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实习期间,笔者参观了桃乐西格兰特小学(Dorothy Grant Elementary School),这所学校建在居民区内,教师基本上都是教全科的。以下将略述这所小学的几节特色课堂。
一、STEAM课程
学校在STEAM课程方面很有研究,很多教师都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这是一节一年级STEAM课,教师正在组织学生搭房子,目的是让他们体会立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出平面和立体。同时让学生在STEAM日志本上做记录(MY STEAM MINI JOURNAL),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这一活动的名称是“What is the problem”,活动情境为:三只小猪想住在由棉花糖和牙签做成的房子里,但是他们需要这个房子足够坚固,以抵御大灰狼的喷嚏,请学生们设计一间这样的房子。教师准备的材料有棉花糖、糖果和牙签,准备两种糖的用意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感受糖果的重量,从而能发现建房子时的重要原则:重的材料在最下面做支撑才坚固。教师特别强调蓝图的重要性。教师先让学生去猜“蓝图”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再向学生解释:在我们建房子之前,要先有一个房子的设计和计划,这样才能建成足够结实的房子。然后学生们以3~4人为1组,建一个房子,在房子中间有一只小猪,学生要利用有限的牙签、棉花糖和糖果来搭建房子,并且要尽量坚固,以抵挡住“大灰狼的喷嚏”——教师风扇的威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提醒学生要坚持,要勇于尝试,甚至还会说“难道成人就不会犯错误了吗?”学生受到很大的鼓励,屡败屡试者大有人在。同时教师也会向想法过多而不易实现的小组提供帮助,并一直强调蓝图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做计划,也可以修改计划,并按照计划去实施(见图1)。
二、数学课
数学课上,教师将全班 30 人分为三组,蓝队、绿队和黃队。一组用平板电脑做数学游戏,二组解答投影呈现的Daily math questions(每日数学问题),三组围坐在教室正前方听教师讲当天的课程,教师使用了挂图教具(见图2)。10 分钟后,三组学生交换任务。当教师给其中一组学生讲课时,其他组的学生并没有感觉吵闹或受到干扰,而是专心于自己的任务。显然大家已经接受或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可以井然有序。
三、阅读课
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完教材文章(Scholastic,两个月讲完一本),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小组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有时是教师指定,有时是学生自由结合但要经教师稍作调整,以便使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同伴互助。教师设置的问题也是由易到难,越是后面的问题,越需要学生合作讨论,深度思考才能解答。
有一次阅读课讨论是否取消万圣节送糖果的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二人小组,要求结合主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是正方,有的是反方。笔者旁听了一组学生的讨论,两个人先一起站在正方思考有哪些点子,特别努力地想出了几个取消圣诞节送糖果的理由:应该把糖果送给更需要的人,如美国士兵;孩子们会太兴奋以至于睡不着;孩子们容易长蛀牙;有的孩子对糖果里面的成分过敏,如花生。然后两个人再转换到反方观点:糖果确实很好吃;孩子们走很远的路需要糖,应该发糖果,这是应得的;早上吃糖就可以充满活力。两个孩子沟通一致后,写在了他们的教材上(见图3)。
在三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上,讲的是一个关于主人公 Martina 的故事书,教师先问到了书中的关键词 admirer 的意思,学生的答案很丰富,但都围绕着答案阐述自己的理解。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likes you(喜欢你),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gives you compliment(恭维你),还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looks up to you(尊敬你)。然后教师绕着教室边走边感情丰富地给读出声来,随后学生们引用文中证据(教室的墙上贴着如何引用文中证据的策略),教师又重申了策略的重要性,要结合文本,要找出具体页数和段落。为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利用投影与学生一起写出例子(开头),然后由学生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去感受主人公在故事里的心情,读出“smell,sound,taste,see,feel”等词和具体的细节,同时以“我想象”开头,想象一幅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师发现学生有些困倦了,就让学生站起来,伸展胳膊,活动身体,这个办法很实用,学生果然重新活跃起来了(见图4)。
四、电脑实验课
笔者参与了一堂电脑实验课,主要是结合学生在数学课上所学内容进行的课程。利用网上的一个名叫prodigy game的游戏学习,游戏中会出现有代表性的卡通人物头像和等级,同时还有一些学生正在学习的数学除法计算题,让他们填空。学生特别感兴趣,但在计算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笔者作为影子教师,曾在一旁帮助一个男孩进行除法计算,直到他掌握了技巧,积极自信地完成接下来的计算题。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STEAM课程
