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学生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反思 认知结构 数学意识 思维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学生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获得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的。
一、反思概念、公式、定理,以便深刻理解、灵活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可能老师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反来复去地讲解和训练,感觉学生弄懂了,但一应用起来多数学生还是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这些知识的形成上,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强制性地把新知识注入学生头脑,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形成的知识呆板,不求甚解。对这些知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无法达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和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外,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使其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灵活、有效的运用。
如在学习方差概念时,经常有这样的题目:甲、乙两人参加射击选拔比赛,各打十枪,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如甲方差较小,则甲发挥的更稳定,那么是不是甲的成绩就越好呢? 学生经常把方差越小时的“稳定”与“好”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方差越小成绩就越好。对方差的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可知: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这个“波动”必须是相对某个标准(一般是平均数)而言的,是指在这个平均数上下的波动大小。很显然在上例中,平均数大,方差越小,则成绩越好。如方差小,平均数也较小,则不仅说明整体成绩差,而且还说明这个运动员没有什么潜力。
对方差概念进一步反思:再追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方差越大越好的情况呢?如现在很多公司为了促销,推销员的收入直接和他的销售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那么所有推销员收入的方差越大,则说明推销员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就说明这种制度能充分调动推销员的积极性,符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时代特征。由此经过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学生对方差的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又如学习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时,不少学生往往只记住公式,虽能掌握最基本的用法,但缺乏对公式特征较深入的了解,难以灵活运用公式。如计算(2x-3y)(-2x-3y)时 ,部分学生就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出现:(2x-3y)(-2x-3y)=-(2x)2-(3y)2的错误结果。原因主要是对平方差公式的特征没有准确的把握,弄错了原题中的项和平方差公式中a、b的对应关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公式特征进行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项对应公式中的a,互为相反的项对应公式中的b,注意a、b的位置是a前b后,结果是a2-b2。因此原题可转化得到(2x-3y)(-2x-3y)=(-3y +2x)(-3y-2x)=(-3y)2-(2x)2。由此,经过对平方差公式的深入的反思、总结,使学生对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灵活、准确地运用公式。
二、反思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对新知的探究,还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都要求有高度的思维活动,而反思正是思维活动的主要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反思,反思知识点与知识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完一单元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反思:这一章主要研究了那些问题?各知识点间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什么?用了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与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通过反思,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这样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这章后,引导学生反思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联系?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反思会发现:矩形和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掌握矩形和菱形的两个特有的性质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如理解矩形的性质时,由矩形的定义知,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故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具有它的特殊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理解菱形的性质时,同样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还具有它的特殊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及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内角;正方形的性质,很显然具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三、反思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于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将现成的解法、解题技巧直接灌输给学生,感觉学生听懂了,同类型的题目也会做了,但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就感觉有困难。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解题过程进行深入、有效的反思。由于缺乏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往往只会对现成的解题过程生搬硬套,没有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做完一道题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及时、深入的反思,这不仅是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途径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如反思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清?还是知识性错误?方法错误?提出改进措施;反思解题过程和思路,有没有更简捷,更巧妙的解题方法?反思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经常有那些变化?如何应答?总结解某一类题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等。如若代数式4x2+2mx+16是个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学生容易出现下面错解:
由4x2+2mx+16=(2x)2+2mx+42 则: 2m=2×2×4 ∴ m=8
上面的错误在于对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没有注意到完全平方式a2±2ab+b2的中间项可以为正,也可为负。出现了漏解。
正确的解应是: 2m=±2×2×4 ∴ m=±8
上题中,在反思解题出错的原因,总结如何处理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有没有其它好的解题方法。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方程的左边ax2+bx+c必是个完全平方式。因此,本题可设 4x2+2mx+16=0,则4x2+2mx+16是个完全平方式,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2m)2-4×4×16=0,直接解得m=±8,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由此,通过反思开阔了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由此可见,反思是一把启迪学生数学智慧的钥匙。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板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反思 认知结构 数学意识 思维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学生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获得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的。
