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期7天,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5日至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汇集了全国近500家出版社的15万余种图书,陈丹燕、吴念真、大卫·米切尔、石田衣良等800多位中外作家在这里举行新书首发、文化讲座等400余场活动。可以说,这7天的上海是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等最为瞩目的地方,也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黄金周”。已有9年历史的上海书展一直以其专业性和影响力著称,但与历届上海书展相比,今年的书展也是颇为值得称道的一届。因为,图与人的关系被首次摆上台面,许多细节都充满了人文关怀。
主动亲民并融入读者生活,上海书展已经成为普通读者的淘书地,从小孩到老人,从学生到白领,只要付10元门票费,即可进入书的海洋。复旦大学老学者裘锡圭在发言中提到了“书香气”这个词,“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他有没有比较高的学历,也不管他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能认真读好书,他就是一个有书香气的人,年轻人要多读一些好书,多有一些书香气。”
在开幕式上,苏童的简短感言谈到了读书的“无用之用”,读书让人利用、品尝孤单。于丹则再次把百家讲坛搬上了书展开幕式,她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随口背上几句古诗词,最后她总结说:“我认为不须把阅读看成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我认为更好的是无用的阅读。用有用的阅读提升知识,用无用的阅读拓展生命。人踏着书的阶梯,最后书香满纸、书香满心。从读书到读心,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一场书展,塑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征,这是上海书展最为重要的变化。“但在数字时代,未来的上海书展也需要第三次转型。”业内人士分析,得益于多年的文化熏陶,如今的上海人在选择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上呈现出对半开的局面,且大多数人认为数字阅读会拓宽自身的阅读兴趣,这就是创新的基础。
由上海市期刊协会,出版协会承办的“国外新媒体发展趋势暨上海期刊创新论坛”上,专家们指出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全世界的传统平面媒体共同面对了数字化的挑战和竞争。以数字化为抓手,汇集群化、专业化的优势,探索学术传播媒体的创新之路,也是国内所有期刊、出版社发展的必经之路。中文期刊的数据完整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平台功能也正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但是要实现这个数据库的高品质,并赢得一定的国际影响,必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包括学习和交流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版权合作,技术交流等。这些也正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本届书展首次创立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成为一次有益的尝试,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面向世界,依托长三角地区,借用数字平台,上海书展将成为文化的汇聚地和再发散的源头,向着和法兰克福书展齐名的国际性书展进发。九年三变,这就是上海书展的魅力。
主动亲民并融入读者生活,上海书展已经成为普通读者的淘书地,从小孩到老人,从学生到白领,只要付10元门票费,即可进入书的海洋。复旦大学老学者裘锡圭在发言中提到了“书香气”这个词,“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他有没有比较高的学历,也不管他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能认真读好书,他就是一个有书香气的人,年轻人要多读一些好书,多有一些书香气。”
在开幕式上,苏童的简短感言谈到了读书的“无用之用”,读书让人利用、品尝孤单。于丹则再次把百家讲坛搬上了书展开幕式,她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随口背上几句古诗词,最后她总结说:“我认为不须把阅读看成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我认为更好的是无用的阅读。用有用的阅读提升知识,用无用的阅读拓展生命。人踏着书的阶梯,最后书香满纸、书香满心。从读书到读心,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一场书展,塑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征,这是上海书展最为重要的变化。“但在数字时代,未来的上海书展也需要第三次转型。”业内人士分析,得益于多年的文化熏陶,如今的上海人在选择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上呈现出对半开的局面,且大多数人认为数字阅读会拓宽自身的阅读兴趣,这就是创新的基础。
由上海市期刊协会,出版协会承办的“国外新媒体发展趋势暨上海期刊创新论坛”上,专家们指出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全世界的传统平面媒体共同面对了数字化的挑战和竞争。以数字化为抓手,汇集群化、专业化的优势,探索学术传播媒体的创新之路,也是国内所有期刊、出版社发展的必经之路。中文期刊的数据完整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平台功能也正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但是要实现这个数据库的高品质,并赢得一定的国际影响,必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包括学习和交流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版权合作,技术交流等。这些也正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本届书展首次创立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成为一次有益的尝试,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面向世界,依托长三角地区,借用数字平台,上海书展将成为文化的汇聚地和再发散的源头,向着和法兰克福书展齐名的国际性书展进发。九年三变,这就是上海书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