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经济现状、降息原因和降息可能带来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央行两次降息的举措。
一、当前经济现状和降息原因
根据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2月经济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1.4%,环比下降0.5%。2015年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5%,连降37个月。基于上述数据可知,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期,靠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衰减,以创新驱动增长的模式确立还需要时间,这是造成当前经济增长疲弱的主要原因。
从宏观数据可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局面。所以这次的通缩是由于供给过剩引起的。当然,在国际面临通缩压力的大形势下,中国也无法幸免,进入1月份以来,通货紧缩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欧元区陷入五年来首次通货紧缩、美国将迎来通货紧缩、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等等。
通缩隐忧是当前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在3月4日上午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称目前央行也正在研判这一问题。
例如房地产正在面临供给过剩,尤其表现在二三四线城市。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代表了中国房地产走势。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3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23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跌0.1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进一步下滑,跌至93.11,比上月回落0.66,这是自2001年1月份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数值。房地产周期也正濒临拐点。从2013年12月开始,我国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至5年。
实体经济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的调查,201,5年2月,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指数较前两个月出现下降,为235.83,1月的数据为341.01点。产能过剩风险已从钢铁、船舶、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光伏等行业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贸易融资风险由传统钢贸行业扩展到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从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元形势看,近期美元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加息都导致美元走强。美元走强使得资金回流美国,从长期看如果美元持续走强,会给人民币持续的贬值压力,那么热钱撤离中国也会是长期的。因为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明显,除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欧洲和日本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我国外部需求难有较大改善,应充分重视欧洲和日本通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带来的输入型通缩影响。
与现状相统一的是央行采取两次降息的原因。
第一,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难,央行降息的最直接的动机就是降低融资成本。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第二,房市的持续低迷,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受到威胁。如果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房市持续低迷,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造成经济波动。所以降息也符合政府的利益。
第三,由于目前经济下行壓力增大,央行降息也是为了刺激市场经济。降息具有较强信号传递作用,会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第四,金融改革。本轮降息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思路初见端倪,即将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转向价格,直接通过利率调整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二、两次降息带来的影响
降息对于居民、企业、股市、房市等都有显著的影响。
第一,股市将发生结构性分化。本次调整和降息其实相当于确定了降息周期,对市场来说会有一定的振奋作用,累积的利好会被市场充分释放出来,这从11月以来A股大涨的趋势可以得到验证。由于我国家庭住宅不动产配置比例已经偏高,继续上升空间狭小,降息对股票市场的提振作用十分明显。在基准利率下降的过程中,股市和债券的热火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银行行业暴利时代结束。此次央行降息,并且调整了贷款的下浮空间,对银行股来说可以说是是双重打击。本次的调整,使银行利差收窄,必将影响到银行的暴利。但从长远来说,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调整将有利于银行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增强盈利能力,促使商业银行努力寻求中间业务的突破,改变目前银行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利息差额的情况,推动其积极扩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降低对存贷利差的依赖。两次降息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仅仅存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由1.1倍升至1.3倍,此举同样表明了央行坚定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第三,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6%下调至5.3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央行降低利率的做法,实际相当于间接地对房贷利率进行打折,这样自然能够减少按揭贷款的成本,从而鼓励观望的购房者在年底前入市,带动成交量上升。对于重点一、二线城市,也不排除因为央行这样一剂猛药,使得房价跌幅持续收窄变为价格上升。对于打算贷款买房,以及已购房、采取浮动利率合同的家庭来说,能节省一笔利息开支。
第四,降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巨大。降息本质上是央行用低廉基础货币补贴新增融资。第二产业因实体经济衰退需求严重不足,产品积压,往往存在高负债率,背负了巨大债额,需要靠银行大量输血。降息周期的开始,给他们争取了清理库存的时间,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比例提供了机遇。对于中小企业,在从2013年初至今,钱荒不时发生,借钱难催生了一大批影子银行和P2P借贷平台,一些小企业往往会在短期内付出高达20%的年化利息来维持企业的周转和日常运转。本次降息,将给中小企业发展松绑。
第五,两次降息对于经济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是央行的这一剂补药用力过猛,超量资金涌入股市,除了股票市场外多种资产利率出现上行,大量房市资金也流向股市,这对房地产市场可能也是一场无妄之灾。股市的火热推动了资金的大量需求,促使大量资金从多重资产外逃,甚至有资本撤出实体经济转向火热的资本市场,实体经济资金的稀缺可能更加严重。
三、结论
央行通过对我国与国际经济的研究,在2014年11月与2015年3月进行两次降息,使实体经济融资难、经济下行压力等难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同时这样的举措也配合了我国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股市也在这样的举措之下涨势良好。在国际总体通缩压力下,央行的两次降息对经济起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同时不能忽视降息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息带来的资本流动有可能使得实体经济融资更加困难,而资本市场持续高涨,使中小企业更加难以生存,由于我国居民固定资产持有量过多也会使得降息不能对房市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房市资金也流入资本市场。
不过降息带来的不仅是这些看得见的影响,更是对之后经济又很强的导向性。我国经济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会不断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是降息周期开始的信号。
参考文献:
[1]陈果静.央行降息“甜头”在哪[J].经济日报,2015,3
[2]杨会英.对央行降息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5,(2)
[3]海翔.央行降息所带来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5,(2)
[4]刘明彦.央行非对称降息银行利润受侵蚀[J].银行家,2015,(1)
[5]王静文.央行非对称降息的原因、影响与应对[J].农村金融研究,2014,(12)
[6]常健.央行非对称降息,下一步走向如何[J].首席财务官,2014,(16)
