返,与侯孝贤共事十余年,合作过十个剧本。
  朱天文改变了侯孝贤。她小说的叙述语言对侯孝贤电影叙述风格的成长深具启发作用。法国导演阿萨亚斯说朱天文对侯孝贤电影演进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朝着一种越来越果敢、现代的叙述语言迈进。
  《小毕的故事》之前,候孝贤的爱情喜剧片《儿子的大玩偶》之类大致上仍不脱叙述线主轴分明的好莱坞经典模式。朱天文小说散文式枝节庞杂的叙述模式,鼓动候孝贤发展一种反戏剧高潮、清淡散文式并扩张影像诗质的叙述语言。
  侯孝贤旷达洒脱的长镜头,伴以朱天文中国古典文化深厚的细腻诗情,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偶尔吴念真的加入,候孝贤的电影愈发显得理性与感性纠结相随,潇洒畅快。
  朱天文是个性的,倔强的。侯孝贤电影中那些细腻曲折的心事显然出自她手。如同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一个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乖女生与某离经叛道的淘气男生某日脾气相投,两个同样清高孤傲目高于顶,却必生出一段棒打不散的孽缘——只是,这是台湾电影的幸事,也可称电影史上的绝唱。
  从此,朱天文不再能淡泊地“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也不必孤寂地“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朱天文的华丽与苍凉
  
  朱天文是非常典型的女性作家,天大地大,都自她一己视角出之,自身的所历所思悉数化成故事下的潜流。如果说《小毕的故事》和《最想念的季节》中大而无当的憧憬冀望还是朱天文年青时的闭门造车,那么《伊甸不再》的困局迟早要笼罩她的作品,同时她本人也必定为“四十不惑”所挟,开始与世纪末的心态夹缠牵扯。
  以《伊甸不再》、《这一天》、《安安的假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标志着朱天文小说风格的确立。其中《安安的假期》着笔于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细腻探入他们的灵魂,朴素淡然的风格、醇厚宁静的氛围,有着诗一样的美丽。
  《这一天》是一个短篇,寥寥数笔,人物鲜活,极好地体现着朱天文小说技巧上的成熟,既可以写成如《安安的假期》一样的抒情诗,又可以简练成如此干净的笔墨。而《伊甸不再》进一步让我们看到朱天文小说在纯净美丽之外的另一面——凌厉泼辣,尤其是对女主人公的塑造,颓废烈性,冷漠的外表下是一腔轰轰烈烈燃烧的情感,不动声色中是用生命对爱情作着最后一搏,死也是不在乎。难怪有人评价她“文字泼辣似男儿,小说的放胆利落,有时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正如朱天文自己在序言中所说:再怎么写,也写不过生活本身。那些广大在生活着的人们,总是令我非常惭愧。因为人,才是最大的奇迹和主题。
  后记:至今不婚的朱天文,被评论家称为“可恋慕的美女作家”,被目为“继承了张爱玲半个世纪以来的绝响”。她坚韧地为笔下的芸芸众生寻找救赎,字里行间刻划出一种纵情难返的唯美耽溺、情欲衰疲与性别无政府。耽美的文字及颓靡的美感使她的作品成为了台湾小说中阴性美学与世纪末颓废的经典之作。
  
  编辑:璎珞
其他文献
我是看着连环画、读着连环画、绘着连环画长大的。由童年时对连环画的好奇,少年时对连环画的喜爱,青年时对连环画的执迷,到如今对连环画的品赏,而一步一步走过来。  我的绘画知识是从学习连环画的实践中取得的,再一点一滴与其他画种融会贯通从中寻求进步和提高。半个世纪以来与连环画的不离不舍,充实了我的绘画生涯。几十年来,连环画既可以说是我自学求知中的良师,亦可以说是我追求探索中的益友。没有连环画,也许就没有我
期刊
64开本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群众中发展最快、流通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大众读物。  我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个年代的农民娃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常从供销社、庙会、集市书摊上,花1毛8分钱买一本小人书,照着书中的三国人物在裁好的16开纸上,一张一个人物地临摹。铅笔勾线、蜡笔涂色。从此我迷上了画画,走上我一生坚持至今的自学路。虽无缘进校园,但我在学画连环画的过程中找到了老师。 
期刊
