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生产组织方式不同,产业内部的发展驱动力就不同。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甚至可以没有核心企业。模块化以及行业标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行为,同时降低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引发了网络规模效应。企业围绕模块功能的竞争使得模块和系统不断升级。非中心设计的组织方式导致技术进步自发演进、没有止境和难以预料。模块化促使企业内部出现作业链条分解,企业边界逐渐收缩;在模块化生产中,环境是内生因素,企业自我创造、自我优化产业环境。
全文查看链接
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我们思考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这样一些启示:第一,分工本身就具有自我推动的内生力量;第二,产业的演化依赖于体系内部克服交易费用的能力;第三,分工方式不同,表现为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同,所形成的自我推动的内生力量不同。在一定发展阶段,一体化组织方式构成了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桎梏。
全文查看链接
模块化生产仍属于分工经济,但它是分工经济的高级形式。因为在模块化生产体系中,标准、连接规则不仅仅界定了模块的功能,而且界定了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按照标准就能够很容易地将模块产品与整机其他部分区别开来。标准事实上降低了模块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而交易费用的降低同时降低了企业内部一体化的动机。标准化的部件容易外包出去,也容易实现对外供应,到底是自制还是外购?是自我供应还是对外供应?战略选择的结果是企业边界收缩,产业分工进入到企业间分工的高级阶段。
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