[7]王成洋.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大潮来袭[J].金融时报,2015
一、当前经济现状和降息原因
根据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2月经济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1.4%,环比下降0.5%。2015年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5%,连降37个月。基于上述数据可知,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期,靠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衰减,以创新驱动增长的模式确立还需要时间,这是造成当前经济增长疲弱的主要原因。
从宏观数据可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局面。所以这次的通缩是由于供给过剩引起的。当然,在国际面临通缩压力的大形势下,中国也无法幸免,进入1月份以来,通货紧缩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欧元区陷入五年来首次通货紧缩、美国将迎来通货紧缩、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等等。
通缩隐忧是当前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在3月4日上午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称目前央行也正在研判这一问题。
例如房地产正在面临供给过剩,尤其表现在二三四线城市。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代表了中国房地产走势。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3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23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跌0.1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进一步下滑,跌至93.11,比上月回落0.66,这是自2001年1月份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数值。房地产周期也正濒临拐点。从2013年12月开始,我国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至5年。
实体经济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的调查,201,5年2月,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指数较前两个月出现下降,为235.83,1月的数据为341.01点。产能过剩风险已从钢铁、船舶、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光伏等行业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贸易融资风险由传统钢贸行业扩展到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从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元形势看,近期美元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加息都导致美元走强。美元走强使得资金回流美国,从长期看如果美元持续走强,会给人民币持续的贬值压力,那么热钱撤离中国也会是长期的。因为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明显,除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欧洲和日本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我国外部需求难有较大改善,应充分重视欧洲和日本通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带来的输入型通缩影响。
与现状相统一的是央行采取两次降息的原因。
第一,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难,央行降息的最直接的动机就是降低融资成本。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第二,房市的持续低迷,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受到威胁。如果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房市持续低迷,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造成经济波动。所以降息也符合政府的利益。
第三,由于目前经济下行壓力增大,央行降息也是为了刺激市场经济。降息具有较强信号传递作用,会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第四,金融改革。本轮降息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思路初见端倪,即将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转向价格,直接通过利率调整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二、两次降息带来的影响
降息对于居民、企业、股市、房市等都有显著的影响。
第一,股市将发生结构性分化。本次调整和降息其实相当于确定了降息周期,对市场来说会有一定的振奋作用,累积的利好会被市场充分释放出来,这从11月以来A股大涨的趋势可以得到验证。由于我国家庭住宅不动产配置比例已经偏高,继续上升空间狭小,降息对股票市场的提振作用十分明显。在基准利率下降的过程中,股市和债券的热火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银行行业暴利时代结束。此次央行降息,并且调整了贷款的下浮空间,对银行股来说可以说是是双重打击。本次的调整,使银行利差收窄,必将影响到银行的暴利。但从长远来说,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调整将有利于银行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增强盈利能力,促使商业银行努力寻求中间业务的突破,改变目前银行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利息差额的情况,推动其积极扩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降低对存贷利差的依赖。两次降息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仅仅存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由1.1倍升至1.3倍,此举同样表明了央行坚定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第三,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6%下调至5.3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央行降低利率的做法,实际相当于间接地对房贷利率进行打折,这样自然能够减少按揭贷款的成本,从而鼓励观望的购房者在年底前入市,带动成交量上升。对于重点一、二线城市,也不排除因为央行这样一剂猛药,使得房价跌幅持续收窄变为价格上升。对于打算贷款买房,以及已购房、采取浮动利率合同的家庭来说,能节省一笔利息开支。
第四,降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巨大。降息本质上是央行用低廉基础货币补贴新增融资。第二产业因实体经济衰退需求严重不足,产品积压,往往存在高负债率,背负了巨大债额,需要靠银行大量输血。降息周期的开始,给他们争取了清理库存的时间,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比例提供了机遇。对于中小企业,在从2013年初至今,钱荒不时发生,借钱难催生了一大批影子银行和P2P借贷平台,一些小企业往往会在短期内付出高达20%的年化利息来维持企业的周转和日常运转。本次降息,将给中小企业发展松绑。
第五,两次降息对于经济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是央行的这一剂补药用力过猛,超量资金涌入股市,除了股票市场外多种资产利率出现上行,大量房市资金也流向股市,这对房地产市场可能也是一场无妄之灾。股市的火热推动了资金的大量需求,促使大量资金从多重资产外逃,甚至有资本撤出实体经济转向火热的资本市场,实体经济资金的稀缺可能更加严重。
三、结论
央行通过对我国与国际经济的研究,在2014年11月与2015年3月进行两次降息,使实体经济融资难、经济下行压力等难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同时这样的举措也配合了我国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股市也在这样的举措之下涨势良好。在国际总体通缩压力下,央行的两次降息对经济起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同时不能忽视降息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息带来的资本流动有可能使得实体经济融资更加困难,而资本市场持续高涨,使中小企业更加难以生存,由于我国居民固定资产持有量过多也会使得降息不能对房市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房市资金也流入资本市场。
不过降息带来的不仅是这些看得见的影响,更是对之后经济又很强的导向性。我国经济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会不断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是降息周期开始的信号。
参考文献:
[1]陈果静.央行降息“甜头”在哪[J].经济日报,2015,3
[2]杨会英.对央行降息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5,(2)
[3]海翔.央行降息所带来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5,(2)
[4]刘明彦.央行非对称降息银行利润受侵蚀[J].银行家,2015,(1)
[5]王静文.央行非对称降息的原因、影响与应对[J].农村金融研究,2014,(12)
[6]常健.央行非对称降息,下一步走向如何[J].首席财务官,2014,(16)
[7]王成洋.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大潮来袭[J].金融时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