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你从事摄影30年多年,请问摄影之于你的意义?
答:摄影对于我来说是生命,是融进血液里的艺术精神。我总觉得自己是为摄影而生,为摄影而亡,所以我会为之付出全部精力。人活在世间,无非是物质与精神,我更注重于精神方面的修行,更注重于艺德的培育,更注重影像方面的提高与表达,因为这是个体思想精神的出口。人活于世,生命可以终结,思想延续生命。摄影艺术是纯粹而崇高的,它具有价值和意义。摄影让我用心炅去观看世界,记录世界,表达世界。摄影让我去关注人性,关注爱,在苦难与爱中我得到感动,我把感动凝结成永恒的瞬间,传达给大众,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良、正直、勤奋和干净。
问:在你的摄影生涯中,绝大多数精力是用在完成“宗教三部曲”,你认为宗教对他人和对你自己有怎样的影响?
答:生命的旅程中,我用摄影来救赎自己。对摄影的真正认识是从1986年开始,师从于深圳《现代摄影》杂志主编李媚大姐,而跟随着陕西侯登科、胡武功等兄长的中国纪实摄影大军前行。从1992年开始,我开始关注拍摄中国乡村天主教,2003年拍摄藏传佛教,两大宗教信仰专题(其中拍摄了半年的广东麻风病村报道摄影专题)。2015年即将开始伊斯兰教专题的拍摄。十年又一个十年,我独自行走在西部高地,感受着温暖和充实。
问:很多摄影师拍摄藏族相关的题材,有些是跟风起哄,而有些确实颇有成就,你怎样看他们的作品?
答:中国乃至世界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家都拍摄过藏地,中国有庄学本、兰志贵、吕楠等,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研读他们的作品,首先是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为了藏地影像也付出了许多精力。前辈们拍摄于过去的藏地年代,然而现在的藏地呢?在物资发展的当下,村庄、寺庙,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变化?感恩吕楠,他拍摄了《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而把藏传佛教的这块留给了我。神性的高地,信奉藏传佛教对每一个藏民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把生命的一切都寄托于神灵,在佛的恩赐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但凡去过藏地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千年的传承已深深根植于这块特殊的地方。我的拍摄地是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凡有藏民族生活的地方我都会去涉足。通过摄影,我想去找到神性自然下的藏民族生活关系,找到寺院与村庄,僧侶与村民,僧侣与僧侣乃至寺院的关系,找到和谐、矛盾、内心深处所感动我的那一张,我记录下来大家去分享,通过照片,看到有信仰人的纯善和对生活的态度。
行走于藏地,拍摄让人敬重感怀的藏民族如同拍摄自己,我的心、眼、手在同一轴线上去用心体会,让灵魂跟上脚步,不辜负时间,不辜负生命。
问:你的“宗教三部曲”是否有所谓的完成,如果完成了这个拍摄项目,你会选择什么题材?
答:摄影之路二十年,我拍摄了“乡村天主教”,“藏传佛教”,即将要拍摄“伊斯兰教”。三个关于中国的信仰专题,我归结于“心象”,“象”是灵魂的影子,照见自己的心灵,由心而生。
人生的道路上,生命如果没有终结,留下来总有它的意义,如果生命能承载又一个十年的“伊斯兰教”拍摄,我会更加珍惜,至于下一个摄影专题拍摄的问题,就看自己的宿命了,坚持自己,一如既往,对摄影不竎不离。
问:你收藏了不少摄影作品,除了国外有影响的摄影家,还有一些国内并不知名的年轻人的作品,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摄影人应该惺惺相惜。中国摄影在发展、进歩,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和表达自己,当下的中国摄影,呈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摄影师,他们的摄影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收藏他们的作品,是收藏他们的思想。把一张喜欢的摄影作品挂在家中,悬挂了他们对艺术的精神,可以对视,可以交流,可以在作品中得到感动。影像之美润然于心。中国独立的自由摄影师非常不易,他们有了自己对摄影理解和追求,要去解决和放下很多东西,传播自己的艺术观念,作为一个摄影师,我没有太多的钱来收藏照片,但我时刻没有忘记帮助过我的人,同时我也应该去帮助这些摄影朋友们,将来这些中国的摄影家成了国际级大师后我拥有他们最初始的作品,那是多欣慰的事情,更何况收藏摄影艺术是有价值的。
有人说我:延康,你无儿无女,将来收藏的这些摄影作品给谁呢?我愉快地回答:等中国有了公立或者私立的影像博物馆馆,我会把这个时段中国最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捐出去,而且好多都是“第1号”。
生活可以简单些,好作品不得不收藏。
杨延康
1954年生于贵州安顺,现居深圳、成都。法国VU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展览:2014年《心象》全国巡展;2013年北京摄影双年展;2010年香港《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2010年《藏传佛教》新加坡LEICA艺廊摄影展;2008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参加“中国洞察”七人美国、欧洲展;2007年作品《藏传佛教》在上海美术馆展览。作品20幅被收藏;2004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展;2002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参加法国第14届VISA国际摄影节展览;2001年在台湾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个人展览;1995年参加日本东京都写真美术馆“跃动得亚洲”作品展;1992年参加德国在城市的那方—中国乡村作品展;1988年《杨延康陕北》在深圳、陕西、贵州举办个人展并出版作品集。
获奖:2012年获徐肖冰典藏大奖;2010年获“中国具有影响力摄影家”奖;2005年、2009年《藏传佛教》、《中国乡村天主教》分别获德国“亨利·南恩”摄影大奖;2007年获首届沙飞摄影奖;作品50幅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02年获韩国东江首届国际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师;2001年、2002年被《摄影之友》两度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2001年山东一品国际摄影节获年度基金大奖。
答:摄影对于我来说是生命,是融进血液里的艺术精神。我总觉得自己是为摄影而生,为摄影而亡,所以我会为之付出全部精力。人活在世间,无非是物质与精神,我更注重于精神方面的修行,更注重于艺德的培育,更注重影像方面的提高与表达,因为这是个体思想精神的出口。人活于世,生命可以终结,思想延续生命。摄影艺术是纯粹而崇高的,它具有价值和意义。摄影让我用心炅去观看世界,记录世界,表达世界。摄影让我去关注人性,关注爱,在苦难与爱中我得到感动,我把感动凝结成永恒的瞬间,传达给大众,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良、正直、勤奋和干净。
问:在你的摄影生涯中,绝大多数精力是用在完成“宗教三部曲”,你认为宗教对他人和对你自己有怎样的影响?
