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分析结果,构建“3 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高职“3 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开展,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本科院校提供了稳定生源,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建立是试点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要认真比较分析两个方面:一是“3 4”的“3”与普高、中职的比较,二是“3 4”的“4”与普通应用型本科的比较。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3 4”特征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关键词】“3 4”衔接;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71-03
  【作者简介】宣卫红,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黄洋,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合作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王旭,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211169)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宋永生,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3 4”模式指的是中职学校和本科高校分段合作培养的“中职3年 本科4年”一贯制衔接模式。笔者以为,我国推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必将推动全球教育界对国际职业教育分类及对在高等教育取消“普通”和“职业”课程导向的论断进行再讨论和再认识。按照国际教育分类的经验,课程定向是研究与分析“3 4”模式的首要因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应着重分析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3 4”特征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一、“3 4”的“3”与普通高中的比较——确定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本科高校对中高衔接“3 4”的“3”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四门课程的要求是必须基本与高中教育水平持平,以期为“3 4”中“4”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语文学习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324课时。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既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又注重对接本科院校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中职语文共开设四个学期,总课时不少于396课时,高于324课时的普通高中报考高等院校的最低要求。因此,“3 4”项目的语文教学可使用该课程标准。
  (二)数学学习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必修课分三个模块,共8学分。同时设置A、B、C类选修课程。其教学安排是:第一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并在选修课程模块中任意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它是高中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也可作为进入高职院校的最低要求。第二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并在选修B课程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中获得10学分,在其他模块中获得4学分。它是进入理工和经济类院校的最低要求。据此推断,第一种学习内容可作为普通中职学习的内容;第二种可作为“3 4”的“3”学习的内容。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数学开设六个学期,总课时不少于424课时,超出了普通高中第三种教学要求的396课时。按照该课程标准执行,即可达到升入理工类院校的最低要求。因此,“3 4”项目的数学学习可使用该课程标准。
  (三)英语学习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10个必修学分,并通过英语七级证书考试(即达到七级水平)方能获得申请大学学习的资格。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中职英语必修课程16学分,按模块1—8开设,选修课程2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模块7后,相等于普通高中的七级,参加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B类考试,通过考试即达到“3 4”分段培养模式的转段要求,学完模块8即完成中职阶段学习,接着选修模块9和10,为进入大学做准备。
  (四)物理学习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总课时252。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其内容与普通高中是一致的,但课时只有216课时。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学非常重要,建议教学中适当增加课时。
  二、“3 4”的“3”与普通中职的比较分析——未能正常转段的学生向高职分流
  在课程类型方面,“3 4”的“3”与普通中职基本一致,以与本科院校衔接的普通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其开设的技能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结构;专业方向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与安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此外还设有若干任选课程。
  由于培养目标不同,“3 4”的“3”和普通中职对不同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普通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而“3 4”的“3”是从普通中职的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进入本科阶段深造,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设计思维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定位目标不同,“3 4”的“3”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更高,而中职教育对专业技能课程的要求更高。   “3 4”的“3”在课程设置中如果完全照搬普通中职培养方案,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专业课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出现“炒冷饭”的重复现象。因此,“3 4”衔接教育可以选择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作为衔接课程,其余课程等到了大学再去学习。
  未能顺利转段至大学的学生完成“3 4”的“3”的学习后,可以进入本校高职学习,以期完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过程。
  三、“3 4”的“4”与普通应用型本科的比较分析——确定衔接课程及课程标准
  (一)衔接课程及课程标准
  衔接类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证书体系如下页图1,其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是教育成效的核心保障,“3 4”衔接教育要以本科院校的课程及课程标准为基准,以明确“3”和“4”的清晰界限、合理区分教学内容深度为原则。试点项目的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五门衔接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建筑制图与识图。针对衔接课程设计课程标准范表,详尽地标示出每门课程的知识点、“3”和“4”各自的教学内容、“3”和“4”衔接的内容,按照这样模式制订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了七年一体化的培养,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
  
  此外,在衔接类本科阶段的课程及课程标准中,应具有比普通应用型本科更加明显的职业性特征,不仅要考虑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考虑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同时,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其课程及课程标准也应该是因需而变。所以“3 4”衔接类本科教育对理论教学的要求是以“够用”和“实用”为度,是在中职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宽。所谓“够用”,是指不过分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所谓“实用”,是指着重指导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
  (二)职业技能证书
  中职和本科职业技能证书也存在衔接问题。衔接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中职阶段,已经开展了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等培训,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毕业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这些证书仍是必需的上岗证。但是,本科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践教学是以课程设计为核心加强工程综合性训练,以校内实验实习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以校外毕业实习设计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最终要达到准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毕业后,工作到一定年限即可报考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因此,衔接类本科教育职业技能证书和准工程师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建议在本科阶段注重准工程师执业资格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这样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职业特点,学生毕业后是持有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准工程师,与只有“一张文凭”的普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有明显的区别。
  四、总结
  通过“3 4”的“3”与普通高中的比较分析,明确了文化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的课程标准,建议在采用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相应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特点,适当增加物理课程课时。通过“3 4”的“3”与普通中职的比较分析,对于未能达到转段要求的学生,只要“3”的学习任务均已完成,即可分流至本校高职学习,便于接受完整的职业教育。通过“3 4”的“4”与普通应用型本科的比较分析,确立了衔接的界限和深度,并制定了衔接课程标准的范表。通过这样的三种不可或缺的比较分析制定出的衔接类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切实实现了七年一体化培养的目标,为“3 4”衔接类本科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1]·黄洋.本科院校进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国际经验而是中国创造[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2013.
其他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义务和权利;江苏职教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6-0017-04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模式,已经成为广大职教人的共识,也在江苏大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明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体和目标、原则和机制、组织和实施、扶持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源于生产端、技术端、消费端三大主体的时代变革,受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消费模式以及哲学层面“人”的回归的深刻影响。它带来了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的时代变迁,如跨领域理论知识及其情境化的运用、强调基于非良构问题的判断决策知识、更加重视职业伦理规范知识在各岗位中的体现,以及突出未来不确定性的工作情境知识。这些变革启发我们要建构职前职后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职前教育阶段应重视真
  
一张简单的纸能变出个怎样的世界?来看看我们的做法吧!  准备材料:皱纹纸、报纸、绘图纸、卷筒纸、彩笔、水粉颜料、胶水、剪刀。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80-01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江苏省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遇到多种困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能力不强、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愿不足、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不到位、信息化教学评比表现不尽如人意等。为此,学校开展了
【摘 要】专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体现为利益融合、信息融合和文化融合。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建设进行产教融合课程开发路径探析: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三维四链”教育生态,构建产教融合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再造产教融合课程学习流程。  【关键词】专业学院;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护理;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特色发展;高等教育;现代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2-0009-0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脑力劳动的延伸和智力资本的增强。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应用型本科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
夏日是新鲜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新鲜的水果餐成为夏季饮食首选。水果粥、水果饭美味健康;水果沙拉让人感受夏日“缤纷”;水果羹风味别具一格,或甜或酸、或爽口、或滑嫩。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真实情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运用于工作,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即“学生”与“准员工”,缓解企业人手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本文在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为机械加工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提出了实践策略。  关键词:机械加工 现代学徒制 职业标准  近年来,资源整合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此为契机,锐意进取、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