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塑造档案工作者人格力量和支配力量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分为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人类活动中政治与经济的部分。本文就人类社会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 文化传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52-01
1 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已经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为各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备,并且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
这种文化模式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不仅体现出我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是其他民族不具备的。这种文化模式是档案的灵魂所在,它将档案工作者中的文化特质深刻的揭示了出来,有利于发展档案事业。
(1)从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的举动,能够看到目前档案工作者举动形成历史的原因,可以从这一职业中解读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而且对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描述。
(2)可以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来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特有民族心理和性格。
(3)新形势下,既可以通过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来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可以以此来发现行为中的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以和时代要求相符。
2 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对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有着长期、深远、持久的影响,它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之所谓会影响到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由于道德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能对档案工作者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文化,而且可以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利益关系。档案工作者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人格道德的塑造,体现出了高风亮节的行为特征要求,都是道德观的作用。
如今很多人都是以道德的尺度来夸赞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比如有人将档案工作者比喻成“人梯”,体现出档案工作者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
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诠释,这种对档案事业忠心并具有奉献精神的行为是让人感动的,并且这充分的体现出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而且它充分的将中国文化中奋发向上和积极有为的精神体现出来,也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是档案工作者所具备共同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社会中以“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背道而驰,这种浓重的道德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与摒弃了世俗价值观而弘扬了社会文化价值观。
2.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已天下为己任,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很强,保存和传播了党和国家重要的档案文献以及珍贵的文化遗产、优秀的文化思想,将未来的发展社会看的比自身的付出要要重得多,行为中反映了档案工作者群体的性质。
2.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每个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以及刚毅的性格是主流,废寝忘食、乐以忘忧是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3 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文化包括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另外文化则是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部分,即关涉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我们民族心理比较倾向于“和谐”与“仁爱”,这些民族文化特征也在档案工作者对内和对外的交往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和谐不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以和为贵”,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并且扩展到了人内在精神的和谐,这种文化对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方法、途径中影响深远。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强调的是档案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突出的是对档案利用者的“爱”。它具有这些特征:“融”,也就是融合状态,也就是站在利用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服务上表现为良好的沟通,融洽的交流。“情”,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充分的发挥情的效应,才能使服务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抓住服务的最佳时机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事物的统一与相互联系,主张求同存异,使档案工作者将利用者看成是和自己统一的整体,而并非对抗力量。所以应该追求和谐。行为气质上表现为:稳健、温良、平和已经体谅,不任由自己的感情来发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稳,增加服务工作的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4 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实来看,中国传统的文化,对档案工作者上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有值得肯定与弘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社会虽然重视了档案工作者的高层次道德追求,却忽略档案工作者的物质要求,表彰档案工作者方式很多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在档案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消沉的一面,是为了追求平衡的人际关系,采用克制、包容的方法。在服务中表现为消沉妥协,缺乏积极主动性,具有保守性。因为档案工作者普遍存在息事宁人的心态,不善于正确的处理各种冲突,当在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事端时通常为了平息冲突而以降低服务水准作为代价。
档案工作者通常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期的压抑而导致了内敛、含蓄、沉稳的性格,内心的自责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挫败感。
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服务当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为了适应生存需要改变环境以及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同时对传统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耙,以使人类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行为”,转变那些落后的思想,端正价值导向,不盲目因各种观念的影响而去膨胀不切实际的欲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明显对社会职业行为造成了普遍的影响,没有充分微妙的在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得以体现。档案工作者和其他社会职业与群体的不同职业特点缺乏明显的区别,“道德、表衰以及和谐”是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中中华文化的理想人格,同时,将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时代意识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 文化传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52-01
1 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已经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为各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备,并且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
这种文化模式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不仅体现出我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是其他民族不具备的。这种文化模式是档案的灵魂所在,它将档案工作者中的文化特质深刻的揭示了出来,有利于发展档案事业。
(1)从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的举动,能够看到目前档案工作者举动形成历史的原因,可以从这一职业中解读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而且对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描述。
(2)可以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来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特有民族心理和性格。
(3)新形势下,既可以通过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来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可以以此来发现行为中的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以和时代要求相符。
2 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对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有着长期、深远、持久的影响,它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之所谓会影响到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由于道德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能对档案工作者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文化,而且可以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利益关系。档案工作者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人格道德的塑造,体现出了高风亮节的行为特征要求,都是道德观的作用。
如今很多人都是以道德的尺度来夸赞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比如有人将档案工作者比喻成“人梯”,体现出档案工作者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
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诠释,这种对档案事业忠心并具有奉献精神的行为是让人感动的,并且这充分的体现出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而且它充分的将中国文化中奋发向上和积极有为的精神体现出来,也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是档案工作者所具备共同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社会中以“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背道而驰,这种浓重的道德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与摒弃了世俗价值观而弘扬了社会文化价值观。
2.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已天下为己任,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很强,保存和传播了党和国家重要的档案文献以及珍贵的文化遗产、优秀的文化思想,将未来的发展社会看的比自身的付出要要重得多,行为中反映了档案工作者群体的性质。
2.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每个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以及刚毅的性格是主流,废寝忘食、乐以忘忧是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3 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文化包括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另外文化则是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部分,即关涉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我们民族心理比较倾向于“和谐”与“仁爱”,这些民族文化特征也在档案工作者对内和对外的交往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和谐不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以和为贵”,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并且扩展到了人内在精神的和谐,这种文化对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方法、途径中影响深远。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强调的是档案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突出的是对档案利用者的“爱”。它具有这些特征:“融”,也就是融合状态,也就是站在利用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服务上表现为良好的沟通,融洽的交流。“情”,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充分的发挥情的效应,才能使服务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抓住服务的最佳时机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事物的统一与相互联系,主张求同存异,使档案工作者将利用者看成是和自己统一的整体,而并非对抗力量。所以应该追求和谐。行为气质上表现为:稳健、温良、平和已经体谅,不任由自己的感情来发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稳,增加服务工作的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4 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实来看,中国传统的文化,对档案工作者上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有值得肯定与弘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社会虽然重视了档案工作者的高层次道德追求,却忽略档案工作者的物质要求,表彰档案工作者方式很多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在档案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消沉的一面,是为了追求平衡的人际关系,采用克制、包容的方法。在服务中表现为消沉妥协,缺乏积极主动性,具有保守性。因为档案工作者普遍存在息事宁人的心态,不善于正确的处理各种冲突,当在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事端时通常为了平息冲突而以降低服务水准作为代价。
档案工作者通常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期的压抑而导致了内敛、含蓄、沉稳的性格,内心的自责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挫败感。
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服务当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为了适应生存需要改变环境以及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同时对传统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耙,以使人类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行为”,转变那些落后的思想,端正价值导向,不盲目因各种观念的影响而去膨胀不切实际的欲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明显对社会职业行为造成了普遍的影响,没有充分微妙的在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得以体现。档案工作者和其他社会职业与群体的不同职业特点缺乏明显的区别,“道德、表衰以及和谐”是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中中华文化的理想人格,同时,将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时代意识充分的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