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法的解题模型在高三化学无机综合题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的专题复习,不是简单地对高一、高二新课的知识性重复,而是在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把知识作为一种解决具体情境问题的一种工具。虽然高三的学生对对比研究的解题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只局限于两种同类物质的对比研究,对比主体非常有限,难以达到有效解题的目的。因此,笔者以实验专题复习教学为例,就如何在高三化学无机综合题解题中应用对比研究法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期提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实用性较强、易于操作的解题模型。
  关键词:高中化学;对比研究法;解题模型
  一、对比研究法
  对比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设计习题,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各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相近、易混淆知识的辨析。教师应该从高一开始渗透物质之间通性(相似性)和特性的学习。如,在必修二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时候,采用对比研究法,将必修一所学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应用到对未知物质性质的预测和学习中,开始未知世界物质的学习旅程。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研究,让学生更快地掌握陌生的新知识,在化学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对比研究,让学生对化学记忆内容进行了有序的调整,降低学生记忆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构建对比研究法的解题模型。并应用在无机综合题的解题中
  (一)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题型考查角度分析
  1.以教科书中的实验为原型,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2.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考查形式,考查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3.实验设计以探究为核心,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4.通过“实验综合性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对历年实验题进行分析,发现题目基本以陌生的物质制备或者性质的探究作为考查载体。对比历年的试题,虽然载体和呈现形式差别很大,但是考点基本相似,考查内容与课本和平时的题目的关系紧密,通过研究,建立对比研究法的解题模型,突破以陌生物质为载体的高考无机综合题解题能力考查,是高效备考的关键。
  (二)对比研究思维模型的构建
  1.通过陌生信息,建立对比研究法思维模型、快速地进行解题
  以2018年全国乙卷第26题为例,该试题考查陌生物质醋酸亚铬[(CH3COO),cr·2H2O]的制备,试题的陌生度大——物质陌生、装置陌生,题目以信息形式呈现,在紧张的考试中,如果学生没有迅速形成高效的解题思维模型,会因为陌生而产生畏难情绪。然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该实验是以Fe(OH),制备为原型。
  在备考中,若以氢氧化亚铁的备考的分析,形成制备易氧化物质的解题思维模型,并在考试时以物质性质为联系点,快速建立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用熟悉的解题模型快速解决陌生的题目。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题目信息分析:醋酸亚铬是一种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易氧化的砖红色晶体。
  该题出现的研究对象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属于陌生物质,也无法通过周期表和物质的类别,快速地找出可以进行对比的熟悉物质。对于此类物质的解决,应该重点关注其提供的信息,通过提供的信息,找出相似物质进行对比迁移,这种物质不局限于与陌生物质的元素周期表位置和物质类别;通过信息获取,符合对比的物质,在课本中联想到的是氢氧化亚铁制备的经典实验。(易氧化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制备实验)
  通过对比研究,将醋酸亚铬晶体的制备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联系起来,那么题目当中涉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参考氢氧化亚铁制备时研究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题目中煮沸的目的是除氧,反应方程式为液液不加热,产生氢气的作用是为了产生压强将溶液压人其他,d中的缺点联想到敞开体系的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化的问题,考生还可以扩展思维,利用氢氧化亚铁采用有机物液封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以上对比研究的方法,在解决陌生情境下陌生度较大的无机综合体题非常有效。通过题目建立在无氧环体系中,两种液体通过压强差进行混合制备易氧化物质的思维模型,快速找到氢氧化亚铁的关联点对比研究。
  近几年高考题目经常以探索科学前沿,新技术领域和新物质为命题背景,给出问题情境,提示少量必要信息,以信息题为形式,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利用研究对比的解题模型,在获取信息后,迅速从题外找到用于对比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熟悉的,可以是课本中出现的物质,也可以是平时习题出现的一些高频物质。找出两种对比物质的相类似的性质,利用熟悉物质解决陌生物质问题。相似对比,降低题目的陌生度。这种解题模型,体现考生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高考题型源于命题专家对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解读,并且将这种方法渗透到试题中去,通过试题来考查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死记硬背不能掌握的知识和高考中出现学生感觉困难的新物质和没见过的反应问题。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对比研究的思维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模型,可以应用在各大板块的内容中,是突破学习重难点的一种重要模型。例如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学习对比,同类物质的对比;建立在掌握分类法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对比记忆、对比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很多学生,对于对比研究的思路形成中,要将对比的对象从同类物质的对比,学生在建立物质之间的关联性非常有限。