劉继卣(1918—1983年),天津人,国画家、连环画家,擅长画人物、动物、花鸟等,工写兼长。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之一,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连环画作品有《闹天宫》《武松打虎》《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鸡毛信》等。  《闹天宫》  根据吴承恩《西游记》片断 春 峰/改编 刘继卣/绘画
期刊
《连环画报》创刊于1951年,我是出生于1953年,我们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课余时间最喜欢看的书是连环画,也因这一点,连环画常被称为“小人书”,而且,很多人也因爱看连环画而爱上绘画。《连环画报》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成长,成为唯一一本国家级连环画刊物。  我记得我小時候,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小书摊借一本连环画坐在那看,后来仅看还不够,干脆带上铅笔画纸坐在那临摹连
期刊
连环画曾经是全国少年儿童放学后共同追逐的美梦,也是画家寄托梦想、展示才情的共同希望,而《连环画报》绝对是那个时代画家心心念念地托起梦想与希望的最高平台。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只要能在《连环画报》发上一篇连环画,转瞬间就会扬名天下。当年,我第一次邂逅《连环画报》,则是基于一篇短得不能再短、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脚本——《罗伦赶考》,这还是吴兆修老师“开后门”寄给我的,但毕竟是大名鼎鼎的《连环画报》的约稿。我
期刊
岁月的轮廓被我摩挲得日渐光滑,我怎样寄一张明信片给你,我亲爱的女子。我写了很多封信压在冰紫的水晶石下,午后的冬日阳光轻抚书房一角,有风吹过,那些细白的信笺窸窸窣窣轻微细响,那些信件终是无投递的地址,宁静的,与我度日。  我亲爱的女子,当人生逐渐成为一个个主角缺场的寥落舞台,当我们成长,成为年少时欢喜的那种女子,我们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莫名躁动的青春,爱一个人痛彻心扉,恨一个人决绝转身。那些我们曾经爱
期刊
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这一天,我回过头望去,站在河边的我,十年前的我。身边一棵银杏树,叶子纷纷落,十年前的我,是一颗细长的玻璃瓶。  现在,我到了你遇到我时的年纪,三十二岁,那时你遇到我,于茫茫人海中,像捡一粒尘埃。你微笑着,由远及近。像电影里的一个长镜头。我在大雪地里蹲下来,抱紧了肩,紧捂胸口,紧紧捂住,怎样的爱呵。  银杏树叶落光时,我们站在雪地两端远远地望,你眼神稍有慌乱,你可知道,
期刊
我爱这个男人,哪怕明知我的爱,只是他失恋时的慰问品。就像明知鸦片是有毒的,却已经戒不了。    像鸦片一样的男人    我一直以为吴末阳是自己生命中的鸦片。  8年前,我还是个羞涩的大学妹。课余的时候,我在一家红酒庄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只需周六和周日上班,不会影响学业。我很喜欢这里优雅的环境,况且家里并不宽裕,我为自己能赚取一点生活费而感到很开心。  我就是在那家红酒庄认识吴末阳的,他是那里的常客
期刊
生命里有太多用不着却也扔不得的物事,收在衣柜里倒也干净。只是既然要上锁,何不将衣柜一并藏好?    一对小恋人,都是我的熟人,吵过架纷纷前来哭诉。我就当口述实录来听。这一次,是女孩儿把男孩儿手机的短信息查个遍,立马通他交代都是谁与谁与谁,上言啥意思,下旬又从何说起。男孩儿抵死不从,向我说起还愤愤不休:她为什么这样幼稚?爱人之间,应该有一个锁着的表拒。  他说的没错。年华至此,人人都是老房子,不见得
期刊
人生的路很漫长,总有一段时光有点灰暗,灰暗的时光里,却有人给你带来一点温暖,也可能是你对别人带去的一点温暖。这可以是在困难时伸出的手,可以是在寂寞时的一点问候,可以是痛苦时理解的声音,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温暖驿站向您约稿,请将您曾经瞬间的感动用笔向我们叙述。  要求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字数在1500字左右。  期待您的来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17岁那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