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是我们新中式设计的一个突出表现,能够让我们的文化被更多的人去认可,让我们的设计走出国门,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地域文化,让其能够与我们的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将我国的室内设计变的更加的成熟,迈得更远。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
1.关于室内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通过长时间沉积,混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以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所表达的是室内设计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应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带有不同的地方风格,乡土风味和民族特点。作为人类文化学领域的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长期居住在此的人们创造出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或为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并长期持续存在的文化传统。将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可以说在远古时期已有之,我们不能否认穴居洞人在岩壁创造出的图案不是淳朴的室内设计,同时也是其生活地域的表现。地域文化由人类创造,当然是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比如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等,即使在哲学上也脱不了干系。地域文化让特定空间的人们方便了交流,并过着同样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也让风俗的形成、法律规范的建立找到了立足点,同时,当地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也依赖于地域文化作出理解。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物的内部进行的空间设计。人们在室内空间生活、居住与工作,人们审美观、地方风俗与社会法制必然会影响室内设计。可以说,地域文化本来就与以提供工作、学习、娱乐、生活与商用的室内空间联系紧密。当前,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地域文化也较多的有意识的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以表达设计人的某些理念。主要有两种表现:地域文化通过主题的设计来展现;地域文化通过符号来表达。最常见的设计应当属前者,正是应用范围的广泛,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是以尴尬形式出现的。
2.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应用中的基本方法
2.1具体手法
2.1.1主题表现手法
主题表现手法的具体做法是,针对设计主题选择所有有助于表现地域文化内涵的装饰、陈设、材料、造型,灵活应用于各处,从而表达出一定主题特色。
设计主题的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广泛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者将生活感受、审美品位、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因素融会贯通后而得出来的。
在设计主题创意形成之前,用比较多的时间去调查、观察、分析与思考,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经过扬弃,选择有价值的、紧扣地域文化与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明确主题的设计概念。
独特、准确的整体设计主题要有地域文化内涵、形象特点,有代表性,能突出主题,并要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用美的形式法则去规范,经过与空间界面及建筑构件、色彩、陈设等设计要素相结合,转化为能落实到实际空间环境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2.1.2主题表现手段:
体现主题的设计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材质设计、色彩设计、陈设设计、布艺设计等均可产生一定的主题表现,达到其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及叙述性。
(1)材质设计
了解地方材料的品质是正确应用材料进行设计创新的前提,它包括材料的美学特征,材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材料的结构与空间价值和材料与生态环境等。
这些地域不同、种类不同的材料,可以使同类型的空间环境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形式与特色。例如同是纪念性建筑,希腊神庙与中国的木结构庙宇,是凝重与轻巧的对比;埃及石砌金字塔的凝重、沉闷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轻巧、剔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香港汇丰银行以金属骨架与薄膜玻璃为基本材料构成的明快中庭空间,是现代材料工艺发展的产物。现在广泛流行的透明玻璃地面、玻璃楼梯、点式玻璃幕墙、绿色环保材料等,都极大地丰富了设计语言的表现力,首都机场、上海机场、悉尼奥运会的体育场馆的建筑装饰等,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建筑、对装饰的固有认识,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地域文化设计创新的激发点。
我们知道,不同地域每种材料塑造形体或空间环境都有相当的灵活性,纵观建筑史,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当然,盲目使用高档材料,企图用大量的高档材料去掩盖设计上的缺陷,靠高档材料体现所谓的“装饰档次”的做法,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所不容,也会把室内设计简单化、庸俗化。
(2)色彩设计
室内环境色彩可分为背景色彩、主体色彩、点缀色彩三个主要部分。
(a)背景色彩。常指室内固有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建设施的大面积色彩筑。
根据色彩面积的原理,这部分色彩宜采用低彩度的沉静色彩,如采用某种倾向于灰调子的较微妙的颜色使它能发挥其作为背景色的衬托作用。
(b)主体色彩。是指可以移动的家具、织物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实际上是构成室内环境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的因素。
(c)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壁挂、靠垫、摆设品。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
