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画”的当代解读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影视艺术已十分成熟的当下,“镜头语言”成为“诗如画”的新内涵。莱辛的《拉奥孔》认为文学宜表现在时间中延续的事物,为诗词的镜头语言奠定了哲学基础。镜头语言在前媒介时期出现,根源于诗词家们的视觉经验、心理经验和语词的驾驭技巧。
  关键词:诗如画;诗词鉴赏;镜头语言
  除了雪月空明般的静美平和,唐宋诗词中更有云雷奋发、奔走流动,如电影镜头的篇什。诗词家们将独特的生活经验与非凡的创造力融合,将那些原本属于空间层面的美以“时间艺术”——语言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使“镜头语言”在白纸黑字间闪烁跳跃。
  一、“诗如画”的古今内涵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如画”不单是王维诗画的艺术特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与美学的经典命题与内核。光辉灿烂的唐宋诗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蕴藉,营造出思与境偕、有无相成、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寥寥几字,却能唤出玲珑透彻、不可凑泊的悠远意境。
  在动态画面未成为主要艺术形式的前媒介社会,“诗中有画”的“画”定不是今日随处可见的动态影像,而是意蕴丰厚、静美的传统绘画。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一幅孤寂清绝的蓑翁寒钓图:诗中虽有鸟,但鸟踪已绝,尽管有人,但人迹已灭,能展现动作的均不在场,唯一老翁保持着静止的“不动之作”:钓,运动的只有寂息而落、悄然而融的江雪。动态因素被减至最低,给人的画面感极其强烈,竟似一幅冷色调山水画的剧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所营造出的空间无不是“诗如画”的最好注释。
  但是,许多诗词家不满足于静美画面,而力求意境的流动、跳跃、飞腾:“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相比绘画,这些片段更像电影镜头。巴洛克时期,欧洲美术界也有过以静示动的追求,但局限性十分明显:动态生成需要时间维度的延伸,无论画师如何神妙,也只能在二维平面内腾挪乾坤、捕捉定格的一瞬,并需观者想象的填补才能实现。电影问世后,这种情况得到改观。电影在本质上属“时间艺术”,文学因时间的延续得以存在,自然也属“时间艺术”,以时间艺术表现动态画面自然天成,这也是“镜头语言”存在的根因。
  莱辛在《拉奥孔》中指明,诗与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画以空间中的颜色和形体为符号,宜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是空间艺术;诗以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宜表现在时间中延续的事物,是时间艺术。绘画作用于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人的美感,表现静态的美。诗作用于听觉,通过声音、语言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表现动态的美。故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莱辛的目的是向“诗如画”的古典范式发起进攻,将文学从“高贵而单纯,静穆而伟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欲破而后立,观点不免激进,忽略了诗与美、画与真并非绝缘,但依然对我们理解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有极大启发。诗词无疑属时间艺术,更宜表现动态美,故那些镜头语言并非妙手偶得,而有着深刻的哲学依据。
  如“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采取的视角极为奇特,犹如将摄像机架到了浩瀚遥远的外太空,反过来观照地球。沧海桑田、千年变幻真如走马灯般瞬息万变,竟让人产生“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错觉。其意境竟如好莱坞科幻大片一般,让人不得不叹服“诗鬼”的奇想;“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漫步游人的衣衫被长长的花枝牵住,竟似落花有衷情要向人倾诉;“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主人公痴痴地举起烛台靠近朝思夜想的意中人,犹在怀疑此刻真耶梦耶。这些镜头感十足的片段即便是案头读物,也使人如在观赏经典的电影桥段。
  二、“镜头感”何以生成
  电影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按照逻辑,应是先有电影,后有摹仿电影的语言。张爱玲为人称道的镜头语言便是如此。那么在唐宋,诗词家们如何写下这些精彩绝伦的镜头语言呢?
