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用华丽张致的文字书写女性情欲。若不是对官能世界的诱惑有着由衷的好奇,写不出那样的欲海浮世绘;若不是对时间及回忆的虚惘有着切身的焦虑,写不出那样有惊梦意境的道德剧。游移于道德与颓废间,她的文字模棱周折,千回百转。她就是朱天文。
离题是与时间的对抗
最初,人们知晓朱天文,是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中。像所有的好电影一样,出色的台本和有才情的导演,便是一场不得了的沉醉。然后,是《小毕的故事》、《恋恋风尘》。娱乐时代,朱天文最重要的存在是候孝贤的御用编剧兼红颜知己,很少人知道她是台湾最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师承胡兰成,创立三三一派,她的著作《世纪末的华丽》曾是一代女性的文学标杆。
有人是这么形容朱天文的:她像一块小小的稀有金属,在现实的阴影中,发着柔和的光。
看到朱天文时就觉得这个形容真是神似,她是刚的,却又是柔的,甚至还带着小女生的害羞与怯意,看到大家都坐着,执意要站。“因为这样我才能看得见你们”,于是她就站了两个小时。演讲的时候,她经常回过头去,问马家辉:对吧!像一个怕做错事的小女孩,而且她也往往会说着说着就陷入无语,侧头问人咦,刚我说到哪儿了?
胡兰成曾说朱天文和张爱玲很像,“新、柔、大、谦虚,还有在事务上的笨拙。”但朱天文无疑要比张爱玲更女人。她的声音糯软稚嫩,皮肤细白,眉目清秀,比照片上要清减许多,非常奇怪的是,时光在她的身上没有残忍地踏过,而是轻忽地略过,它让女作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洁净,细密,辗转,很多很多的留白与阴影。她自顾自地说着她寻常生活里的各种秘语,“文字炼金术”“老灵魂”“费里尼”……很多人听不懂,听得懂的都是文青,但这不代表她就是疏离的,遥远的,相反,她是亲切的,邻家的,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看完报纸和妹妹开始骂这个骂那个,一起吃早餐,讨论侄女的动向,她和她的猫,与母亲、妹妹妹夫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世俗生活这一块,她不是绝然冷清的,和许多与世隔绝的女作家不一样,她的身边是热闹的温暖的。是有人呼应的受人呵护的。
在她的书房,窗外可以看见亚热带茂密的绿树与叶子上不停跳跃的金子样的阳光。她不用电脑,不接电话,也不受访,极少与朋友见面,就是写啊写啊写啊,“像个好的手艺人”,写了三十年,还希望自己能继续写下去,写到七十岁,能写完父亲留下的稿纸一一那是父亲朱西宁自己印的自己裁的稿纸,一页可以写5 O 0字,她对记者说“这一辈子,最多大概也只能写完这些稿纸了。”
惊疑不定时,她会把手指自然地放到嘴边,很容易关,一笑就咯咯咯弯下腰,她年轻时迷恋华衣,现在也穿得讲究,白色收腰长西装,短蓝百页裙,配黑白条纹的中跟鞋,白色耳环,配色经典,但基本已经和时髦没了关系。
头发很密,很黑,斜斜一把,似听话的小猫蹲在肩头,想象不出,佻达飞扬甚至狂妄看得到世纪末的华丽的朱天文是这个样子的,她那么退让、天真甚至还有点不谙世事——而且,她还是那样的谦逊。
当你走过的路越多,你就对这个世界越谦逊。
父女三作家 姐妹双妙手
朱天文出生于1956年的台北——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籍山东临沂。父亲朱西宁与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段彩华被目为“虽乏武功倒有文治”的“军中三剑客”母亲刘慕沙亦从事翻译工作。数十年来,朱西宁夫妇和天文、天心、天衣三个女儿共出版了70多本书,可谓“小说家族”。
父亲朱西宁于1998年辞世。朱天文在散文集《花忆前身》里用一张图片纪念他。父亲白发飘扬,独立暮草间的凝思凝固在黑白画面里。画面外是数枝花蕾,录像机上仰天长啸的白猫和绿眼熠熠的斑纹猫。
朱天文秉承家学渊源,神情自幼有不寻常之处。一张泛黄的图片里,三岁的朱天文短发微卷,鼓脸,圆眼睛和淡眉,嘟着嘴,白短衫和背带裤,露着白生生的胳膊和脚踝,昂首向天,一副清傲和任性模样。
朱天文高中开始写小说,十五、六岁即在文坛崭露头角,1978年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是年,大陆“第五代”导演们跨入北京电影学院朱辛庄校门。
大学毕业时的朱天文,装扮黑白分明,一时惊艳——绝非明艳,却无论如何让人眼前一亮。朱天文脸颊从容,蛾眉淡然,眼神清亮。那种笃定和任性,看不出她文章里所说的毕业时的不安。
朱天文和天心姐妹才情相当,各有千秋。天文细致温雅,偶有尖刻;天心关注时事,爽朗阔达。十几年来,两人屡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和时报文学奖,姐妹俩曾一举摘取图书三冠王的桂冠,名重文坛。美丽与才情,在文坛姐妹花身上同时绽放,也是赏心乐事。
