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农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我国政府的农业经济行为一直都处于两个阶段,即脱离市场规律和对农业经济行为听之任之。这种情况下,应着力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调整政府行为。
关键词 农业经济活动;政府行为;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4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如果仍使用以前的方式则很难适应。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思路在于改变政府职能,即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转变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进和加强对经济的领导方式。目前政府农业经济行为处于两个极端:要么脱离市场规律,对市场行为进行正常调节;要么不顾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行为[1]。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调整政府行为。
1 当前政府行为无法适应农村市场发展
现代市场农业存在复杂性特点,直接决定了需要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效应。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政府行为还不能与农村市场发展相适应,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农生产无法实现与社会化大市场的对接。由于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受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束缚,小生产一直游离于社会化大生产之外,大部分农民并未形成强烈的商品意识,不能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不高,使得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难以融合[2]。其次,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相背离。当前我国农民始终按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不仅生产上形成不了规模,同时商品也不能形成优势,而市场经济规模具有非常强烈的规模扩张动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上一条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就要求政府行为纳入市场行为,对现代化过程中的规模经营进行引导。
2 农业发展内部规律决定农业专业化发展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并形成一种内在的链条效应。社会分工将会刺激协作的发展,在各种协作的基础上,由农民资源组织形成经济联合体,为适度规模经济创造条件。规模化主要体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分工协作纽带的实现,同时社会分工为服务的社会化奠定基础,而社会化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与各部门协作的规模基础上。因此,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及社会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者中任何一个的发展都需要其他二者为其跟进,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这种现象是由农业发展内部规律决定的。所以,政府行为的转变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经济规律,在此前提下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的规律。
3 适应政府行为转变,提升农业经济驾驭能力
首先,应改善知识结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市场中,各级领导应具有扎实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才能驾驭市场,为此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重视结构,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3]。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涉足市场以后农民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多数问题需要农民自己解决,领导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和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例如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信息不全、不准等问题;再次,帮助农民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我国农业始终没有走出低收入、低质量的局面,其关键在于农产品向名牌的延伸不足,因此加强政府引导责无旁贷,各级领导应帮助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的提升,提升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将更多利润留在生产经营环节。最后,帮助农民提升组织化程度[4]。当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分散的农民从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促进农业系统内部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资源的有效结合剂,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同时还应帮助农民成立产业协会,利用自律管理与合作经营等形式,促進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与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同时,以多种协作内容为基础,由农民资源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联合体,为农业经济适度规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政府行为的转变必须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同时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规律。此外,市场农业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农产品,而优质农产品还需要形成好品牌,为此可引入工业管理手段,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敏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现实处境与行动逻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4-78,122.
[2]童燕军,刘玉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90-93.
[3]彭建华,喻春莲,向跃武.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管理的政府职能及行为边界[J].农业科技管理,2015(4):15-17.
[4]马述忠,乜國婉.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及政府行为分析——兼论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J].农业经济问题,2007(3):96-101.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农业经济活动;政府行为;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4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如果仍使用以前的方式则很难适应。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思路在于改变政府职能,即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转变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进和加强对经济的领导方式。目前政府农业经济行为处于两个极端:要么脱离市场规律,对市场行为进行正常调节;要么不顾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行为[1]。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调整政府行为。
1 当前政府行为无法适应农村市场发展
现代市场农业存在复杂性特点,直接决定了需要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效应。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政府行为还不能与农村市场发展相适应,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农生产无法实现与社会化大市场的对接。由于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受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束缚,小生产一直游离于社会化大生产之外,大部分农民并未形成强烈的商品意识,不能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不高,使得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难以融合[2]。其次,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相背离。当前我国农民始终按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不仅生产上形成不了规模,同时商品也不能形成优势,而市场经济规模具有非常强烈的规模扩张动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上一条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就要求政府行为纳入市场行为,对现代化过程中的规模经营进行引导。
2 农业发展内部规律决定农业专业化发展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并形成一种内在的链条效应。社会分工将会刺激协作的发展,在各种协作的基础上,由农民资源组织形成经济联合体,为适度规模经济创造条件。规模化主要体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分工协作纽带的实现,同时社会分工为服务的社会化奠定基础,而社会化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与各部门协作的规模基础上。因此,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及社会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者中任何一个的发展都需要其他二者为其跟进,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这种现象是由农业发展内部规律决定的。所以,政府行为的转变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经济规律,在此前提下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的规律。
3 适应政府行为转变,提升农业经济驾驭能力
首先,应改善知识结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市场中,各级领导应具有扎实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才能驾驭市场,为此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重视结构,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3]。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涉足市场以后农民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多数问题需要农民自己解决,领导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和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例如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信息不全、不准等问题;再次,帮助农民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我国农业始终没有走出低收入、低质量的局面,其关键在于农产品向名牌的延伸不足,因此加强政府引导责无旁贷,各级领导应帮助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的提升,提升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将更多利润留在生产经营环节。最后,帮助农民提升组织化程度[4]。当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分散的农民从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促进农业系统内部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资源的有效结合剂,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同时还应帮助农民成立产业协会,利用自律管理与合作经营等形式,促進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与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同时,以多种协作内容为基础,由农民资源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联合体,为农业经济适度规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政府行为的转变必须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同时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规律。此外,市场农业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农产品,而优质农产品还需要形成好品牌,为此可引入工业管理手段,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敏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现实处境与行动逻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4-78,122.
[2]童燕军,刘玉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90-93.
[3]彭建华,喻春莲,向跃武.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管理的政府职能及行为边界[J].农业科技管理,2015(4):15-17.
[4]马述忠,乜國婉.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及政府行为分析——兼论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J].农业经济问题,2007(3):96-10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