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同龄人”瞿独伊:与党风雨同舟,命运共进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枚“七一勋章”,瞿独伊当之无愧。她是革命先烈的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绝不屈服;她是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在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她一生“跟党走,听党的话”,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因为身体原因,她未能出席授勋仪式,女儿李晓云代替她参加了仪式。李晓云气质文雅,为人也像母亲一样谦逊,她说,这份荣誉不仅是授予母亲一个人的,而是授予他们那一代人的,“母亲只是代表他们接受了这份党内最高荣誉”。

父母教会她的是“爱祖国”


  1921年11月,瞿独伊出生于上海,彼时,她的名字还是沈晓光。后来,因为她生父沈剑龙不思进取,生活上也不检点,母亲杨之华便将她的名字改为“独伊”,意思是自己只生这么一个女儿,以后决不再要孩子了。几年后,杨之华离婚后又结婚,与瞿秋白结为夫妻。1925年,杨之华将女儿接到上海,将她改名为瞿独伊。
  瞿秋白很爱杨之华,也很爱瞿独伊,一直视她为己出。瞿独伊小时候,杨之华工作很忙,所以总是由瞿秋白去幼儿园接瞿独伊。回到家,他又教她读书识字、写写画画。瞿秋白亲切地称呼瞿独伊为“小独伊”,她则总叫他“好爸爸”,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爸爸”。多年以后,瞿独伊回忆往事时说:“我从小就没有感到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甚至感到他对自己的爱比普通的生父还要入心,还要周到。这是他心灵圣洁的表现,是他高尚人格的表现。”
  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这让瞿独伊倍感温馨。而父母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她。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7岁的小独伊也随父母秘密进入会场,为代表做掩护,休会时为代表表演。时至今日,曾到过“六大”驻地的那些同志里,只有她一个人还健在。
  1930年,瞿秋白和杨之华奉命回国工作。因为从事的工作太危险,夫妻俩不得已将女儿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虽然如此,他们时时都惦念着她,也时时不忘对她的教育。有一次,瞿秋白给瞿独伊寄去一张印着一个大飞艇的明信片,上面写道:“你长大了,也为祖国造这样的大飞艇。”这是瞿秋白给她上的爱国教育课。多年以后,她还铭记在心,当有人问她“爸爸妈妈教会你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祖国!”
  然而,小独伊没有想到,自己的“好爸爸”有一天也会离她而去。1935年秋,她偶然从《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牺牲的消息,顿时惊呆了,失声痛哭,晕倒在地。
  或许是早就料到了这一天,瞿秋白在临刑前一个月,于狱中写下遗文《多余的话》。在文中,他充满深情地写道:“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在狱中决定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


  当年,瞿秋白是唱着自己翻譯的《国际歌》英勇就义的,从那以后,瞿独伊每次唱起这首歌,都会想起他来。父亲的爱滋养了她,父亲对于信仰的坚定更是鼓舞了她未来的战斗。
  1941年,瞿独伊13年旅居异国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她随母亲回国,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扣押监禁。同时入狱的,还有中国共产党应盛世才之邀从延安派来新疆帮助工作的人员、一些在新疆养病的红军伤残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包括杨之华母女在内,共有150余人。
  狱中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许多同志都受到了严刑拷打。大部分同志都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有少数经受不住考验而背叛组织的叛徒,出卖了自己的同志。1943年9月27日,中共创始人之一陈潭秋、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以及林基路等同志惨遭杀害。
  杨之华母女先被软禁,后被关押在女监里。关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妇女同志,还有20多个孩子,有些孩子就是在牢里出生的。此外,还有一些重病号和残疾军人也关在这里。监狱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环境潮湿不见阳光,他们吃的是掺了沙子的发霉馒头,烂白菜汤里没有一点油水。一些患病的同志本来就十分虚弱,在这样的折磨之下,不幸病故了。
  杨之华多次对瞿独伊说:“被捕,在革命是难免的。”她每次被敌人押着去受审讯,都是昂首挺胸地走出牢门,毫无畏惧之色。当敌人扬言要枪毙她,她就告诉他们,从信仰共产主义那天起,就准备掉脑袋,决不改变信仰!
  敌人拿杨之华等人没办法,又盯上了年轻的瞿独伊。他们在审讯她时威逼利诱,对她说:“你还年轻,只要答应我们,出狱后,我们会很快给你找一份工作。”瞿独伊不为所动,愤怒地回答:“我决不单独出狱,决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并把我们送回延安!”
  面对这样的“硬骨头”,敌人也无可奈何,在1945年12月25日对母女俩的审讯报告中,他们这样写道:“杜宁(杨之华化名)、杜伊(瞿独伊化名)在苏居住甚久,所受赤色毒害亦深……”
  在狱中,母女俩与难友们一起,展开绝食等各种方式的斗争,挫败了敌人的阴谋。1946年,在党的组织营救下,131名共产党员及家属被集体无条件释放。他们历经一个多月长途跋涉,回到了延安。党中央为他们的归来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同年,瞿独伊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
  那几年的监狱生活让瞿独伊难以忘怀,她后来回忆说:“在与敌人面对面的斗争中,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对阶级的爱恨观有了新的认识,出狱后便加入了共产党。”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新疆的时候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延安入党的时候,直接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组织免去了她的预备期,因为她在狱中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已经证明她是一位对党忠诚的同志。