误入电影的藕花深处
朱天文因为《小毕的故事》,误入藕花深处,开始了与侯孝贤的合作。其后,与吴念真、侯孝贤合作编剧创作了诸多闻名影坛的台湾新电影,开辟了台湾的新电影时代。从此,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不得返,与侯孝贤共事十余年,合作过十个剧本。
朱天文改变了侯孝贤。她小说的叙述语言对侯孝贤电影叙述风格的成长深具启发作用。法国导演阿萨亚斯说朱天文对侯孝贤电影演进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朝着一种越来越果敢、现代的叙述语言迈进。
《小毕的故事》之前,候孝贤的爱情喜剧片《儿子的大玩偶》之类大致上仍不脱叙述线主轴分明的好莱坞经典模式。朱天文小说散文式枝节庞杂的叙述模式,鼓动候孝贤发展一种反戏剧高潮、清淡散文式并扩张影像诗质的叙述语言。
侯孝贤旷达洒脱的长镜头,伴以朱天文中国古典文化深厚的细腻诗情,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偶尔吴念真的加入,候孝贤的电影愈发显得理性与感性纠结相随,潇洒畅快。
朱天文是个性的,倔强的。侯孝贤电影中那些细腻曲折的心事显然出自她手。如同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一个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乖女生与某离经叛道的淘气男生某日脾气相投,两个同样清高孤傲目高于顶,却必生出一段棒打不散的孽缘——只是,这是台湾电影的幸事,也可称电影史上的绝唱。
从此,朱天文不再能淡泊地“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也不必孤寂地“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朱天文的华丽与苍凉
朱天文是非常典型的女性作家,天大地大,都自她一己视角出之,自身的所历所思悉数化成故事下的潜流。如果说《小毕的故事》和《最想念的季节》中大而无当的憧憬冀望还是朱天文年青时的闭门造车,那么《伊甸不再》的困局迟早要笼罩她的作品,同时她本人也必定为“四十不惑”所挟,开始与世纪末的心态夹缠牵扯。
以《伊甸不再》、《这一天》、《安安的假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标志着朱天文小说风格的确立。其中《安安的假期》着笔于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细腻探入他们的灵魂,朴素淡然的风格、醇厚宁静的氛围,有着诗一样的美丽。
《这一天》是一个短篇,寥寥数笔,人物鲜活,极好地体现着朱天文小说技巧上的成熟,既可以写成如《安安的假期》一样的抒情诗,又可以简练成如此干净的笔墨。而《伊甸不再》进一步让我们看到朱天文小说在纯净美丽之外的另一面——凌厉泼辣,尤其是对女主人公的塑造,颓废烈性,冷漠的外表下是一腔轰轰烈烈燃烧的情感,不动声色中是用生命对爱情作着最后一搏,死也是不在乎。难怪有人评价她“文字泼辣似男儿,小说的放胆利落,有时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正如朱天文自己在序言中所说:再怎么写,也写不过生活本身。那些广大在生活着的人们,总是令我非常惭愧。因为人,才是最大的奇迹和主题。
后记:至今不婚的朱天文,被评论家称为“可恋慕的美女作家”,被目为“继承了张爱玲半个世纪以来的绝响”。她坚韧地为笔下的芸芸众生寻找救赎,字里行间刻划出一种纵情难返的唯美耽溺、情欲衰疲与性别无政府。耽美的文字及颓靡的美感使她的作品成为了台湾小说中阴性美学与世纪末颓废的经典之作。
编辑:璎珞
离题是与时间的对抗
最初,人们知晓朱天文,是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中。像所有的好电影一样,出色的台本和有才情的导演,便是一场不得了的沉醉。然后,是《小毕的故事》、《恋恋风尘》。娱乐时代,朱天文最重要的存在是候孝贤的御用编剧兼红颜知己,很少人知道她是台湾最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师承胡兰成,创立三三一派,她的著作《世纪末的华丽》曾是一代女性的文学标杆。
有人是这么形容朱天文的:她像一块小小的稀有金属,在现实的阴影中,发着柔和的光。
看到朱天文时就觉得这个形容真是神似,她是刚的,却又是柔的,甚至还带着小女生的害羞与怯意,看到大家都坐着,执意要站。“因为这样我才能看得见你们”,于是她就站了两个小时。演讲的时候,她经常回过头去,问马家辉:对吧!像一个怕做错事的小女孩,而且她也往往会说着说着就陷入无语,侧头问人咦,刚我说到哪儿了?
