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视角下的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需要休闲的状态,旅游产品需要用户的满意体验。在现在流行的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呈现个性需求上升,旅游者的自主参与、自我挑战和文化等意识增强。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少独特的之处,产品的用户体验较低,游客难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文化。因此,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我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专注开发产品体验的独特主题性,营造文化体验氛围,多设计“参与性”和“挑战性”体验项目。
  关键词:体验;体验旅游;饮食文化
  1 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饮食文化不仅是人们在旅游活动最根本的需要,而且是旅游活动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旅游产业中发展饮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国的饮食文化旅游是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的特色旅游[1]。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各地风味美食为吸引物的佳肴品尝游,另外一种是以养生.医疗.保健为吸引物的药膳保健游。
  旅游餐饮市场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的口味需求,各地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它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 加经济收入。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般都能吃到。由于各个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
  2 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从体验角度看,很多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三个重要问题:
  2.1盲目跟风,饮食旅游产品主题不明显
  在旅游区内,各个餐厅盲目的追求规模化,引进天南海北的饮食小吃,必然已经导致口味的不地道,可以说饮食旅游产品资源在无形中已经被侵蚀与破坏。各大菜系之间由于地区引进,跟本帮菜融合,形成新的口味,失去了原有菜系的独特风味,失去了我国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对我国饮食文化的一种直接破坏[2]。
  2.2在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方面不足
  目前,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而深厚的几千年饮食文化传统的却被忽视。游客只是在游览过程中,由于饮食的需求,匆匆用完菜后,对菜品的深度体验不足,不了解菜品文化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缺乏深度饮食文化方面的体验。
  2.3饮食旅游参与性不强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差异化的体验。尤其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喜欢个性化、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如《礼记·乐记》所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餐饮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使人有身心愉悦之感。这是近年来美食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不仅品尝佳肴美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且参与食物制作能给人留下更难忘的印象,会强化进食时的愉悦感。
  2.4缺少文化意蕴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饮食文化的物质部分属于显性文化,而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艺术、哲学等非物质层面属于隐性文化。当前我国国内的旅游饮食的开发偏重于以品尝为主,对菜品文化意蕴的挖掘和展示不够[3]。旅游者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导致留在游客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很难了解一道菜品所承载的地方文化。
  3 基于体验层面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尽管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很理想,但从长远看,这个市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体验旅游角度考虑,笔者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一点见解[4]。
  3.1明确产品主题性,营造文化体验氛围
  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主题”不仅能调整人的现实感受,增强体验感觉,而且提高产品的品位和吸引力。在设計主题时,应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有文化,分析本土因素能否体现当地的精神和符合旅游者的需求。
  3.2增强游客对饮食旅游参与性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差异化的体验。尤其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喜欢个性化、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如《礼记·乐记》所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餐饮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使人有身心愉悦之感。这是近年来美食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不仅品尝佳肴美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且参与食物制作能给人留下更难忘的印象,会强化进食时的愉悦感[5]。
  3.3加强我国饮食文化意蕴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饮食文化的物质部分属于显性文化,而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艺术、哲学等非物质层面属于隐性文化。当前我国旅游饮食的开发偏重于以品尝为主,对菜品文化意蕴的挖掘和展示不够[6]。旅游者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导致留在游客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很难了解一道菜品所承载的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11(6):67-70
  [2] 姚伟钧,罗秋雨.二十一世纪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新发展[J].浙江学刊,2010(6):216-224
  [3]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124-127
  [4] 杨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01(6):67-70
  [5] 姜财辉.论山东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23-25
  [6] 何丽芳.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1):167-169
  作者简介:
  陈小龙,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意向与行为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4年全国人口总数已经多达十三亿七千万。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居民消费增长百分比即便数值很小也会对全国生产规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居民的消费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又占据整体消费支出很大部分的比例,在2013年一度占到全国消费支出的四分之三。所以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因素对掌握国民消费需
期刊
摘 要:城市是人口、经济等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群的组成部分。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中国逐渐认识到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巨大,
期刊
1 课程标准及解析  1.1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地图,描述家鄉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说明:  乡土地理是选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情感。  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
期刊
摘 要: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礼”涵义进行论述,以达到对“礼”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泳广博、内蕴精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礼”是人性的基础。人与禽兽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礼仪道德的规范约束,社会遵守礼仪道德就安宁祥和。把“礼”作为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
期刊
摘 要:土地是地球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土地资源管理对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意义深远。近年,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农村建设逐渐趋向城市化,但此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土地资源管理必需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案,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让土地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
期刊
摘 要:晚清四川大盐商王余照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自流井王三畏堂兴亡纪要》《王三畏堂百年沧桑》两篇文献,但其中所载王余照“捐银赈灾受赏”“捣毁水厘局”“反对官运商销政策”三大事件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这些错误反映出近代盐商史研究所倚赖的常用史料的局限性,凸显出新史料的发掘与利用对于呈现近代盐商多元历史面相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关键词:王余照;盐商;近代;新史料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发展相对独立而特殊,以往学者关注较少,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当地盐业资源开发历程及其与地方社会、生态的互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南盐业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源地区,当地食盐多以盐源县盐井为中心向周边流动,但清代以来巴蜀内地私盐、滇省私盐屡屡透漏至当地。当地盐业生产技术虽不断进步,但始终较为落后,各民族围绕盐业资源的和平交流与军事冲突加速了民族融合。盐业发展对当地
期刊
摘 要:从空间维度对巴人时代巴盐产地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梳理,可以反思盐业与巴人的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巴盐产地不仅三峡地区分布较多,嘉陵江河谷、沱江河谷地带也是盐产地分布集中的区域,而渠江河谷、清江河谷、乌江下游河谷、长宁河谷、梅江河谷也有零星分布;在时间维度上,前巴国时代和巴国时代巴盐产地数量少,而汉唐时期盐产地数量增幅较大,显示汉唐时期巴地盐业生产较前巴国时代、巴国时代有很大发展;从盐产地数量、地
期刊
摘 要:村落的形成,往往基于一定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在人类历史上,盐业生產往往能促进村落的形成。显然,盐作为稀缺的重要资源,以及人类对盐的特殊需求,导致一旦发现盐泉,盐的开发者、商人将慕名而来。这样,从盐的生产到消费,不断促进了村落的发展。盐业生产首先是经济行为,但是,随着人群的剧增,产业链的形成,刺激了诸如宗教、习俗、建筑、饮食、教育等文化方面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融,形成了以盐为
期刊
摘 要:中国盐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影响深远,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盐业遗产。这些盐业遗产正伴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而迅速消失,需要尽快开展盐业遗产的现状调查和考古工作,通过问题梳理、比较分析和价值研究,筛选出能反映中国盐业史各时段、各类型的典型单位,以及能够体现盐业工艺创新性和盐业文化多样性的特殊单位,将其纳入文物保护法规的保护范畴,系统保护好这些盐业历史的物质见证和非物质传统。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