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新生是由小学毕业生过渡而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还没有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初中教学至关重要。而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由于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培养自学能力普遍困难。这也是摆在每一位数学老师面前必须探讨的教改课题之一。本文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以期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 自学能力;预习题纲;预习交流;针对练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这其实给我们教师指明了任务和方向,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由于初中新生自学能力的欠缺,加之数学课内容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改革,认真研究初中新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以便每一位初中新生都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笔者从一开始就注重和探究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精心编制提纲,促进学生预习
初中新生年龄小,习惯于小学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不会看数学书,有的学生甚至“高声朗读,有口无心”,说明不会学数学。为此,在上每节课前,笔者坚持精心编制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提纲促进学生预习。在编制预习提纲时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预习目标,这节课通过预习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2)预习时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并由易道难、有简到繁,做到有梯度。(3)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4)预习提纲的设计要体现讲练结合。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节时,编制如下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自学。
《不等式及其解集》学案:
预习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在数轴上能正确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预习重点、难点: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在数轴上能正确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预习过程: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节的预习目标。2、预习方法: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预习提纲:
知识点1:不等式的概念: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5>2,a<-1等。
练一练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4)a的一半不大于3()等
知识点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我们把不等式( )叫做不等式的解。例如78是不等式8x>100的一个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 )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练一练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还有其它解吗?
-4,-2.5 ,0,1,2.5,3,3.2,4.8,8,12.
你能得出x+3>6的解在哪个范围吗?()像这个范围就叫做x+3>6的解集。
知识点3: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例题: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选方向的步骤进行解答。
解:(1)(2)
(3)(4)
(注意:有等号画实心圆点,没有等号画空心圆圈,大于向右方向画,小于向左方向画。)
练一练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2)x≥5(3)x<7(4)x≤-3
知识点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是(),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2x>3就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你能举出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吗?
二、预习交流找疑点,老师精讲解疑难
在学生充分预习后(预习时间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谈自己在预习中的所获所得,找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各组的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汇总并报告给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对于《不等式及其解集》这一节,经过预习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已经理解的很清楚了,但对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二者的关系理解的不很深刻。这时老师要精讲:不等式的解集包含解,所有的解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解集,就象我们班一样,每个同学代表着一个“解”,而所有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班集体就代表着一个“解集”。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们恍然大悟,解决了疑难。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针对性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老师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一组或几组强化练习题,尤其注意多变式题目和开放性问题。把练习题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笔者编制了这样一道一题多解题:如图,AB平行于CD,求角B、角E、角D的和是多少度?
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纷纷想出不同的解法,有过点E作AB或CD的平行线,有的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计算,甚至有的同学还用到了五边形的内角
和的知识计算。众说纷纭,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在组长和组员的帮助下也学的很透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技能方法的熟练程度,而且及时全面的查漏补缺,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和谐,充满了阳光,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精彩课堂。
通过尝试和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初步形成,“双基”显得特别扎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经验还不成熟,尚需不断探索改进。只要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常抓不懈,学生一定会从中受益,教学成绩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版。
3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自学能力;预习题纲;预习交流;针对练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这其实给我们教师指明了任务和方向,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由于初中新生自学能力的欠缺,加之数学课内容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改革,认真研究初中新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以便每一位初中新生都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笔者从一开始就注重和探究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精心编制提纲,促进学生预习
初中新生年龄小,习惯于小学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不会看数学书,有的学生甚至“高声朗读,有口无心”,说明不会学数学。为此,在上每节课前,笔者坚持精心编制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提纲促进学生预习。在编制预习提纲时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预习目标,这节课通过预习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2)预习时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并由易道难、有简到繁,做到有梯度。(3)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4)预习提纲的设计要体现讲练结合。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节时,编制如下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自学。
《不等式及其解集》学案:
预习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在数轴上能正确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预习重点、难点: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在数轴上能正确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预习过程: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节的预习目标。2、预习方法: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预习提纲:
知识点1:不等式的概念: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5>2,a<-1等。
练一练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4)a的一半不大于3()等
知识点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我们把不等式( )叫做不等式的解。例如78是不等式8x>100的一个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 )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练一练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还有其它解吗?
-4,-2.5 ,0,1,2.5,3,3.2,4.8,8,12.
你能得出x+3>6的解在哪个范围吗?()像这个范围就叫做x+3>6的解集。
知识点3: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例题: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选方向的步骤进行解答。
解:(1)(2)
(3)(4)
(注意:有等号画实心圆点,没有等号画空心圆圈,大于向右方向画,小于向左方向画。)
练一练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2)x≥5(3)x<7(4)x≤-3
知识点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是(),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2x>3就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你能举出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吗?
二、预习交流找疑点,老师精讲解疑难
在学生充分预习后(预习时间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谈自己在预习中的所获所得,找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各组的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汇总并报告给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对于《不等式及其解集》这一节,经过预习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已经理解的很清楚了,但对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二者的关系理解的不很深刻。这时老师要精讲:不等式的解集包含解,所有的解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解集,就象我们班一样,每个同学代表着一个“解”,而所有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班集体就代表着一个“解集”。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们恍然大悟,解决了疑难。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针对性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老师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一组或几组强化练习题,尤其注意多变式题目和开放性问题。把练习题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笔者编制了这样一道一题多解题:如图,AB平行于CD,求角B、角E、角D的和是多少度?
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纷纷想出不同的解法,有过点E作AB或CD的平行线,有的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计算,甚至有的同学还用到了五边形的内角
和的知识计算。众说纷纭,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在组长和组员的帮助下也学的很透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技能方法的熟练程度,而且及时全面的查漏补缺,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和谐,充满了阳光,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精彩课堂。
通过尝试和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初步形成,“双基”显得特别扎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经验还不成熟,尚需不断探索改进。只要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常抓不懈,学生一定会从中受益,教学成绩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版。
3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