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师范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小学工作,历时18年。多年与孩子打交道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成年人虽然都经历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但很多成年人却感到难以理解现在的孩子。这恐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历史视角不对所致。我们必须立足现代社會的背景,从心理发展的历程去认识解读现代的青少年。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情”是表面问题,“情”之根在“心”,因此,我只做“养心”的工作。养心,主要是经营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五心”,即信心、爱心、耐心、专心、开心。其实就是优化内心秩序。
教师的爱心
在大沙头小学西校区的校门口,有着醒目的四个大字——“教育兴邦”,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作为教师,肩上担负着的责任有多大,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兴邦”的工作。陶行知先生曾题词“爱满天下”。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都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师生情谊。我们常把师爱比作阳光,因为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柔和可以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力的阳光。”今年教师节,我送给老师们一句话:“你的爱是学生的阳光;我们彼此的关爱、信任是我们大家的心灵阳光。愿我们在播撒阳光的同时,也让自己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昨天在学校的消防安全演习中,我看到这样一幕:当演习警铃响起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迅速地从各通道撤离,人群中,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掉队了,被挤在后面跟上来的大同学中间,大有被挤倒的危险……此时,后面三年级班的梁老师快速跟上来,拉起他的小手,随着人流下到操场,才轻轻放开他的小手,小同学很快回到自己的班级集结地。这一幕恰好被正在楼道出口处指挥学生的我看在眼里。我心头一热,真切地感到了“爱与关怀在举手投足间”的深刻涵义。在总结演习情况时,我表扬了这种举动。接着的第二次演习中,我看到了更多让我感动的瞬间,后面的大同学都能自觉地让着小同学,秩序更好了。这种爱与关怀在师生中蔓延。
学生的信心
鲁洁教授曾说:“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德育的核心,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实际的生存能力,良好的道德风貌,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 教育是一个立人的历程,我相信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质,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尊严和生活而设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如何让每个孩子认识到这点,并愿意为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树立自信?我设计了游戏“我的花生”“铅笔的用途”等等,带领孩子在体验中感悟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能……我希望我还能……”。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的自我效能不断增强,能多角度看待自己和同学,学习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增强了自信。看到原本耷拉着脑袋的孩子脸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时,作为师长的我感到幸福极了。
家长的同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专业多种多样,他们的合理介入,拓宽了孩子的学习范畴,如果能结成家校同盟,同心同德,那将使教育更丰满,使孩子更幸福成长。我们学校有一位家长,在引导孩子读图书《神奇校车》时,孩子上瘾了,除了要家长每晚读一本《神奇校车》,还要爸爸一个一个问题给他解说。后来爸爸实在“顶不住”了,开始觉得讲故事是件痛苦的事,就想:能否把《神奇校车》这套书的故事录下来,每晚放给他听,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两全其美了吗?当他把创意告诉我时,我高兴极了,表示将大力支持。于是这位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联合班主任和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从编剧本、分角色、录音、后期制作,然后每天在班里分享孩子们的广播剧《神奇校车》。这使他们班变成了《神奇校车》的“天堂”,小朋友们每天都分享校车的故事和录音。这是给孩子们一份最为厚重的儿童节礼物!这位家长在第一册广播剧完成后感慨地说:“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正正经经做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第一次作为别人的角色融入故事中;第一次用不属于自己的语言却又是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第一次经历一次完整的工作体验;第一次既独立又合作地进行交流;第一次真正体验自己声音的“作用”……很多很多的第一次,所以,今天他们是成功的,今天他们是可爱的,今天他们是最优秀的!”我想这样的一次偶然的尝试也许是一个个美好的开始:让神奇校车驶入知识的王国,在稚嫩的心灵广播探究的种子。给可爱的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为稚气的童年留下永恒的回忆。当我应邀为孩子们的作品作序时,我的激动不亚于他们的家长:孩子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记录了自己的努力,记录了自己的成长;用童稚的声音表现科学探索,表现认真学习,表现了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开发家长资源,家校结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插上翅膀,应该是新时期教育的努力方向。