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控制与把握,即室内空间六个界面的色彩应统一协调,但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丰富的色彩赋予室内以生命力,使环境生动活泼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这将使室内显得凌乱。应充分考虑在总体环境色协调的前提下适当的点缀,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色彩设计也是室内设计中体现主题的常用手段。
(3)布艺设计
室内纺织品设计主题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可以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去寻求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从各地的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范、地理气候等诸多方面追寻艺术灵感的撞击,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电脑辅助设计)找到独特的创意和特定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室内环境总体的设计思想。因为,纺织品设计的主题,最终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气氛相融合。
室内纺织品的纹样设计是表现主题思想最直接有效的元素。纹样的题材丰富多彩、色彩富丽典雅、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纺织美术设计的发展,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上,既有传统优秀纹样的继承,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新内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4)陈设设计
室内空间有不同的风格。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中国传统风格乡村风格、朴素大方的风格、豪华富丽的风格……陈设品的合理选择对室内环境风格起着强化的作用。因为陈设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质感均具有一定的风格特征,所以,它对室内环境的风格会进一步加强。
同时陈设设计可以反映民族特色,陶冶个人情操,我们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同时,其内部各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与习惯、爱好等也有所差异。这一点在陈设品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伊斯兰教的民族,忌用猪作为陈设图案;而自视为龙凤后代的汉民族,由于代代相承的传统和习俗,大量装饰文样中都有龙凤题材,龙凤寓意“吉祥”传统的汉居中,太师壁前陈列祖宗的牌位、香炉、烛台等。彝族将葫芦作为他们的图腾崇拜而陈列于居室的神台上。
3.结语
地域文化更够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得当,对于我国传统空间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地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对当地现有空间形式的抄袭和模仿,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设计中不断的去创新,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既蕴涵地域特点又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鄢然,刘小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9(6):112.
[2]吴德兴,杨林林.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
[3]杨饶民,霍光.简论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地域性[J].室内设计,2004(4):36-39.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
1.关于室内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通过长时间沉积,混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以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所表达的是室内设计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应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带有不同的地方风格,乡土风味和民族特点。作为人类文化学领域的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长期居住在此的人们创造出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或为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并长期持续存在的文化传统。将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可以说在远古时期已有之,我们不能否认穴居洞人在岩壁创造出的图案不是淳朴的室内设计,同时也是其生活地域的表现。地域文化由人类创造,当然是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比如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等,即使在哲学上也脱不了干系。地域文化让特定空间的人们方便了交流,并过着同样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也让风俗的形成、法律规范的建立找到了立足点,同时,当地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也依赖于地域文化作出理解。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物的内部进行的空间设计。人们在室内空间生活、居住与工作,人们审美观、地方风俗与社会法制必然会影响室内设计。可以说,地域文化本来就与以提供工作、学习、娱乐、生活与商用的室内空间联系紧密。当前,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地域文化也较多的有意识的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以表达设计人的某些理念。主要有两种表现:地域文化通过主题的设计来展现;地域文化通过符号来表达。最常见的设计应当属前者,正是应用范围的广泛,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是以尴尬形式出现的。
2.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应用中的基本方法
2.1具体手法
2.1.1主题表现手法
主题表现手法的具体做法是,针对设计主题选择所有有助于表现地域文化内涵的装饰、陈设、材料、造型,灵活应用于各处,从而表达出一定主题特色。
设计主题的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广泛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者将生活感受、审美品位、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因素融会贯通后而得出来的。
在设计主题创意形成之前,用比较多的时间去调查、观察、分析与思考,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经过扬弃,选择有价值的、紧扣地域文化与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明确主题的设计概念。