学校在STEAM课程方面很有研究,很多教师都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这是一节一年级STEAM课,教师正在组织学生搭房子,目的是让他们体会立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出平面和立体。同时让学生在STEAM日志本上做记录(MY STEAM MINI JOURNAL),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这一活动的名称是“What is the problem”,活动情境为:三只小猪想住在由棉花糖和牙签做成的房子里,但是他们需要这个房子足够坚固,以抵御大灰狼的喷嚏,请学生们设计一间这样的房子。教师准备的材料有棉花糖、糖果和牙签,准备两种糖的用意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感受糖果的重量,从而能发现建房子时的重要原则:重的材料在最下面做支撑才坚固。教师特别强调蓝图的重要性。教师先让学生去猜“蓝图”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再向学生解释:在我们建房子之前,要先有一个房子的设计和计划,这样才能建成足够结实的房子。然后学生们以3~4人为1组,建一个房子,在房子中间有一只小猪,学生要利用有限的牙签、棉花糖和糖果来搭建房子,并且要尽量坚固,以抵挡住“大灰狼的喷嚏”——教师风扇的威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提醒学生要坚持,要勇于尝试,甚至还会说“难道成人就不会犯错误了吗?”学生受到很大的鼓励,屡败屡试者大有人在。同时教师也会向想法过多而不易实现的小组提供帮助,并一直强调蓝图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做计划,也可以修改计划,并按照计划去实施(见图1)。
二、数学课
数学课上,教师将全班 30 人分为三组,蓝队、绿队和黃队。一组用平板电脑做数学游戏,二组解答投影呈现的Daily math questions(每日数学问题),三组围坐在教室正前方听教师讲当天的课程,教师使用了挂图教具(见图2)。10 分钟后,三组学生交换任务。当教师给其中一组学生讲课时,其他组的学生并没有感觉吵闹或受到干扰,而是专心于自己的任务。显然大家已经接受或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可以井然有序。
三、阅读课
在四年级的阅读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完教材文章(Scholastic,两个月讲完一本),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小组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有时是教师指定,有时是学生自由结合但要经教师稍作调整,以便使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同伴互助。教师设置的问题也是由易到难,越是后面的问题,越需要学生合作讨论,深度思考才能解答。
有一次阅读课讨论是否取消万圣节送糖果的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二人小组,要求结合主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是正方,有的是反方。笔者旁听了一组学生的讨论,两个人先一起站在正方思考有哪些点子,特别努力地想出了几个取消圣诞节送糖果的理由:应该把糖果送给更需要的人,如美国士兵;孩子们会太兴奋以至于睡不着;孩子们容易长蛀牙;有的孩子对糖果里面的成分过敏,如花生。然后两个人再转换到反方观点:糖果确实很好吃;孩子们走很远的路需要糖,应该发糖果,这是应得的;早上吃糖就可以充满活力。两个孩子沟通一致后,写在了他们的教材上(见图3)。
在三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上,讲的是一个关于主人公 Martina 的故事书,教师先问到了书中的关键词 admirer 的意思,学生的答案很丰富,但都围绕着答案阐述自己的理解。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likes you(喜欢你),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gives you compliment(恭维你),还有的说是 someone who looks up to you(尊敬你)。然后教师绕着教室边走边感情丰富地给读出声来,随后学生们引用文中证据(教室的墙上贴着如何引用文中证据的策略),教师又重申了策略的重要性,要结合文本,要找出具体页数和段落。为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利用投影与学生一起写出例子(开头),然后由学生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去感受主人公在故事里的心情,读出“smell,sound,taste,see,feel”等词和具体的细节,同时以“我想象”开头,想象一幅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师发现学生有些困倦了,就让学生站起来,伸展胳膊,活动身体,这个办法很实用,学生果然重新活跃起来了(见图4)。
四、电脑实验课
笔者参与了一堂电脑实验课,主要是结合学生在数学课上所学内容进行的课程。利用网上的一个名叫prodigy game的游戏学习,游戏中会出现有代表性的卡通人物头像和等级,同时还有一些学生正在学习的数学除法计算题,让他们填空。学生特别感兴趣,但在计算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笔者作为影子教师,曾在一旁帮助一个男孩进行除法计算,直到他掌握了技巧,积极自信地完成接下来的计算题。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