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兼文艺理论家谢冕教授曾经说过:“书籍不仅给你以服务的能力,生存的动力,同时还铸造你的灵魂,改造你的人生。可以说,通过书籍你可以获得整个世界。”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籍的重要作用。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把读书当成最为重要的事情去做,当成每天必修的功课,培养起好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但是,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时代,仅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学生可用来进行阅读的方式非常多,比如网络,各种音像制品,这些比起书本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现在有些孩子不愿读书。不愿看那“枯燥”的文字。还有些孩子认为读书很没“派”,不如在电脑上读。不如用手机读……因此,可以说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悄悄远离了我们的学生。这很是让人忧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语文应用能力。而要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无论在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尤其是对书本的阅读)。所以,在新课程下依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非常重,学习的压力也非常大,而课内时间又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至关重要。
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养成利用空余时间、零散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个估算: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便要费点心思的,也可以阅读五千字。一本十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书,中学六年可以读108本书,再加上两个假期,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古人尚且有“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的读书精神,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呢!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坚持阅读,就能积少成多。就能阅读大量的书籍,积聚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文学素养。此习惯的养成,还能有效调节学习所带来的压力、缓解学习时紧张的神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写笔记的习惯
这是我们传统的实用的读书习惯,很多读书人都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想要写段文字,表达一个观点,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语言,于是绞尽脑汁,但却无济于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懒于做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口过千遍不如心过一遍。心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手、脑同时活动,读写思议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而且勤写笔记还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中积累了两千五百多本笔记,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成为一名多产的著名科幻小说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读过一篇文章之后,问他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没有读懂等问题时,有些学生什么都回答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没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有些学生读书求快、求新奇,只是为了知情节而读书。所以读书时并不进行思考。边读书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可深入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之奥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读书,不可能没有疑问,有了疑问不去解决。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从提不出问题到产生疑问是一大进步,教师要多加鼓励。读书时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学习才能深入,认识才能提高,知识才能得到丰富,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追求。宋代朱熹就认为,学习过程是“无疑——有疑——节节是疑——疑渐渐解——融会贯通”。当然,学生在读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倦怠心理,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途径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与思考所带来的乐趣。相信学生只要坚持去做。就能取得阅读上的进步。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点之外,也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进一步使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圈点和评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两个传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使学习能够事半而功倍。
另外。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各种名目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良莠不齐。我们常听说一句俗语“开卷有益”,意思是说读书就有好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多读书。但是,任何事物向来都有两方面。不能一刀切,一概而论,无论是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还是先人成长过程的经验教训。都在告诉人们:开卷并非都有益。读好书,有好处,“各种蠢事,在每天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但是读不好的书,不仅没有好处,更为严重的是:“毒药只危害一次,一本坏书对我们的危害时间无穷”。(墨莱语)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阅读。养成有选择地阅读的好习惯。不加选择,想阅尽人间书籍是不可能的。学生阅读时必须去选择,选择阅读那些有价值的、能塑造人良好性格的、对人能起积极鼓舞作用的、能增加人的知识储备的书籍。
相信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就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更加自发地进行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从读书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去感悟书中的意趣。
现在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致越陷越深,荒废了学业……相信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会主动远离那些诱惑。成就他们的学业。
但是,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时代,仅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学生可用来进行阅读的方式非常多,比如网络,各种音像制品,这些比起书本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现在有些孩子不愿读书。不愿看那“枯燥”的文字。还有些孩子认为读书很没“派”,不如在电脑上读。不如用手机读……因此,可以说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悄悄远离了我们的学生。这很是让人忧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语文应用能力。而要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无论在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尤其是对书本的阅读)。所以,在新课程下依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非常重,学习的压力也非常大,而课内时间又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至关重要。
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养成利用空余时间、零散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个估算: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便要费点心思的,也可以阅读五千字。一本十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书,中学六年可以读108本书,再加上两个假期,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古人尚且有“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的读书精神,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呢!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坚持阅读,就能积少成多。就能阅读大量的书籍,积聚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文学素养。此习惯的养成,还能有效调节学习所带来的压力、缓解学习时紧张的神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写笔记的习惯
这是我们传统的实用的读书习惯,很多读书人都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想要写段文字,表达一个观点,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语言,于是绞尽脑汁,但却无济于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懒于做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口过千遍不如心过一遍。心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手、脑同时活动,读写思议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而且勤写笔记还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中积累了两千五百多本笔记,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成为一名多产的著名科幻小说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读过一篇文章之后,问他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没有读懂等问题时,有些学生什么都回答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没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有些学生读书求快、求新奇,只是为了知情节而读书。所以读书时并不进行思考。边读书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可深入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之奥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读书,不可能没有疑问,有了疑问不去解决。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从提不出问题到产生疑问是一大进步,教师要多加鼓励。读书时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学习才能深入,认识才能提高,知识才能得到丰富,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追求。宋代朱熹就认为,学习过程是“无疑——有疑——节节是疑——疑渐渐解——融会贯通”。当然,学生在读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倦怠心理,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途径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与思考所带来的乐趣。相信学生只要坚持去做。就能取得阅读上的进步。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点之外,也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进一步使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圈点和评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两个传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使学习能够事半而功倍。
另外。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各种名目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良莠不齐。我们常听说一句俗语“开卷有益”,意思是说读书就有好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多读书。但是,任何事物向来都有两方面。不能一刀切,一概而论,无论是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还是先人成长过程的经验教训。都在告诉人们:开卷并非都有益。读好书,有好处,“各种蠢事,在每天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但是读不好的书,不仅没有好处,更为严重的是:“毒药只危害一次,一本坏书对我们的危害时间无穷”。(墨莱语)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阅读。养成有选择地阅读的好习惯。不加选择,想阅尽人间书籍是不可能的。学生阅读时必须去选择,选择阅读那些有价值的、能塑造人良好性格的、对人能起积极鼓舞作用的、能增加人的知识储备的书籍。
相信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就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更加自发地进行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从读书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去感悟书中的意趣。
现在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致越陷越深,荒废了学业……相信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会主动远离那些诱惑。成就他们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