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其他文献
介绍了基于国产方舟SOC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通讯与记录系统.它支持TCP/IP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具有自监控、自复位功能,支持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功耗小,授时精度高,运行连续可靠,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向20个客户端提供实时波形数据服务,满足固定台网观测、虚拟地震台网观测的实时波形数据传输的需要,也适用于流动观测、强震观测及地震勘探观测等.
在搜集了大量近断层具有速度脉冲的记录后,对有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的记录的反应谱和特征周期进行了对比,将近断层记录的反应谱与我国规范标准反应谱进行了比较,还将各次地震有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和特征周期与规范标准谱及规范给出的特征周期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知,在长周期段(大约在1.5s以后),有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值要比无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值大;计算特征周期时,对于近断层记录,T1和T2有后延的趋势,
地震核查技术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的主要针对地下核爆炸监测的国际监测技术手段.为了提高对低震级事件的检测、定位与识别能力,开发了禁核试核查地震信息系统.该系统以ArcGIS为基础,充分发挥GIS的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拓扑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为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灵活方便的图形化研究环境.利用ArcSDE 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与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相结合,并通过
发展了一种根据单台垂向记录的地震直达P波的第一个周期信号,研究地震波传播路径中介质衰减频散特性的方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P波频散测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水平,减小系统误差,使用了数据重采样技术.应用改进的多重滤波方法测定P波群速度延迟.根据线性滞弹性体松弛模型反演得到了介质品质因子Qm、95%置信水平下的测量误差及相关参数.对营口台记录的辽宁岫岩震群的研究结果表明①1999年11月9日开始出现高Qm值,
以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把每次大震的能量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其周围分配,分析地震矩比R值随时空变化的特征,从而找出地震矩比R值与强震的对应关系.本文以中国地震目录分别作分区、震源深度分析和记录完整性分析,应用调整了参数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分析了1966年以来中国不同地区7.0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及其周围R值对应的异常演化过程,发现通过分析R值异常的时空变化,能够定量化确定未来大震的空间范
为了把较高空间分辨率区域的GPS观测资料用于强震地点预测,提出了活动断裂带 构造变形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沿断裂带主断层线两侧划分若干形变单元,求解各 单元的几何变形和相对错动参数等,定量估算断裂带各分段滑动及应变速率;进一步基于断 裂带整体变形的协调性,确定可能存在的异常段及其性质和程度.利用1991—2001年GPS 速度场资料对川滇块体东边界带的实例分析显示,则木河—小江断裂的冕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