独特、准确的整体设计主题要有地域文化内涵、形象特点,有代表性,能突出主题,并要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用美的形式法则去规范,经过与空间界面及建筑构件、色彩、陈设等设计要素相结合,转化为能落实到实际空间环境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2.1.2主题表现手段:
体现主题的设计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材质设计、色彩设计、陈设设计、布艺设计等均可产生一定的主题表现,达到其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及叙述性。
(1)材质设计
了解地方材料的品质是正确应用材料进行设计创新的前提,它包括材料的美学特征,材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材料的结构与空间价值和材料与生态环境等。
这些地域不同、种类不同的材料,可以使同类型的空间环境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形式与特色。例如同是纪念性建筑,希腊神庙与中国的木结构庙宇,是凝重与轻巧的对比;埃及石砌金字塔的凝重、沉闷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轻巧、剔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香港汇丰银行以金属骨架与薄膜玻璃为基本材料构成的明快中庭空间,是现代材料工艺发展的产物。现在广泛流行的透明玻璃地面、玻璃楼梯、点式玻璃幕墙、绿色环保材料等,都极大地丰富了设计语言的表现力,首都机场、上海机场、悉尼奥运会的体育场馆的建筑装饰等,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建筑、对装饰的固有认识,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地域文化设计创新的激发点。
我们知道,不同地域每种材料塑造形体或空间环境都有相当的灵活性,纵观建筑史,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当然,盲目使用高档材料,企图用大量的高档材料去掩盖设计上的缺陷,靠高档材料体现所谓的“装饰档次”的做法,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所不容,也会把室内设计简单化、庸俗化。
(2)色彩设计
室内环境色彩可分为背景色彩、主体色彩、点缀色彩三个主要部分。
(a)背景色彩。常指室内固有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建设施的大面积色彩筑。
根据色彩面积的原理,这部分色彩宜采用低彩度的沉静色彩,如采用某种倾向于灰调子的较微妙的颜色使它能发挥其作为背景色的衬托作用。
(b)主体色彩。是指可以移动的家具、织物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实际上是构成室内环境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的因素。
(c)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壁挂、靠垫、摆设品。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
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控制与把握,即室内空间六个界面的色彩应统一协调,但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丰富的色彩赋予室内以生命力,使环境生动活泼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这将使室内显得凌乱。应充分考虑在总体环境色协调的前提下适当的点缀,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色彩设计也是室内设计中体现主题的常用手段。
(3)布艺设计
室内纺织品设计主题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可以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去寻求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从各地的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范、地理气候等诸多方面追寻艺术灵感的撞击,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电脑辅助设计)找到独特的创意和特定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室内环境总体的设计思想。因为,纺织品设计的主题,最终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气氛相融合。
室内纺织品的纹样设计是表现主题思想最直接有效的元素。纹样的题材丰富多彩、色彩富丽典雅、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纺织美术设计的发展,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上,既有传统优秀纹样的继承,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新内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4)陈设设计
室内空间有不同的风格。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中国传统风格乡村风格、朴素大方的风格、豪华富丽的风格……陈设品的合理选择对室内环境风格起着强化的作用。因为陈设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质感均具有一定的风格特征,所以,它对室内环境的风格会进一步加强。
同时陈设设计可以反映民族特色,陶冶个人情操,我们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同时,其内部各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与习惯、爱好等也有所差异。这一点在陈设品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伊斯兰教的民族,忌用猪作为陈设图案;而自视为龙凤后代的汉民族,由于代代相承的传统和习俗,大量装饰文样中都有龙凤题材,龙凤寓意“吉祥”传统的汉居中,太师壁前陈列祖宗的牌位、香炉、烛台等。彝族将葫芦作为他们的图腾崇拜而陈列于居室的神台上。
3.结语
地域文化更够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得当,对于我国传统空间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地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对当地现有空间形式的抄袭和模仿,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设计中不断的去创新,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既蕴涵地域特点又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鄢然,刘小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9(6):112.
[2]吴德兴,杨林林.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
[3]杨饶民,霍光.简论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地域性[J].室内设计,2004(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