一、反思概念、公式、定理,以便深刻理解、灵活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可能老师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反来复去地讲解和训练,感觉学生弄懂了,但一应用起来多数学生还是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这些知识的形成上,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强制性地把新知识注入学生头脑,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形成的知识呆板,不求甚解。对这些知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无法达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和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外,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使其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灵活、有效的运用。
如在学习方差概念时,经常有这样的题目:甲、乙两人参加射击选拔比赛,各打十枪,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如甲方差较小,则甲发挥的更稳定,那么是不是甲的成绩就越好呢? 学生经常把方差越小时的“稳定”与“好”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方差越小成绩就越好。对方差的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可知: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这个“波动”必须是相对某个标准(一般是平均数)而言的,是指在这个平均数上下的波动大小。很显然在上例中,平均数大,方差越小,则成绩越好。如方差小,平均数也较小,则不仅说明整体成绩差,而且还说明这个运动员没有什么潜力。
对方差概念进一步反思:再追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方差越大越好的情况呢?如现在很多公司为了促销,推销员的收入直接和他的销售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那么所有推销员收入的方差越大,则说明推销员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就说明这种制度能充分调动推销员的积极性,符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时代特征。由此经过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学生对方差的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又如学习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时,不少学生往往只记住公式,虽能掌握最基本的用法,但缺乏对公式特征较深入的了解,难以灵活运用公式。如计算(2x-3y)(-2x-3y)时 ,部分学生就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出现:(2x-3y)(-2x-3y)=-(2x)2-(3y)2的错误结果。原因主要是对平方差公式的特征没有准确的把握,弄错了原题中的项和平方差公式中a、b的对应关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公式特征进行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项对应公式中的a,互为相反的项对应公式中的b,注意a、b的位置是a前b后,结果是a2-b2。因此原题可转化得到(2x-3y)(-2x-3y)=(-3y +2x)(-3y-2x)=(-3y)2-(2x)2。由此,经过对平方差公式的深入的反思、总结,使学生对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灵活、准确地运用公式。
二、反思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对新知的探究,还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都要求有高度的思维活动,而反思正是思维活动的主要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反思,反思知识点与知识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完一单元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反思:这一章主要研究了那些问题?各知识点间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什么?用了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与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通过反思,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这样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这章后,引导学生反思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联系?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反思会发现:矩形和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掌握矩形和菱形的两个特有的性质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如理解矩形的性质时,由矩形的定义知,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故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具有它的特殊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理解菱形的性质时,同样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还具有它的特殊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及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内角;正方形的性质,很显然具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三、反思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于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将现成的解法、解题技巧直接灌输给学生,感觉学生听懂了,同类型的题目也会做了,但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就感觉有困难。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解题过程进行深入、有效的反思。由于缺乏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往往只会对现成的解题过程生搬硬套,没有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做完一道题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及时、深入的反思,这不仅是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途径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如反思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清?还是知识性错误?方法错误?提出改进措施;反思解题过程和思路,有没有更简捷,更巧妙的解题方法?反思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经常有那些变化?如何应答?总结解某一类题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等。如若代数式4x2+2mx+16是个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学生容易出现下面错解:
由4x2+2mx+16=(2x)2+2mx+42 则: 2m=2×2×4 ∴ m=8
上面的错误在于对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没有注意到完全平方式a2±2ab+b2的中间项可以为正,也可为负。出现了漏解。
正确的解应是: 2m=±2×2×4 ∴ m=±8
上题中,在反思解题出错的原因,总结如何处理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有没有其它好的解题方法。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方程的左边ax2+bx+c必是个完全平方式。因此,本题可设 4x2+2mx+16=0,则4x2+2mx+16是个完全平方式,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2m)2-4×4×16=0,直接解得m=±8,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由此,通过反思开阔了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由此可见,反思是一把启迪学生数学智慧的钥匙。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板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