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艺家最大权力就是使唤他泥凳上的那块泥巴。在那上面,他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与观者进行交流。然而,他以怎样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我要说的风格和格调问题了。
风格,是指壶艺家不同的制作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客观上是适应了欣赏的多样性的需要。不同风格是不同个性的体现,无所谓高下。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每个人的气质、才能、学识修养、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东西、风格就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人喜欢深刻;有的人喜欢追求奇崛气势;有的人喜欢稚拙天真,同样是一把掇球壶,邵大亨的就挺秀洒脱,程寿珍的就豪放泼辣,因为个性不同,所以追求的艺术趣味也就不同。
风格是个性的自然流露,一点勉强不得。壶艺风格不仅体现在技法、技巧上,也体现在造型、题材、选泥、用泥,以至铭文、印款各个方面上。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从其传器和后人复制的作品分析,的确具有他独特的高雅风格,堪称一代名工,其作品形式甚多,泥质温润凝重,造型浑厚健朴,可谓砂艺之典模,他的风格和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清中期制壶高手陈鸣远善制茗壶及文房雅玩,以擅长堆雕捏塑、汲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态进行写生变化取舍夸张,发挥紫砂材质之优越,艺高技精,别具一格;十九世纪初,以陈曼生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雅士直接参与壶艺的设计、装饰与制作,在素身壶面上缀以书法绘画,奏以遒劲的金石刀法,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紫砂壶艺形、神、意三者融汇一体,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清道光年间的壶艺大师邵大亨善于仿古,“每博览前人名作辄心揣手摹,得者珍于拱壁,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而不及也。”其骨肉亭匀、精妙绝伦。
一个成功的壶艺家,他必须有一个定位形象,也就是风格要独特,显著,跟着别人屁股后边走,那只能说明别人是成功的。做壶的事,原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俗话说:条条道通罗马,再说做壶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活动,萝卜豆腐燕瘦环肥各有所好。自己相信的尽管去做,何必左顾右盼为难自己。
壶艺格调和壶艺风格含义不一样,它是一个品评标准有高低雅俗之分。
宜兴紫砂壶对壶艺有品评等级的记载,比如把壶分成精品、神品、妙品、逸品等,这是指从泥、工、款三个方面水平兼高之壶。相反水平差的壶就称为匠气、粗器,乡坯等等。
格调有高低之分,就像人格有高下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对壶艺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邵大亨、裴石民、顾景舟的作品堪称逸品。泥、工、款、点、线、面兼出神入化,方非一式,圆非一相,多一点不能,少一点不得,看像信手拈来,却功在壶外,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似一朵清水芙蓉,全凭天然雕琢。
他们壶艺一流,人品也是超群,不迁就世俗。大亨掷壶的故事家喻户晓,威武不能使之屈;裴氏之壶不卖日寇,高风亮节,贫贱不能使之移;更有壶艺泰斗顾老先生视紫砂事业为生命,终身不娶,富贵不能使之淫。评价他们为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实不为过。
再回首看现在,壶展愈来愈多,行会、协会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看得人眼花缭乱,进入展厅如同进入化妆舞会,或似曾相识,或荒唐怪诞,就是见不到作者的本来面目,无论是传统造型还是现代造型,是光货还是花货,是抽象还是具象等,说到底都涉及作者创作动机的纯正与虚伪,创作情感是否真诚等艺术本质问题。只有摆脱客观利益的约束,只有真诚的情感流露才有益逸品的诞生。
一块紫砂泥土,一只紫砂工具,本身就代表着高超的技术和情感的传递,翻开宜兴紫砂史上有多少造型,多少款式,多少制作手法,现在都被认为是一种创举,但在当时,可能被正统所不齿,因为这些作品并不都符合经典的规范,这当然不是作者的疏漏功夫不济,而是情感激越所至。
时代不同了,鉴赏标准也随之有变,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这里不仅有欣赏水平的高下问题,而且有欣赏口味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不懂得欣赏真正的壶艺。作家、画家、书法家也不见得都能知道紫砂艺术的奥妙。欣赏艺术品要有一定的素养,“曲高和寡”。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创作都能雅俗共赏,一件作品是专家认可还是群众认可,发生矛盾时,我认为还应以专家意见为重。不能只因群众看不懂,就不要抽象,就不要变形,就不要现代陶艺。由于忽视审美教育,壶艺水平的提高也受到欣赏水平不高的限制。有人说:
“虽然我不会做壶,但壶身光不光,嘴、把直不直,还是看得出来。”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似乎欣赏壶艺就不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在他们看来什么是造型,什么是和谐变化,什么是艺术夸张,都成了形式主义。壶艺的发展,当然不能以这样的欣赏水平为标准。如果迎合了这种欣赏水平,那么壶艺的格调,也绝对不会太高。当然造型怪,手法奇,看不懂,那也不一定就好。曲高和寡之所以正确,因为首先有“曲高”这个前提,盲目提倡“和寡”这是欺人之谈,在紫砂壶艺术上也是欺世盗名的骗子。
当前在宜兴紫砂界,有许多壶艺家,包括一些名人大师,其个人风格突出,技巧也很熟练,然而,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不同职业、不同修养,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及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去随波逐流,去任意迎合藏家、孔方家的喜恶,以至于壶艺家及其作品的格调由之低劣,逸品也很难再出现了。
如果说壶艺风格是壶艺家把握壶艺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式,那么壶艺格调便是对这种态度和方式的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可以说风格无优劣,但必须承认格调有高下。具体地说,格调是透过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运用折射出来的人格价值。在砂壶艺术里,格调是制定雅俗、优劣和最终价值的主要尺度。