胡兰成曾说朱天文和张爱玲很像,“新、柔、大、谦虚,还有在事务上的笨拙。”但朱天文无疑要比张爱玲更女人。她的声音糯软稚嫩,皮肤细白,眉目清秀,比照片上要清减许多,非常奇怪的是,时光在她的身上没有残忍地踏过,而是轻忽地略过,它让女作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洁净,细密,辗转,很多很多的留白与阴影。她自顾自地说着她寻常生活里的各种秘语,“文字炼金术”“老灵魂”“费里尼”……很多人听不懂,听得懂的都是文青,但这不代表她就是疏离的,遥远的,相反,她是亲切的,邻家的,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看完报纸和妹妹开始骂这个骂那个,一起吃早餐,讨论侄女的动向,她和她的猫,与母亲、妹妹妹夫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世俗生活这一块,她不是绝然冷清的,和许多与世隔绝的女作家不一样,她的身边是热闹的温暖的。是有人呼应的受人呵护的。
在她的书房,窗外可以看见亚热带茂密的绿树与叶子上不停跳跃的金子样的阳光。她不用电脑,不接电话,也不受访,极少与朋友见面,就是写啊写啊写啊,“像个好的手艺人”,写了三十年,还希望自己能继续写下去,写到七十岁,能写完父亲留下的稿纸一一那是父亲朱西宁自己印的自己裁的稿纸,一页可以写5 O 0字,她对记者说“这一辈子,最多大概也只能写完这些稿纸了。”
惊疑不定时,她会把手指自然地放到嘴边,很容易关,一笑就咯咯咯弯下腰,她年轻时迷恋华衣,现在也穿得讲究,白色收腰长西装,短蓝百页裙,配黑白条纹的中跟鞋,白色耳环,配色经典,但基本已经和时髦没了关系。
头发很密,很黑,斜斜一把,似听话的小猫蹲在肩头,想象不出,佻达飞扬甚至狂妄看得到世纪末的华丽的朱天文是这个样子的,她那么退让、天真甚至还有点不谙世事——而且,她还是那样的谦逊。
当你走过的路越多,你就对这个世界越谦逊。
父女三作家 姐妹双妙手
朱天文出生于1956年的台北——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籍山东临沂。父亲朱西宁与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段彩华被目为“虽乏武功倒有文治”的“军中三剑客”母亲刘慕沙亦从事翻译工作。数十年来,朱西宁夫妇和天文、天心、天衣三个女儿共出版了70多本书,可谓“小说家族”。
父亲朱西宁于1998年辞世。朱天文在散文集《花忆前身》里用一张图片纪念他。父亲白发飘扬,独立暮草间的凝思凝固在黑白画面里。画面外是数枝花蕾,录像机上仰天长啸的白猫和绿眼熠熠的斑纹猫。
朱天文秉承家学渊源,神情自幼有不寻常之处。一张泛黄的图片里,三岁的朱天文短发微卷,鼓脸,圆眼睛和淡眉,嘟着嘴,白短衫和背带裤,露着白生生的胳膊和脚踝,昂首向天,一副清傲和任性模样。
朱天文高中开始写小说,十五、六岁即在文坛崭露头角,1978年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是年,大陆“第五代”导演们跨入北京电影学院朱辛庄校门。
大学毕业时的朱天文,装扮黑白分明,一时惊艳——绝非明艳,却无论如何让人眼前一亮。朱天文脸颊从容,蛾眉淡然,眼神清亮。那种笃定和任性,看不出她文章里所说的毕业时的不安。
朱天文和天心姐妹才情相当,各有千秋。天文细致温雅,偶有尖刻;天心关注时事,爽朗阔达。十几年来,两人屡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和时报文学奖,姐妹俩曾一举摘取图书三冠王的桂冠,名重文坛。美丽与才情,在文坛姐妹花身上同时绽放,也是赏心乐事。
误入电影的藕花深处