  首先,这关乎镜头的本质。照相与摄影都是模仿人类的眼睛而发明的,镜头即机械眼球,其捕捉到的画面与拍摄手法,皆来自人类的视觉经验。双眼是自然天成的镜头,人类由远到近,由局部到整体地观看事物,与镜头的摇动、平移并无二致。古人虽然不知电影镜头为何物,却有镜头意识。并非诗词模仿电影,而是电影模仿视觉,“镜头语言”建立在诗词家们细致独特的视觉体验上。如镜头切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时,自然的观察顺序大抵不过如此:骑马的是何人,此人的精神状态,此人的装束与跟随……镜头切换后,再由细部渐渐拉远,呈现出太守率众出猎的潇洒威风。电影在处理这样的场面时,也会有意模仿人类的视角进行创作(第一人称视角的镜头即是明证)。再如鏡头摇动,镜头摇动基于人类视线的平移,是电影拍摄的一种常见手法。“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就是一个极好的特写镜头摇动:并州的刀子明亮如水,吴地的盐洁白胜雪,纤细的手指剖开新熟的甜橙。在温香暖软的闺房中,事物与人物一一出现在清真的镜头中。
  其次,一些电影画面并不依赖视觉经验,如蒙太奇影像拼接。蒙太奇虽不依赖人眼,却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呈现。诗词是作者文之神思时的产物,自然也带有蒙太奇、意识流的色彩。吴梦窗是运用蒙太奇手法的行家里手,“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等句堪称蒙太奇、意识流手法的典范。辛稼轩《贺新郎》中大量“人间离别”的典故运用,也带有浓厚的蒙太奇色彩。
  再次,除了视觉经验与心理经验,语词驾驭技巧也是“镜头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如在静景中嵌入一个动词,往往能将诗境“带”动,画龙点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幽阶一夜苔生”的“生”等,多此一字,生意全出。一系列动词的连用,也会造成或顺流直下,或明快跳跃的流动感。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四个颜色字连用固然妙极,但仅使本诗成为鲜艳的画,“浮”与“拨”二字才赋予其跳动的生命;“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穿”“下”“向”串联出奔走流动的气势,使读者仿佛也在那条一日千里的船上,与老杜谈笑同行。
  三、结语
  媒介虽非艺术的决定要素,其演进也在启发着、更新着我们的感知方式。电影的出现使我们在古典文学中发现镜头美感,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词、电影镜头以及人类的感知方式无不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德]莱辛.拉奥孔[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
  [2][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4]王兆鹏.吟赏烟霞:唐宋词名篇导读[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情境再现”在纪录片创作中早已被运用,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被广泛运用。然而目前对“情景再现”的运用中,不乏为追求较强的可视性和趣味性而偏离纪录片真实性创作原则之作。在众多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故宫》对“情境再现”的运用较为严谨,充分运用纪录片的模糊化处理方法使该片在符合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又不失艺术趣味。  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模糊化  一、“情景再现”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情景再现”作
期刊
摘要:程晋芳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诗人,还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与同时代的袁枚、翁方纲、戴震、钱大昕、赵翼、洪亮吉等人齐名。其所创的诗歌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是其亲情诗叙事巧妙,感情真挚动人。本文就其生活经历和所作的诗歌内容进行整理和研究,以此分析其亲情诗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程晋芳;生平;亲情诗;艺术特色  一、程晋芳的家世及生平  程晋芳(1718—1784
期刊
摘要:少年圣地亚哥充满奇幻色彩的寻宝之旅,看似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境遇与收获,而实际上,他只是一直听从内心的召唤,随遇而安地生活而已。  关键词:科埃略;炼金术士;心灵  《炼金术士》无论从语言层面或从意喻方面,都称得上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是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诚实直面心灵的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品。书中描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并不能从父母对他未来的规划中获得满足,反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从而放弃了人们
期刊
宝石花开  此刻,在荒凉的大漠  塔里木的宝石花在娓娓地诉说  祖国啊祖国,请把责任交给我  此刻,塔里木群星闪烁  佩戴宝石花的石油人  走上塔克拉玛干的大舞台  演绎青春的赞歌——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每一个佩戴宝石花的人  心怀都如此豪情万丈  宝石花,神话了边塞与爱情  宝石花,将石油儿女牵引  从五湖四海来到神秘的塔里木  在这里,神奇的沙漠与胡杨  一万年前就在这里等候
期刊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开篇,萧红就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描绘了一幅萧瑟而诡异画面。羸弱的山羊,崎岖的道旁,垂老的榆树,也许还有昏沉沉的黄昏做背景。忙着生,忙着死,正如这山羊忙着咀嚼,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那一群愚昧无知的老农,也是在这么忙着、赶着的活着。  要看这本书,就必须谈谈萧红的一生,绝非是单单两个字“坎坷”就可以概括的。她的千言万语,拼凑出了一个不屈不挠正义凛然的中国女性
期刊
摘要:米格尔·德·乌纳穆诺是西班牙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98一代的最重要作家及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乌纳穆诺作为20世纪西班牙文学重要人物,他深深为西班牙社会现实忧虑,终生不懈创作,揭露社会问题,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乌纳穆诺的作品中,对于人性及人类的存在的哲学思考也始终是他重要的主题之一,并且对其他作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发表于1914年的小说《迷雾》是乌纳穆诺的代表作之一,
期刊
摘要:作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两个重要文学思潮现象,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以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登的刘心武《班主任》为滥觞,伤痕文学开始奠定其以揭露和控诉为特征的文旨基调。与这个思潮一起被人们关注和记住的另一篇文章,是卢新华的《伤痕》,1978年8月发表于《文汇报》。再加上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中据此提及的“Hur
期刊
摘要:《傲慢与偏见》以贝内特家庭几个女儿的婚姻情况为线索,展开对不同婚恋状况的叙述与表达。贝内特家庭中父母的婚恋观对女儿们的婚恋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贝内特先生理性的婚姻观对伊丽莎白性格培养以及婚姻选择的积极影响;贝内特太太拜金的婚姻观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莉迪亚虚荣的婚姻观。通过对比女儿幸福与荒唐的不同婚姻结果,反思家庭环境及教育对子女的不同影响,揭示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以《爵士乐》中的黑人在历史与社会变迁下的痛苦与困惑为研究对象,探讨黑人如何正视历史,秉持传统文化之根,如何以爱之名化解仇恨,重构文化身份。  关键词:黑人民族;历史;文化之根;爱;重构身份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现代小说中的不朽的篇章。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指出,“莫里森的小说总是象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既描述又超越了性别、种族和阶级的界限。”[1]《爵士
期刊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体现形式。  关键词:《李双双小传》;女性主义;女性解放  在二十世纪的社会背景变革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坛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具体的变化,其现代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