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的各种升学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分值。正因为数学的地位如此重要,很多教师、学生对数学的教授与接受太过功利化,思维定式化,仅以“会做题,考高分”为最终目的,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遭到禁锢。对此数学任课教师应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数学
引言
前苏联学者托力亚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的放矢,发散收敛。对开放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核心作用。
一、立足主体、激活思维
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变革。传统的“满堂灌”为“自主学”,体现主体原则——以人为本。一个班级,恰似一个小的知识群体,教师要把“民主教学”的目光撒向每个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教师对学生有向心力,学生萌发的好奇心理,跃跃欲试或“异想天开”的思维活动也就初露出来,创新火花也即闪现。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8、80、8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用等于符号连接起来?”学生感到有趣,800比80、8大,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记思片刻,思片刻,有的说:“8元=80角=800分”,有的说:8米=80分米=8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也用等号连接来?”学生听后,积极思维,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议论开来,争先恐后地说:“8元=8.0元= 8.00元,8米=8.0米=8.00米…”,接着我又问:“像8、0、8.00这样的数是否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
叶圣陶说:“教材無非是例子。”小学数学亦如此,它包括数与形两个内容。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看看、画一画、量--量、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更新教学手段,应用电教媒体教平均数应用题,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方法可求。用算术方法如何求之?例:抽6名学生自报身高,列式(156+130+145+134+132+131)÷6=138(厘米),然后再布置求小组及至全班学生的平均数,学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面积后,计算居室空间厅堂需要多少块地板砖,测量渠道水坝的横截面等。这些例子,既联系实际,又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兴趣,学得快,学得活,记得牢。
二、一题多解,促进新知
“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点或不同的思维分析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和途径,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解决问题受阻时,能否考虑间接解法,突破思维的定势,创造性地发现解决问题的的简捷、新颖、奇异的力法。这中间还要通过类比、迁移,使学生暴露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达到“新知”境界。例:小明原来手里的钱是小红的6倍,两人手里的钱各增加60元后,这里小明手里的钱是小红的3倍,小红原有多少钱?在此,教师在点及学生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奇思共享”,通过摆条件(已知),搞假设(猜想),找等量,列等式等思维活动集中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仅解小红原有多少钱,列式就有:①(60×3-60)÷(6-3)=40(元);②(60×6-60)÷(6-3)-60=(元);③,解得=40(元);④(元)。
最后,师生教学互动,进行比较解法,引导捷径,还要注意比较差别,防止混淆,一题多解与“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也是表现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而问题的解决又是一个发展过程、探索过程、创新过程。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综合其他学科所学的东西,对自己储存的知识进行提取和运用,更主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超越意识和创新才能。此间,教师的导学作用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教得明快,学生学得活泼,岂不“皆大欢喜”。
三、质疑问难,促进求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幻想、猜测,求知欲强,这些本身就是启迪“再发现”思维的重要诱因;同时他们思维也正处在由具体向抽象转变的过渡期,学生质
疑问难,主动探索,可以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如:一项工程600米,由甲单独挖10天完成,乙单独挖15天完成。如果甲乙合挖共要多少天完成?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得出600÷(600÷10+600÷15)=6(天),然后再来一个别于生面的师生竞赛,由学生把“一项工程600米”换成800米、1米、1000米等,其它条件和问题不变,看谁最先说出结果。当学生才算出一题时,我已全部解决完毕,并且答案都为6天。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迫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只要两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的时间不变,这里工程的具体长度无论是多少,这两队合挖的工作时间都不会发生改变。
提问质疑,求同存异带有思维的批判性,符合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性。“真理也会掌握在少牧人手里”。我每周都安排一节提问课。开始,学生提问少,我鼓励他们大胆地提,提错了,也无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提问的胆量大了。我就趁机发动学生相互评论解答。对较难的问题,我适时提示或点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逐步养戈了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样,求异思维的个性特长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解题盲目从众的少了,追求新异的多了,全班数学成绩大有提高,而且其自学能力也有明显进步。可见,古人“学贵有疑”“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多么深刻。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花.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2年,第21期.