朱天文因为《小毕的故事》,误入藕花深处,开始了与侯孝贤的合作。其后,与吴念真、侯孝贤合作编剧创作了诸多闻名影坛的台湾新电影,开辟了台湾的新电影时代。从此,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不得返,与侯孝贤共事十余年,合作过十个剧本。
朱天文改变了侯孝贤。她小说的叙述语言对侯孝贤电影叙述风格的成长深具启发作用。法国导演阿萨亚斯说朱天文对侯孝贤电影演进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朝着一种越来越果敢、现代的叙述语言迈进。
《小毕的故事》之前,候孝贤的爱情喜剧片《儿子的大玩偶》之类大致上仍不脱叙述线主轴分明的好莱坞经典模式。朱天文小说散文式枝节庞杂的叙述模式,鼓动候孝贤发展一种反戏剧高潮、清淡散文式并扩张影像诗质的叙述语言。
侯孝贤旷达洒脱的长镜头,伴以朱天文中国古典文化深厚的细腻诗情,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偶尔吴念真的加入,候孝贤的电影愈发显得理性与感性纠结相随,潇洒畅快。
朱天文是个性的,倔强的。侯孝贤电影中那些细腻曲折的心事显然出自她手。如同我们经常见到的那样,一个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乖女生与某离经叛道的淘气男生某日脾气相投,两个同样清高孤傲目高于顶,却必生出一段棒打不散的孽缘——只是,这是台湾电影的幸事,也可称电影史上的绝唱。
从此,朱天文不再能淡泊地“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也不必孤寂地“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朱天文的华丽与苍凉
朱天文是非常典型的女性作家,天大地大,都自她一己视角出之,自身的所历所思悉数化成故事下的潜流。如果说《小毕的故事》和《最想念的季节》中大而无当的憧憬冀望还是朱天文年青时的闭门造车,那么《伊甸不再》的困局迟早要笼罩她的作品,同时她本人也必定为“四十不惑”所挟,开始与世纪末的心态夹缠牵扯。
以《伊甸不再》、《这一天》、《安安的假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标志着朱天文小说风格的确立。其中《安安的假期》着笔于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细腻探入他们的灵魂,朴素淡然的风格、醇厚宁静的氛围,有着诗一样的美丽。
《这一天》是一个短篇,寥寥数笔,人物鲜活,极好地体现着朱天文小说技巧上的成熟,既可以写成如《安安的假期》一样的抒情诗,又可以简练成如此干净的笔墨。而《伊甸不再》进一步让我们看到朱天文小说在纯净美丽之外的另一面——凌厉泼辣,尤其是对女主人公的塑造,颓废烈性,冷漠的外表下是一腔轰轰烈烈燃烧的情感,不动声色中是用生命对爱情作着最后一搏,死也是不在乎。难怪有人评价她“文字泼辣似男儿,小说的放胆利落,有时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正如朱天文自己在序言中所说:再怎么写,也写不过生活本身。那些广大在生活着的人们,总是令我非常惭愧。因为人,才是最大的奇迹和主题。
后记:至今不婚的朱天文,被评论家称为“可恋慕的美女作家”,被目为“继承了张爱玲半个世纪以来的绝响”。她坚韧地为笔下的芸芸众生寻找救赎,字里行间刻划出一种纵情难返的唯美耽溺、情欲衰疲与性别无政府。耽美的文字及颓靡的美感使她的作品成为了台湾小说中阴性美学与世纪末颓废的经典之作。
编辑: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