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学方法单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厌学,缺少主动参与,更缺少主动的思考,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心里学角度来看,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快速有效地去获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要靠教师去调动,兴趣要靠教师去培养,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学习目的要明确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要以生动的实例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正确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许多学生对语文教学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领略到学习语文的丰富性、主动性。作为语文老师,要大胆摒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使他们想说、敢说、善说,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民主、自主、喜悦的气氛中积极思维,各抒己见,共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师结合教学,可以运用一些方法,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和身边人的成功之道,通过榜样的魅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课文教学中,穿插有关的著名诗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为以“学”为重心,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造意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只肯定大纲中的知识点,有时个别同学答出大纲外的看法,我们教师不能一概否定,因为学生有思维,创新能力,他们的想法,不一定能和大纲上要求的一致。如果遭到老师的批评、训斥,那就挫伤一颗善思维,敢创新的心灵,教师要肯定他们思维创新的一面,使学生认为“我的表现还不错”“老师也喜欢我的答案”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我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一课时,我要求同学们体会本课的意境,能不能说出作者的宽阔胸怀。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和大纲上的一致,找出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他还可以从另一处表现出来。其他同学都很惊奇,我就鼓励他大胆说出来。他说“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三”是泛指多数,说明作者的茅草厚,家中一定有钱,可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又说明家中没有钱,作者可能把钱捐给贫穷人了,可见作者的宽阔胸怀。我对他的答案给予了肯定,这位同学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过程
  1.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备课少不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知识缺陷,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语文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等。只有这样,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上课决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争取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绪,发挥其所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碰撞,虽然不能要求每节课都体现新课程概念的方方面面,但只要有若干亮点,师生的激情将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升华。
  3.巧妙运用教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为载体,灵活运用教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做到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爱生如子,对待学生要满腔热情,不要经常教训学生,要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感觉到教师重视自己,关注自己,他们的情感就会迁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身边也多了一些一呼百应的“助理”。他们无论在课内课外都会积极与老师配合。帮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如何使课堂教学艺术化,粗论如下:  一、课堂教学模式艺术化  1.注重“导”的艺术  讲好一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教师如何使课堂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呢?我认为,首先要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 讲好一节课的导语,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头,这对上好一节课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这可以以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可以
期刊
语文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见解和教学审美见解通过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在全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整体风貌。语文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师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三个直接因素:对语文教学独特的审美发现,独特的审美创造和独特的审美表现。  一、对语文教学独特的审美发现  语文教学包括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独特的审美发现,就是对这三者的发现,发现这里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期刊
小学阶段语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其价值主要体现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由于问题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发挥着组织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引领学生积极体验和学习。所以,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
期刊
现在学生辍学现象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小学毕业升初中及初二下学期,辍学现象更为严重。探讨农村学生辍学成因、寻找解决辍学现象的对策,不仅是巩固素质教育成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挽救普遍存在的辍学群体的需要。  一、成因简析  引起辍学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不适应当前形势  1.素质教育早已提出,但学校、教师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为了
期刊
近年来,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各种新大纲,新课程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冲击着教育的前沿阵地,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讨论话题最多的学科,改革也是最多的。从语文教学模式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语文教学经历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的历程;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可谓一天一个样,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语文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的综合类学科,未能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传达出它的内涵与意义,可见语文教改之路
期刊
初中体育主体性教育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
期刊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程的标准核心是将学生的消极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以发挥学习主体的最大效应,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活力。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状态,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活学的课堂,我们不妨用实现“五化”的方法试一试。  一、融入社会实际,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
期刊
一个国家过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主要依赖于教育,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期刊
摘要:读书提要力求紧扣教材,简明扼要,眉目清晰,富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供学生读第三、四遍时,发现问题,随时记录。“为什么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呢?…‘只有学好哲学才能学好其他科学吗?…“只有学好各门具体科学才能学好哲学吗?”“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所谓“三点”。  关 键 词:学生 问题 议论 重点  政治课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