答:生命的旅程中,我用摄影来救赎自己。对摄影的真正认识是从1986年开始,师从于深圳《现代摄影》杂志主编李媚大姐,而跟随着陕西侯登科、胡武功等兄长的中国纪实摄影大军前行。从1992年开始,我开始关注拍摄中国乡村天主教,2003年拍摄藏传佛教,两大宗教信仰专题(其中拍摄了半年的广东麻风病村报道摄影专题)。2015年即将开始伊斯兰教专题的拍摄。十年又一个十年,我独自行走在西部高地,感受着温暖和充实。
问:很多摄影师拍摄藏族相关的题材,有些是跟风起哄,而有些确实颇有成就,你怎样看他们的作品?
答:中国乃至世界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家都拍摄过藏地,中国有庄学本、兰志贵、吕楠等,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研读他们的作品,首先是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为了藏地影像也付出了许多精力。前辈们拍摄于过去的藏地年代,然而现在的藏地呢?在物资发展的当下,村庄、寺庙,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变化?感恩吕楠,他拍摄了《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而把藏传佛教的这块留给了我。神性的高地,信奉藏传佛教对每一个藏民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把生命的一切都寄托于神灵,在佛的恩赐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但凡去过藏地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千年的传承已深深根植于这块特殊的地方。我的拍摄地是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凡有藏民族生活的地方我都会去涉足。通过摄影,我想去找到神性自然下的藏民族生活关系,找到寺院与村庄,僧侶与村民,僧侣与僧侣乃至寺院的关系,找到和谐、矛盾、内心深处所感动我的那一张,我记录下来大家去分享,通过照片,看到有信仰人的纯善和对生活的态度。
行走于藏地,拍摄让人敬重感怀的藏民族如同拍摄自己,我的心、眼、手在同一轴线上去用心体会,让灵魂跟上脚步,不辜负时间,不辜负生命。
问:你的“宗教三部曲”是否有所谓的完成,如果完成了这个拍摄项目,你会选择什么题材?
答:摄影之路二十年,我拍摄了“乡村天主教”,“藏传佛教”,即将要拍摄“伊斯兰教”。三个关于中国的信仰专题,我归结于“心象”,“象”是灵魂的影子,照见自己的心灵,由心而生。
人生的道路上,生命如果没有终结,留下来总有它的意义,如果生命能承载又一个十年的“伊斯兰教”拍摄,我会更加珍惜,至于下一个摄影专题拍摄的问题,就看自己的宿命了,坚持自己,一如既往,对摄影不竎不离。
问:你收藏了不少摄影作品,除了国外有影响的摄影家,还有一些国内并不知名的年轻人的作品,你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摄影人应该惺惺相惜。中国摄影在发展、进歩,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和表达自己,当下的中国摄影,呈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摄影师,他们的摄影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收藏他们的作品,是收藏他们的思想。把一张喜欢的摄影作品挂在家中,悬挂了他们对艺术的精神,可以对视,可以交流,可以在作品中得到感动。影像之美润然于心。中国独立的自由摄影师非常不易,他们有了自己对摄影理解和追求,要去解决和放下很多东西,传播自己的艺术观念,作为一个摄影师,我没有太多的钱来收藏照片,但我时刻没有忘记帮助过我的人,同时我也应该去帮助这些摄影朋友们,将来这些中国的摄影家成了国际级大师后我拥有他们最初始的作品,那是多欣慰的事情,更何况收藏摄影艺术是有价值的。
有人说我:延康,你无儿无女,将来收藏的这些摄影作品给谁呢?我愉快地回答:等中国有了公立或者私立的影像博物馆馆,我会把这个时段中国最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捐出去,而且好多都是“第1号”。
生活可以简单些,好作品不得不收藏。
杨延康
1954年生于贵州安顺,现居深圳、成都。法国VU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展览:2014年《心象》全国巡展;2013年北京摄影双年展;2010年香港《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2010年《藏传佛教》新加坡LEICA艺廊摄影展;2008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参加“中国洞察”七人美国、欧洲展;2007年作品《藏传佛教》在上海美术馆展览。作品20幅被收藏;2004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展;2002年《中国乡村天主教》参加法国第14届VISA国际摄影节展览;2001年在台湾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个人展览;1995年参加日本东京都写真美术馆“跃动得亚洲”作品展;1992年参加德国在城市的那方—中国乡村作品展;1988年《杨延康陕北》在深圳、陕西、贵州举办个人展并出版作品集。
获奖:2012年获徐肖冰典藏大奖;2010年获“中国具有影响力摄影家”奖;2005年、2009年《藏传佛教》、《中国乡村天主教》分别获德国“亨利·南恩”摄影大奖;2007年获首届沙飞摄影奖;作品50幅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02年获韩国东江首届国际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师;2001年、2002年被《摄影之友》两度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2001年山东一品国际摄影节获年度基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