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实效性:1.做好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2.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调查研究,教师经常反思教学;3.培养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习惯,促进师生交流;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 教学实效性 探索
一、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慢”促“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教法学法的变化,尤其出现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进度变快,七年级新生一时会很不适应这种差异。而且小学只要多记多背即可取得好成绩,初中则需要勤思考、总结规律才行,而七年级新生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这不利于他们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调查情况看,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总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交流热烈,教学知识点少,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始教学阶段要尽可能营造一些气氛,以使学生逐步适应,顺利过渡。
2.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3.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巩固复习、深化提高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奇、热情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放慢起始教学进度,特别是开学前5周左右每周安排一节课专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些常规学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教师应以“低起点、缓坡度、多直观、勤指导”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每节课的讲授不超过25分钟,余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七年级开始有几个难理解、易错误的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正迁移、阅读课本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关。
二、拓展各种互动资源,以“交流”促“发展”
1.通过学情调查促进交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学习思想、方法、情感上的变化,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上虞区教育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几项对数学教师很有启发。
(1)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老师讲得不好(20.2%);总做错(19.6%);抽象枯燥(20.8%);成绩差(39.4%)。
(2)你喜欢的数学方法:讲授法(18.18%);讨论法(30.6%);指导练习法(29.5%);发现法(21.26%)。
(3)数学成绩考好了,你会:更加有信心(75.28%);与以往一样(18.34%);可以松气了(7.38%)。
(4)下面哪一位老师的数学方法更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每题从头讲到尾(10.23%);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29.55%);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解,并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46.58%);让学生多练(13.64%)。
(5)每次考完数学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激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考好后直接评讲试卷(21.2%);先根据成绩表扬和奖励,然后评讲试卷(28.3%);考前先动员,考后根据成绩表扬奖励并让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41.46%);考后就把样卷贴在墙上,由学生自我校对(9.04%)。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应该富有民主意识、善于激励、少讲授多启发、作业试卷不要偏难、不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时常进行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搞好素质教育。
2.培养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习惯。数学周记的内容与形式有很多,如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的知识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解题中哪题的做法是最得意的、哪题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准备如何改,或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对老师的想法及建议等。周记的形式可以是书面、E-mail或QQ聊天等,教师对数学周记应作一些口头或语言上的交流或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周记的价值,能真正展露内心的思想。数学周记有效地弥补了数学交流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多元”促“全面”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值得研究和应用。他认为,每个正常人至少具有9种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等,但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不同智能上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主导智能、优势智能、弱势智能)和自己所倾向的学习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智能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 教学实效性 探索
一、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慢”促“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教法学法的变化,尤其出现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进度变快,七年级新生一时会很不适应这种差异。而且小学只要多记多背即可取得好成绩,初中则需要勤思考、总结规律才行,而七年级新生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这不利于他们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调查情况看,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总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交流热烈,教学知识点少,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始教学阶段要尽可能营造一些气氛,以使学生逐步适应,顺利过渡。
2.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3.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巩固复习、深化提高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奇、热情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放慢起始教学进度,特别是开学前5周左右每周安排一节课专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些常规学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教师应以“低起点、缓坡度、多直观、勤指导”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每节课的讲授不超过25分钟,余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七年级开始有几个难理解、易错误的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正迁移、阅读课本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关。
二、拓展各种互动资源,以“交流”促“发展”
1.通过学情调查促进交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学习思想、方法、情感上的变化,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上虞区教育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几项对数学教师很有启发。
(1)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老师讲得不好(20.2%);总做错(19.6%);抽象枯燥(20.8%);成绩差(39.4%)。
(2)你喜欢的数学方法:讲授法(18.18%);讨论法(30.6%);指导练习法(29.5%);发现法(21.26%)。
(3)数学成绩考好了,你会:更加有信心(75.28%);与以往一样(18.34%);可以松气了(7.38%)。
(4)下面哪一位老师的数学方法更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每题从头讲到尾(10.23%);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29.55%);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解,并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46.58%);让学生多练(13.64%)。
(5)每次考完数学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激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考好后直接评讲试卷(21.2%);先根据成绩表扬和奖励,然后评讲试卷(28.3%);考前先动员,考后根据成绩表扬奖励并让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41.46%);考后就把样卷贴在墙上,由学生自我校对(9.04%)。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应该富有民主意识、善于激励、少讲授多启发、作业试卷不要偏难、不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时常进行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搞好素质教育。
2.培养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习惯。数学周记的内容与形式有很多,如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的知识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解题中哪题的做法是最得意的、哪题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准备如何改,或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对老师的想法及建议等。周记的形式可以是书面、E-mail或QQ聊天等,教师对数学周记应作一些口头或语言上的交流或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周记的价值,能真正展露内心的思想。数学周记有效地弥补了数学交流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多元”促“全面”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值得研究和应用。他认为,每个正常人至少具有9种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等,但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不同智能上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主导智能、优势智能、弱势智能)和自己所倾向的学习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智能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