让世界聆听开国大典盛况

  1949年10月1日,是瞿独伊永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作为俄语播音员,瞿独伊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了毛主席的讲话。
  年轻的瞿独伊从未见过那样热烈的场面,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许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而她,不仅是这一历史场面的见证者,还能亲自向世界报告新中国的成立,她感到自己很光荣。
  1950年3月,瞿独伊和丈夫李何被派到莫斯科去建立新华社记者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建立的第一个驻外分社,瞿独伊和李何则是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他们的工作开始于赴莫斯科的途中。3月12日,正逢苏联举行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列车上也设了投票箱。他们便在列车上采访旅客,完成了从国外发回的第一篇新闻。
  刚到莫斯科时,万事都要从头开始,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分社只有他们两个人,从采访、发稿、打字、抄写、译电,到日常买菜做饭,所有事情都靠他们自己做。有一次,他们去拜访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下了公交车又步行了很久。因为恰好天降大雨,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全身都湿透了。苏联新闻司司长因此说,有些事情不必他们亲自过来,写信派人送到收发室即可。当得知他们既没有车子,也没有通讯员时,他不禁哑然失笑。瞿独伊解释说,中国目前要厉行节约,一切力量都要放在建设上。
  他们处处为国家着想。在定薪时,李何主动减薪400卢布,瞿独伊更是减薪700卢布,因为她觉得,她的工作能力不如李何,所以减得更多。
  夫妻俩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苏期间发回了很多报道。1950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盛典,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先后向国内发回10多篇消息和通讯,受到新华社总社的通报表扬。除此以外,瞿独伊还经常给中国访苏代表团担任翻译,甚至周总理访苏、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参加宴会和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也由她来担任翻译。
  莫斯科分社在瞿独伊夫妇的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57年,他们奉调回国,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瞿独伊一开始接受组织安排到中国农科院工作,后来又回到新华社,任国际部俄文组编辑、翻译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回顾她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付出是最好的注解。

替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


  百岁光阴,瞿独伊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内心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瞿独伊是在狱中认识李何的,两个人是共患难的狱友,是并肩作战的同事,也是彼此一生的至爱。李何非常有才,是新华社有名的“笔杆子”,他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甚至在瞿独伊和楊之华看来,他身上还有一点瞿秋白的影子。
  瞿独伊与李何结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然而1964年,李何因工作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而猝死。半年之后,他们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又身患癌症,不幸去世。瞿独伊连续遭受巨大打击,天天以泪洗面,整宿失眠。很久以后,她才算走了出来,“刚开始我也接受不了,后来就努力用工作把生活填满,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慢慢就过来了”。
  不过,瞿独伊此后再也没有结婚。就像杨之华至死怀念瞿秋白一样,瞿独伊也一直都怀念着自己的先生李何。
  1973年,杨之华在北京不幸离世。这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留给瞿独伊一句话:“独伊,你和女儿一定要跟着党走,跟着党走,听党的话。”
  瞿独伊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父母、丈夫、儿子相继离开自己后,依然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乐观态度、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她觉得自己依然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替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2021年,作为“党的同龄人”,经历了百年风雨,她终于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逝去的亲人虽未能陪伴身边,但这盛世如他们所愿,山河壮美,国泰民安。
其他文献
一百年来,湖南,这方红色热土,始终被信仰之光照耀。  把湖南的沧桑巨变,放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去理解,便不难发现,秉持家国情怀、血性担当和实干品格的三湘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民族复兴大业不断贡献力量。家国情怀:心忧天下,济世安邦  穿越历史烟云,回望觉醒年代——  1921年元旦,潮宗街的文化书社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会上,28岁的毛泽东带领新民学会会员热烈讨论,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之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可视化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439篇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研究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外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内容及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研究可分为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两个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程度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全球的各高等院校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领域形成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环境科学
摘 要:实战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法,实战能力是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小学排球教学存在强调单个知识点和技战术的碎片化小单元教学居多、实战比赛与项目完整体验较少、实战能力提升有限与学习深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实战能力进阶”导向,以实战能力大概念、每学年36课时大单元、12个实战比赛任务群为基本形式,提炼出1~12年级普通学生排球实战能力的关键项,分别从趣味游戏到实
摘 要:乒乓球混双比赛接发球接抢段有时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乒乓球混双项目接抢段进行研究,为我国混双组合在接抢段技战术运用上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混双组合许昕/刘诗雯接抢段二四板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许昕/刘诗雯在接抢段接发球以运用进攻型技术为主,控制型技术为辅,接球落点线路变化丰富;许昕接发球质量高
摘 要:中國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演变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萌芽形成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曲折前行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继往开来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拓创新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上这几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关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观及体育实践发生了因时、因地、因势的演化与流变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这个百年大党的天下情怀与担当。  立宏志,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国际大势,引领中国将自身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断前行。心系天下 护
期刊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工作方针经过了形成、转变与内隐的演化过程。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体育工作方针的演变历程,并探讨其内在表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工作方针经历了从“普及和经常化”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再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到
摘 要:满足大众需求是任何一种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中得以发展传承的动力源和催化剂,面对当前社会的和谐、安定局面,武术作为一种肉身搏击技术显然没了用“武”之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新时代非遗拳种——梅花拳的民间传承现状及困境进行了梳理,并为其提出了新的传承路径。研究认为:目前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学校教育仍有不足,对于民间传承的优势吸收不够充分,没有形成新的模式且未能发挥它
摘 要: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运动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平衡能力干预方案的因素,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干预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近10年关于运动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平衡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1 436篇,运用“RveMan 5.3”软件对整体效应、异质性和偏倚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亚组分析探讨调节变量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