  2.以物质类别作为对比研究依据,建立解决此类陌生物质的思维模型
  例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27题,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1)Cr3+与A1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于本题目的分析,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两者可以建立对比关系,利用已有的对于Al3+的认识,来解决题目中陌生的Cr3+的问题。利用题目给出的元素铬在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形态时的颜色,Cr(OH)3为难溶于水灰蓝色固体与Cr(OH)3的化学性质相似等信息。对比迁移,解决了陌生环境下的陌生物质。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处理,对比利用Al(OH)3难溶性及两性特点,即可找出解题思路,快速解决问题。抓住答案的3个关键点:溶液先变浅,后变绿色,先析出沉淀后溶解。这是对学生对比迁移能力的充分考查。
  3.以周期表作为对比研究依据
  以2015全国卷I第27题(6)为例: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
  很多考生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写出3Mg+2H3BO3=2B+3Mg(OH)2的错误答案;而题目中涉及的硼元素,根据周期表的位置,与铝同族,在做题时应该与铝进行对比迁移,得出硼酸(H3BO3)性质类比Al(OH)3;受热易脱水分解,然后结合题意知,金属镁置换出单质硼。即①2H3BO3=B2O3+3H2O,②B2O3+3Mg=2B+3MgO;这种对比迁移的根据是周期表位置,这是一种常见的对比研究方法,对比的依据是同族,或者对角线原则,将陌生的物质与课本中涉及的物质进行对比,由熟悉到陌生,降低难度。
  4.多方位建立对比研究
  在考查陌生主体物质中,一般以类别建立联系较为常见,直接对比,在学习物质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SO2的性质时与同是酸性氧化物的CO2作对比。在建立对比研究法解题模型时。对比对象之间不局限在同类物质,可以通过同价态建立联系,氧化性还原性建立联系,实验装置图建立联系。
  (三)对比研究法对于习题选择的指导
  高考注重对考生信息获取、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平时备考中,侧重学生思维模型的构建,在平时的习题选择中,多思考如何在习题中渗透对比研究法解题模型。通过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并加以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对比,不仅要关注研究对象性质本身的相似性,更不能忽视研究对象与对比物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对于草酸(H2C2O4)的认识,我们都会联系到碳酸(H2CO3),从而分析草酸这种二元弱酸的性质,对于草酸对应的草酸钙,也经常与碳酸钙对比解决问题,但是对于草酸和碳酸,从价态的分析草酸中的碳元素为+3价,所以草酸和草酸盐都具备还原性。这一点与碳酸和碳酸盐不同,而这个问题也经常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对于对比研究法,找出的研究对象和陌生物质之间,相似之处可以作为对陌生物质的熟悉化,进而解决一些通性问题,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目的地选择题目,体现对思维形成的一种强化。
  例如,以2019年广州市一测第26题为例:二氧化钒(VO2)是一种新型热敏材料。+4价的钒化合物在弱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备的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2)步骤i中生成VOCl2的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化学方程式为__。也可用浓盐酸与V2O5来制备VOCl2溶液,该法的缺点是__。(有氯气生成,污染空气)
  对比浓盐酸和N2H4·2HCl进行解题,通过物质的用途对比研究得出,两种物质做还原剂升价的元素不同,从而得出产物的不同,分析的出污染性角度大题。类似的对比思维例如(13全国1)第27题,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通过对比研究,在课本中的原型是氯气的制备原理,浓HCl做还原剂,氧化产物为氯气,而对比其他陌生物质,氧化产物的污染性是答题的一个关键点。所以陌生物质的性质对比,应该从价态的升降与熟悉的对比物质建立联系,是建立解题模型的关键点。
  对学生的能力训练,题目选择除了对于已有知识的考查,能强化学生对于物质关联性的敏感度,在提取信息后,能够快速找到对比的物质,并通过物质的对比研究,快速形成解题思路,并规范解答;还要注重对于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强化学生在完成题目时能够对题目涉及的问题发散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的解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找出对比主体,进一步形成解决陌生度大的物质的能力和思维。在题目的延伸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对应的题目,通过设计题目对解题模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并熟练应用这种思维模型进行快速读题、解题,并以这种思维模型为指导,设计题目。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提升。学生建立对比研究的解题模型,在解决具体陌生情景问题时有法可寻。
  三、建立对比研究法思维的一般解题模型
其他文献
摘要:文明礼仪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只有抓住其中关键的“四点”,方可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即在正确的“时间点”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各学科与文明礼仪的“整合点”进行多点普及,对课堂外难以把握的“突破点”进行攻坚,以及构建多个“延伸点”以实施多元化教育。通过落实以上措施,我们让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切身体会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继而唤醒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逐步养成良
