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之后。
44分22秒,5首歌,3首器乐曲,1张整轨专辑,23位录音乐手和更多幕后工作人员。
2020年末,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有网友留言“就像是一艘消失了10年的巨轮,突然浮出了海面”。
事实上,他们从未消失,只是除了演出,极少公开露面。天长日久,被当成了隐士。多年来,万青极力避免成为符号,却难以摆脱被寄予期待、负荷和当成精神慰藉的事实。
几年前一次河北往西北的旅途中,眼见被开采后的山体剧变,皮之不存,乐队受到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理冲击。由此生成的灵魂漫游成为新专的逻辑框架,并在几年间不断丰满,又因着外部世界与内心的变化,停滞、更新,再续写、再生成。
那在《采石》三部曲和《河北墨麒麟》之外,这张专辑会是怎样的构架,还有多少新内容与老作品的延展,有多少精心设计与即兴的表达?在2020年下半年以前,每次去石家庄“探班”,我多少都会带着这些揣想。
这谜底,到去年秋天录音的白热化阶段,甚至到做后期时,也并未完全解开。
眼之所见,更多的是设备迭代、技术精进、各种死抠。那两个夜晚,看到乐队和管乐组全员熬夜,饿到啃鸭脖,鸡鸣时分方才“收工”,多少能感觉到,离董亚千和主创们对录音结果的愿景,当是越来越近了。
而在了解了万青录制新专的全过程后,难免会问:要是电影厂的录音棚没有在2019年末如有神助地出现,要是没有能找到合适的管弦乐和其他合作乐手,要是最后在北京做后期没有那么紧凑……这张专辑还会如期而至吗?
这些问题,多少基于专辑热卖的事后臆想。无论条件好歹,总得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耐力,汇聚一切可能的力量,才能冲开一条大约正确的路。至于结果,想太多也无益。
对于这支乐队,粉丝们总是爱之深,又掩藏不住打量与猜测。他们爱研究董亚千的装备,在舞台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奇姬赓的脑子会不会像个黑匣子,装载着读取历史与现实的信息和心得,密码只对他自己开启。但乐队的性子,却很难满足这种期待和想象。
四五年间,我和摄影师同事在石家庄和演出场地,见过万青大概不下十次。但我们与乐队之间始终保持着不生冷也不热乎的距离;在排练、日常之外的话题,也聊得不算多。
越走动,越能知道,没有神话,他们都只是普通人——钟情音乐,认真到较劲,团结而孤独,自信而怀疑,在生活中素朴到笨拙,时而古道热肠。
偶尔,他们也会流露出野心,像炉子里突然爆开的火星——往往要气场活络以后,借着酒精助燃——第二天又一笔勾销。
好些网友听了专辑后说,该叫“万能中年旅店”了吧。如果中年約等于词曲的不激昂跳脱,意味着更加屏气凝神、略收锋芒,也许。
但所谓的“不再敏感、尖锐、愤怒、质疑”,都难与万青划上等号。
《回来》的作者孙中伦曾这样描绘:“身处一个拥有完整逻辑链条的时代,人是其中的齿轮,既为之约束又辅证它。”听着万青新专,那“以我之身躯为阶梯”的石头,对抗命运的雀鸟,转身向荒原的墨麒麟,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
为什么是万青?人们在跨越20年、反复咂摸的两张专辑里,究竟听到了什么?我们采访了十多位乐迷,他们谈到了这支乐队在各自的少年、青年,甚至父辈的生命里,划过的痕迹。
乐队成员的老友王晓孟,也和我谈起这些天脑子里不时浮现的一个旧日场景:
“听‘西郊有密林’,我想起,大学快毕业了,我们几个(姬赓、赵亮、史立等)晃悠去学校边上一片很大的稻田,好多白鹭飞起来,田里还竖着一块‘小心血吸虫’的标志牌。挺《路边野餐》那种调调。听上去很浪漫哈,其实我们对未来都捉摸不定,好像还感觉到一点凶险。但那会儿真是,又有点快活,又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
他忽然停下来。“那些想不通的问题,其实到现在还摆在这儿,还没有走远。我觉得对于年轻时候和现在的姬赓,始终存在。”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活在圆满的假象里,像一颗琥珀。有的人,总想拿针挑开那层薄皮,看得更准确。
10年里,和乐队一道成长变化的,还有乐迷们的听觉体验和感知。在歌词之外,万青始终用音乐来表意。反复出现、变奏的旋律,曲与曲的承接,管弦乐组的“排兵布阵”,都像欣赏新专的钥匙。而且,一次次打开,风景或许都不一样。
“有人提到,这张专辑的火热,说明了社会审美的某种提高。你同意吗?”我问《摇滚危机》一书作者、音乐社会学者王黔。
“可以说正确而又谬误。正确,因为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很多人在琐屑生活的同时,依然怀抱一下理想,反思一下现实。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文化消费是区隔得很严重的。”王黔说,“我很喜欢这张专辑,但你说和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或者Radiohead的《Ok Computer》比,它也不够;你要说它比某些流行音乐多高级,也没有必要。各人有各人喜好,在一个属于它的听众的范围来探讨它就好。这也恰好说明了社会的多元。”
“还有人觉得,万青的成功,也向人们证明,如果你的音乐真的足够好,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好的音乐真的很难再被埋没?”
