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心性思想与情志理论对中医心质学理论构建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心质学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对人类心质的观察总结研究,吸取相关学科中对心质的认识所提出并建立的学术体系.《黄帝内经》作为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人性、人心的考察和对情志的认识来源于中医临床实践,《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阴阳五态人及二十五型分类法、形神合一思想和情志理论对中医心质学心灵质理论、心质分型和心质治疗体系有着重要影响与贡献.
其他文献
中医阴阳五行根源在远古五行十节历法.五行十节历或在黄帝时期、夏朝、商朝都有应用,在彝族、羌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研究中可找到应用依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不应该归
“郁乃痤”是痤疮的核心病机,“郁”是其共性病理特点,贯穿在痤疮的病位、性质、动态变化等各个方面.“五辨”,是将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综合运用的中医诊断思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