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位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形成了燎原之势。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虽然与同频道其他栏目相比,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尚可,但巅峰时期已过,收视率的下降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转向冷静,充满感性的赞捧让位于深刻的理性剖析,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民生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道德倾向提出质疑,这是由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所决定的。
  
  题材过于狭窄
  
  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这既是它赢得普通百姓欢迎的“卖点”,同时也限制了它的“手脚”,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宏观经济新闻、国际新闻以及记录时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主题报道被人为地“关”在了“门”外。这一“关”,使得民生新闻眼界不高、眼光短视、眼色迷离,从而难以掌控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棋高一着、先人一步地赢得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不同电视台、不同频道之间题材重复、撞车现象司空见惯、防不胜防,同质化相当严重。长此以往,民生新闻发展的动力源必将枯竭,品牌必将没落。
  
  内容过于琐碎
  
  透过眼下看似红火的民生新闻栏目,以及形形色色的新闻内容,从中我们很难看到眼睛一亮的东西,也难有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内容,几乎每天重复、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类似民生新闻栏目中。乍一看有点意思,再看就没了兴趣,反复地看那叫“烦”。有人总结:什么叫民生新闻,就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
  
  表达方式单一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然而,由于这些栏目过分地强调媒体“帮”、主持人“说”和记者“助”的特色,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多样性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发掘,相反,一条鲜活有趣的新闻往往因此支离破碎,八股味十足。并且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节目结构、表现形式、主持人风格似曾相识,多有雷同。
  鉴于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如何给民生新闻的内涵和外延补充新鲜血液,做到与时俱进,这是电视新闻理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据此,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倡导“大民生”新闻无疑是今后民生新闻转型的努力方向。特别是在当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应当是“大民生”新闻的应有之义。
  所谓“大民生”是相对过去我们日常新闻操作中的“小民生”而言的。过去的“小民生”,主要是将关注的着力点放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寻常生活中,为百姓提供量身定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信息。而现在的“大民生”,则更多注目于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新闻,比如金融、房地产、汽车等方面政策调整或新规,同时“大民生”还包括“从民生角度对国计所进行的解读和诠释”这层意思,通过民生角度来解读国计的内涵和将有可能对民生带来的具体、直接的影响,这有利于国计的深入民心。
  如果“小民生”更多强调的是新闻内涵的话,那么“大民生”更多强调的是新闻的视角。就传媒在社会上的舆论影响力而言,“大民生”的重要地位较之“小民生”显而易见,因为它不囿于“小家”、“小人”、“小事”的一孔之见,而是以广泛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的“大民生”为己任,诸如报道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医疗、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等涉及老百姓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视线下移、平视,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明了民生新闻创新的宏观走势后,在微观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跳出小圈子,学会说大事。
  如果说民生新闻显得繁杂和琐碎的话,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掌握把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用民生视角表现出来的本领。不可否认,时政新闻缺乏亲近感。所以,将时政新闻民生化,或者说用民生视角来做时政新闻,这是解决民生新闻低俗的一个重要出路。
  这里的关键是,要在时政新闻中找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切入点。着眼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法,能使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新闻具有鲜明的贴近性,令人倍感亲切,如从胡锦涛总书记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等新闻的报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时政新闻中浓浓的人情味。
  其次,民生新闻要学会讲故事。
  讲故事是全球电视新闻的一个趋势。要学会设置悬念、讲究矛盾冲突、挖掘细节和兴奋点。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还要把握国计与民生的关联点,多一些价值性考虑,多一些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抢时效、抢题材的同时,与对手比思想、比深度,深化节目内涵,使民生新闻既“有看头”,又“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低端竞争状态。
  再次,民生新闻应该特别强调审美。
  现在许多民生新闻将生活中丑陋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甚至蓄意加以强化和渲染,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可以说,民生新闻的高下之分,其界限就在于是审美还是审丑。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有人大胆预言:传统媒介——报纸将被取代甚至消亡。如今,更多的新的传播媒介出现,如博客、手机、MSN、QQ,可报纸却依然很精彩。
当前,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会正成为举国上下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中仍有值得传媒过度关注的问题,需要发挥预警功能。例如
2004年3月8日,李敖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敖乐配”标志着李敖符号和凤凰卫视媒体组合的新符号的诞生。罗兰·巴尔特早已发现了符号二层组合衍生新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