经营好校园各种人的内心秩序,让投入的感情汇集成为育人的河流,滋润着教育这块土地,孩子们一定可以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教师的爱心
在大沙头小学西校区的校门口,有着醒目的四个大字——“教育兴邦”,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作为教师,肩上担负着的责任有多大,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兴邦”的工作。陶行知先生曾题词“爱满天下”。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都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师生情谊。我们常把师爱比作阳光,因为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柔和可以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有力的阳光。”今年教师节,我送给老师们一句话:“你的爱是学生的阳光;我们彼此的关爱、信任是我们大家的心灵阳光。愿我们在播撒阳光的同时,也让自己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昨天在学校的消防安全演习中,我看到这样一幕:当演习警铃响起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迅速地从各通道撤离,人群中,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掉队了,被挤在后面跟上来的大同学中间,大有被挤倒的危险……此时,后面三年级班的梁老师快速跟上来,拉起他的小手,随着人流下到操场,才轻轻放开他的小手,小同学很快回到自己的班级集结地。这一幕恰好被正在楼道出口处指挥学生的我看在眼里。我心头一热,真切地感到了“爱与关怀在举手投足间”的深刻涵义。在总结演习情况时,我表扬了这种举动。接着的第二次演习中,我看到了更多让我感动的瞬间,后面的大同学都能自觉地让着小同学,秩序更好了。这种爱与关怀在师生中蔓延。
学生的信心
鲁洁教授曾说:“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德育的核心,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实际的生存能力,良好的道德风貌,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 教育是一个立人的历程,我相信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质,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尊严和生活而设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如何让每个孩子认识到这点,并愿意为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树立自信?我设计了游戏“我的花生”“铅笔的用途”等等,带领孩子在体验中感悟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能……我希望我还能……”。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的自我效能不断增强,能多角度看待自己和同学,学习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增强了自信。看到原本耷拉着脑袋的孩子脸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时,作为师长的我感到幸福极了。
家长的同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专业多种多样,他们的合理介入,拓宽了孩子的学习范畴,如果能结成家校同盟,同心同德,那将使教育更丰满,使孩子更幸福成长。我们学校有一位家长,在引导孩子读图书《神奇校车》时,孩子上瘾了,除了要家长每晚读一本《神奇校车》,还要爸爸一个一个问题给他解说。后来爸爸实在“顶不住”了,开始觉得讲故事是件痛苦的事,就想:能否把《神奇校车》这套书的故事录下来,每晚放给他听,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两全其美了吗?当他把创意告诉我时,我高兴极了,表示将大力支持。于是这位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联合班主任和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从编剧本、分角色、录音、后期制作,然后每天在班里分享孩子们的广播剧《神奇校车》。这使他们班变成了《神奇校车》的“天堂”,小朋友们每天都分享校车的故事和录音。这是给孩子们一份最为厚重的儿童节礼物!这位家长在第一册广播剧完成后感慨地说:“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正正经经做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第一次作为别人的角色融入故事中;第一次用不属于自己的语言却又是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第一次经历一次完整的工作体验;第一次既独立又合作地进行交流;第一次真正体验自己声音的“作用”……很多很多的第一次,所以,今天他们是成功的,今天他们是可爱的,今天他们是最优秀的!”我想这样的一次偶然的尝试也许是一个个美好的开始:让神奇校车驶入知识的王国,在稚嫩的心灵广播探究的种子。给可爱的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为稚气的童年留下永恒的回忆。当我应邀为孩子们的作品作序时,我的激动不亚于他们的家长:孩子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记录了自己的努力,记录了自己的成长;用童稚的声音表现科学探索,表现认真学习,表现了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开发家长资源,家校结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插上翅膀,应该是新时期教育的努力方向。
经营好校园各种人的内心秩序,让投入的感情汇集成为育人的河流,滋润着教育这块土地,孩子们一定可以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