期刊
情慧语文主张情意熏陶与完善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智慧启迪与建构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活学生,让学生既有情意的熏陶与完善,又获得智慧的启迪,提高写作的能力?在周华章老师的指导下,笔者边探索边实践,在写作教学中“情”“慧”兼顾,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  一、依托过程化训练。落实情感熏陶和智慧培养的任务  根据“三年一盘棋”的思想,基于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我们的写作教学以学生能力发展层级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物联网的成熟普及,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过程数据被记录和存储,形成教育大数据。教师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学会挖掘教育大数据,开展基于教育实证和数据分析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明确的教育对象建立精准的任务目标,制定精准的方法措施,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关键词:数据处理;数据统计;互联网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
期刊
语文教师应该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只有让学生的生命获得成长的力量,才可以成为促成学生生长的“关键他人”。在践行周华章老师所倡导的情慧语文课堂的努力中,面对语文课堂上的一个个学生,笔者深知学生的成长之路不可复制,于是在情慧语文的追求与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倾听那种“噌噌噌”的生命拔节的声音。  一、立足拔节点。激发引导  情慧语文强调始终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体验,通过情景引
期刊
编者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既是一种语用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优秀的教学能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林明老师正是以此严于律己,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坚持教学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获得审美的能力。  林明,任教于梅
期刊
周华章老师所倡导的“情慧语文”致力于落实三维目标,“情”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慧”注重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学用语文的智慧。“情”“慧”既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  笔者由此领悟到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要为培养学生的情慧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下面,试结合本人执教的《昆虫记》导读课,浅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
期刊
摘要:2016年,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热潮,是一种基于真实环境的主动式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以体验为主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面向生活、扎根文化、实践探索的活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中心小学发掘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爱上沙湾”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感到愉悦。  关键词: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是地处珠三角的全国历史文化古镇、中
期刊
摘要:润心教育是教育者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热烈的爱赋予被教育者心灵力量的教育过程。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草河小学为例,从“润心教育”的特色内涵、“润心教育”的理念体系、基于“润心教育”构建体系完整的特色课程、特色课堂以及“润心教育”特色主题活动等方面,论述“润心教育”特色办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润心教育;特色办学;特色内涵;理念体系;特色课程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草河小学始建于1948年。学
期刊
摘要: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积极主动地自我加工、自我分类,才能提升自我思维,将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真实的学习语境,在这个宽松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思维空间,同时通过真实的语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与沟通中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案例;思维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下热门的领域,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动物园探秘一“曲线”工具》这一课的教学案例,对如何将人工智能带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相关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如破竹,对教育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到“实施全民智能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