风格,是指壶艺家不同的制作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客观上是适应了欣赏的多样性的需要。不同风格是不同个性的体现,无所谓高下。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每个人的气质、才能、学识修养、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东西、风格就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人喜欢深刻;有的人喜欢追求奇崛气势;有的人喜欢稚拙天真,同样是一把掇球壶,邵大亨的就挺秀洒脱,程寿珍的就豪放泼辣,因为个性不同,所以追求的艺术趣味也就不同。
风格是个性的自然流露,一点勉强不得。壶艺风格不仅体现在技法、技巧上,也体现在造型、题材、选泥、用泥,以至铭文、印款各个方面上。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从其传器和后人复制的作品分析,的确具有他独特的高雅风格,堪称一代名工,其作品形式甚多,泥质温润凝重,造型浑厚健朴,可谓砂艺之典模,他的风格和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清中期制壶高手陈鸣远善制茗壶及文房雅玩,以擅长堆雕捏塑、汲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态进行写生变化取舍夸张,发挥紫砂材质之优越,艺高技精,别具一格;十九世纪初,以陈曼生为代表的一批文人雅士直接参与壶艺的设计、装饰与制作,在素身壶面上缀以书法绘画,奏以遒劲的金石刀法,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紫砂壶艺形、神、意三者融汇一体,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清道光年间的壶艺大师邵大亨善于仿古,“每博览前人名作辄心揣手摹,得者珍于拱壁,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而不及也。”其骨肉亭匀、精妙绝伦。
一个成功的壶艺家,他必须有一个定位形象,也就是风格要独特,显著,跟着别人屁股后边走,那只能说明别人是成功的。做壶的事,原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俗话说:条条道通罗马,再说做壶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活动,萝卜豆腐燕瘦环肥各有所好。自己相信的尽管去做,何必左顾右盼为难自己。
壶艺格调和壶艺风格含义不一样,它是一个品评标准有高低雅俗之分。
宜兴紫砂壶对壶艺有品评等级的记载,比如把壶分成精品、神品、妙品、逸品等,这是指从泥、工、款三个方面水平兼高之壶。相反水平差的壶就称为匠气、粗器,乡坯等等。
格调有高低之分,就像人格有高下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对壶艺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邵大亨、裴石民、顾景舟的作品堪称逸品。泥、工、款、点、线、面兼出神入化,方非一式,圆非一相,多一点不能,少一点不得,看像信手拈来,却功在壶外,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似一朵清水芙蓉,全凭天然雕琢。
他们壶艺一流,人品也是超群,不迁就世俗。大亨掷壶的故事家喻户晓,威武不能使之屈;裴氏之壶不卖日寇,高风亮节,贫贱不能使之移;更有壶艺泰斗顾老先生视紫砂事业为生命,终身不娶,富贵不能使之淫。评价他们为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实不为过。
再回首看现在,壶展愈来愈多,行会、协会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看得人眼花缭乱,进入展厅如同进入化妆舞会,或似曾相识,或荒唐怪诞,就是见不到作者的本来面目,无论是传统造型还是现代造型,是光货还是花货,是抽象还是具象等,说到底都涉及作者创作动机的纯正与虚伪,创作情感是否真诚等艺术本质问题。只有摆脱客观利益的约束,只有真诚的情感流露才有益逸品的诞生。
一块紫砂泥土,一只紫砂工具,本身就代表着高超的技术和情感的传递,翻开宜兴紫砂史上有多少造型,多少款式,多少制作手法,现在都被认为是一种创举,但在当时,可能被正统所不齿,因为这些作品并不都符合经典的规范,这当然不是作者的疏漏功夫不济,而是情感激越所至。
时代不同了,鉴赏标准也随之有变,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这里不仅有欣赏水平的高下问题,而且有欣赏口味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不懂得欣赏真正的壶艺。作家、画家、书法家也不见得都能知道紫砂艺术的奥妙。欣赏艺术品要有一定的素养,“曲高和寡”。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创作都能雅俗共赏,一件作品是专家认可还是群众认可,发生矛盾时,我认为还应以专家意见为重。不能只因群众看不懂,就不要抽象,就不要变形,就不要现代陶艺。由于忽视审美教育,壶艺水平的提高也受到欣赏水平不高的限制。有人说:
“虽然我不会做壶,但壶身光不光,嘴、把直不直,还是看得出来。”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似乎欣赏壶艺就不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在他们看来什么是造型,什么是和谐变化,什么是艺术夸张,都成了形式主义。壶艺的发展,当然不能以这样的欣赏水平为标准。如果迎合了这种欣赏水平,那么壶艺的格调,也绝对不会太高。当然造型怪,手法奇,看不懂,那也不一定就好。曲高和寡之所以正确,因为首先有“曲高”这个前提,盲目提倡“和寡”这是欺人之谈,在紫砂壶艺术上也是欺世盗名的骗子。
当前在宜兴紫砂界,有许多壶艺家,包括一些名人大师,其个人风格突出,技巧也很熟练,然而,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不同职业、不同修养,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及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去随波逐流,去任意迎合藏家、孔方家的喜恶,以至于壶艺家及其作品的格调由之低劣,逸品也很难再出现了。
如果说壶艺风格是壶艺家把握壶艺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式,那么壶艺格调便是对这种态度和方式的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可以说风格无优劣,但必须承认格调有高下。具体地说,格调是透过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运用折射出来的人格价值。在砂壶艺术里,格调是制定雅俗、优劣和最终价值的主要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