[2]李春桃,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3]唐浩,浅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宝光街道康垌小学)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数学
引言
前苏联学者托力亚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的放矢,发散收敛。对开放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核心作用。
一、立足主体、激活思维
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变革。传统的“满堂灌”为“自主学”,体现主体原则——以人为本。一个班级,恰似一个小的知识群体,教师要把“民主教学”的目光撒向每个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教师对学生有向心力,学生萌发的好奇心理,跃跃欲试或“异想天开”的思维活动也就初露出来,创新火花也即闪现。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8、80、8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用等于符号连接起来?”学生感到有趣,800比80、8大,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记思片刻,思片刻,有的说:“8元=80角=800分”,有的说:8米=80分米=8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也用等号连接来?”学生听后,积极思维,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议论开来,争先恐后地说:“8元=8.0元= 8.00元,8米=8.0米=8.00米…”,接着我又问:“像8、0、8.00这样的数是否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
叶圣陶说:“教材無非是例子。”小学数学亦如此,它包括数与形两个内容。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看看、画一画、量--量、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更新教学手段,应用电教媒体教平均数应用题,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方法可求。用算术方法如何求之?例:抽6名学生自报身高,列式(156+130+145+134+132+131)÷6=138(厘米),然后再布置求小组及至全班学生的平均数,学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面积后,计算居室空间厅堂需要多少块地板砖,测量渠道水坝的横截面等。这些例子,既联系实际,又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兴趣,学得快,学得活,记得牢。
二、一题多解,促进新知
“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点或不同的思维分析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和途径,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解决问题受阻时,能否考虑间接解法,突破思维的定势,创造性地发现解决问题的的简捷、新颖、奇异的力法。这中间还要通过类比、迁移,使学生暴露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达到“新知”境界。例:小明原来手里的钱是小红的6倍,两人手里的钱各增加60元后,这里小明手里的钱是小红的3倍,小红原有多少钱?在此,教师在点及学生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奇思共享”,通过摆条件(已知),搞假设(猜想),找等量,列等式等思维活动集中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仅解小红原有多少钱,列式就有:①(60×3-60)÷(6-3)=40(元);②(60×6-60)÷(6-3)-60=(元);③,解得=40(元);④(元)。
最后,师生教学互动,进行比较解法,引导捷径,还要注意比较差别,防止混淆,一题多解与“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也是表现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而问题的解决又是一个发展过程、探索过程、创新过程。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综合其他学科所学的东西,对自己储存的知识进行提取和运用,更主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超越意识和创新才能。此间,教师的导学作用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教得明快,学生学得活泼,岂不“皆大欢喜”。
三、质疑问难,促进求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幻想、猜测,求知欲强,这些本身就是启迪“再发现”思维的重要诱因;同时他们思维也正处在由具体向抽象转变的过渡期,学生质
疑问难,主动探索,可以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如:一项工程600米,由甲单独挖10天完成,乙单独挖15天完成。如果甲乙合挖共要多少天完成?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得出600÷(600÷10+600÷15)=6(天),然后再来一个别于生面的师生竞赛,由学生把“一项工程600米”换成800米、1米、1000米等,其它条件和问题不变,看谁最先说出结果。当学生才算出一题时,我已全部解决完毕,并且答案都为6天。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迫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只要两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的时间不变,这里工程的具体长度无论是多少,这两队合挖的工作时间都不会发生改变。
提问质疑,求同存异带有思维的批判性,符合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性。“真理也会掌握在少牧人手里”。我每周都安排一节提问课。开始,学生提问少,我鼓励他们大胆地提,提错了,也无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提问的胆量大了。我就趁机发动学生相互评论解答。对较难的问题,我适时提示或点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逐步养戈了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样,求异思维的个性特长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解题盲目从众的少了,追求新异的多了,全班数学成绩大有提高,而且其自学能力也有明显进步。可见,古人“学贵有疑”“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多么深刻。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花.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2年,第21期.
[2]李春桃,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3]唐浩,浅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宝光街道康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