王黔笑答:“如果他们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安安心心接着沉淀,这可能是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从音乐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最美好的归宿。”
对于这个阶段的万青,他们更欣慰的是,乐队不光有了本身打磨多年的底气,还有了一群参与新专录音、日渐熟悉起来的音乐朋友。落成不久的“郊眠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万能旅店”。哪管他青年,中年。
44分22秒,5首歌,3首器乐曲,1张整轨专辑,23位录音乐手和更多幕后工作人员。
2020年末,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有网友留言“就像是一艘消失了10年的巨轮,突然浮出了海面”。
事实上,他们从未消失,只是除了演出,极少公开露面。天长日久,被当成了隐士。多年来,万青极力避免成为符号,却难以摆脱被寄予期待、负荷和当成精神慰藉的事实。
几年前一次河北往西北的旅途中,眼见被开采后的山体剧变,皮之不存,乐队受到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理冲击。由此生成的灵魂漫游成为新专的逻辑框架,并在几年间不断丰满,又因着外部世界与内心的变化,停滞、更新,再续写、再生成。
那在《采石》三部曲和《河北墨麒麟》之外,这张专辑会是怎样的构架,还有多少新内容与老作品的延展,有多少精心设计与即兴的表达?在2020年下半年以前,每次去石家庄“探班”,我多少都会带着这些揣想。
这谜底,到去年秋天录音的白热化阶段,甚至到做后期时,也并未完全解开。
眼之所见,更多的是设备迭代、技术精进、各种死抠。那两个夜晚,看到乐队和管乐组全员熬夜,饿到啃鸭脖,鸡鸣时分方才“收工”,多少能感觉到,离董亚千和主创们对录音结果的愿景,当是越来越近了。
而在了解了万青录制新专的全过程后,难免会问:要是电影厂的录音棚没有在2019年末如有神助地出现,要是没有能找到合适的管弦乐和其他合作乐手,要是最后在北京做后期没有那么紧凑……这张专辑还会如期而至吗?
这些问题,多少基于专辑热卖的事后臆想。无论条件好歹,总得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耐力,汇聚一切可能的力量,才能冲开一条大约正确的路。至于结果,想太多也无益。
对于这支乐队,粉丝们总是爱之深,又掩藏不住打量与猜测。他们爱研究董亚千的装备,在舞台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奇姬赓的脑子会不会像个黑匣子,装载着读取历史与现实的信息和心得,密码只对他自己开启。但乐队的性子,却很难满足这种期待和想象。
四五年间,我和摄影师同事在石家庄和演出场地,见过万青大概不下十次。但我们与乐队之间始终保持着不生冷也不热乎的距离;在排练、日常之外的话题,也聊得不算多。
越走动,越能知道,没有神话,他们都只是普通人——钟情音乐,认真到较劲,团结而孤独,自信而怀疑,在生活中素朴到笨拙,时而古道热肠。
偶尔,他们也会流露出野心,像炉子里突然爆开的火星——往往要气场活络以后,借着酒精助燃——第二天又一笔勾销。
好些网友听了专辑后说,该叫“万能中年旅店”了吧。如果中年約等于词曲的不激昂跳脱,意味着更加屏气凝神、略收锋芒,也许。
但所谓的“不再敏感、尖锐、愤怒、质疑”,都难与万青划上等号。
《回来》的作者孙中伦曾这样描绘:“身处一个拥有完整逻辑链条的时代,人是其中的齿轮,既为之约束又辅证它。”听着万青新专,那“以我之身躯为阶梯”的石头,对抗命运的雀鸟,转身向荒原的墨麒麟,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
为什么是万青?人们在跨越20年、反复咂摸的两张专辑里,究竟听到了什么?我们采访了十多位乐迷,他们谈到了这支乐队在各自的少年、青年,甚至父辈的生命里,划过的痕迹。
乐队成员的老友王晓孟,也和我谈起这些天脑子里不时浮现的一个旧日场景:
“听‘西郊有密林’,我想起,大学快毕业了,我们几个(姬赓、赵亮、史立等)晃悠去学校边上一片很大的稻田,好多白鹭飞起来,田里还竖着一块‘小心血吸虫’的标志牌。挺《路边野餐》那种调调。听上去很浪漫哈,其实我们对未来都捉摸不定,好像还感觉到一点凶险。但那会儿真是,又有点快活,又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
他忽然停下来。“那些想不通的问题,其实到现在还摆在这儿,还没有走远。我觉得对于年轻时候和现在的姬赓,始终存在。”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活在圆满的假象里,像一颗琥珀。有的人,总想拿针挑开那层薄皮,看得更准确。
10年里,和乐队一道成长变化的,还有乐迷们的听觉体验和感知。在歌词之外,万青始终用音乐来表意。反复出现、变奏的旋律,曲与曲的承接,管弦乐组的“排兵布阵”,都像欣赏新专的钥匙。而且,一次次打开,风景或许都不一样。
“有人提到,这张专辑的火热,说明了社会审美的某种提高。你同意吗?”我问《摇滚危机》一书作者、音乐社会学者王黔。
“可以说正确而又谬误。正确,因为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很多人在琐屑生活的同时,依然怀抱一下理想,反思一下现实。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文化消费是区隔得很严重的。”王黔说,“我很喜欢这张专辑,但你说和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或者Radiohead的《Ok Computer》比,它也不够;你要说它比某些流行音乐多高级,也没有必要。各人有各人喜好,在一个属于它的听众的范围来探讨它就好。这也恰好说明了社会的多元。”
“还有人觉得,万青的成功,也向人们证明,如果你的音乐真的足够好,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好的音乐真的很难再被埋没?”
王黔笑答:“如果他们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安安心心接着沉淀,这可能是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从音乐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最美好的归宿。”
对于这个阶段的万青,他们更欣慰的是,乐队不光有了本身打磨多年的底气,还有了一群参与新专录音、日渐熟悉起来的音乐朋友。落成不久的“郊眠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万能旅店”。哪管他青年,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