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价格的成因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生产和交换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主题。本文主要讨论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其中一个主题——交换。因为价格是物品交换的砝码,所以讨论物品交换的问题,必须从价格说起。
  
   一、社会中有两类价格
   价格是在物品交换(交易)时表现出来的。社会中物品交易的价格有两类性质:一类是自然规律的性质,就是商品自由买卖所形成的价格,其中不含任何的垄断性、欺骗性与强制性;一类是人为的性质,就是含有人为的垄断性、欺骗性与强制性的商品价格。
   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各个社会物品交易的价格中,这两类性质的比较也各不相同。我们在此的分析讨论,是撇开物品价格中人为的一面性质不谈,按照物品交易时自然规律性的一面来分析讨论——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中的物品价格,应该等于什么。
  
   二、价格不等于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率
   你如果生产了一台显像模糊的电视机,尽管你花费了许多成本、时间、精力,但决然定不出什么高价——不会产生利润。
   你如果在海边散步,拾到了一颗夜明珠,尽管你没花费一点成本、时间、精力,但可以价值连城。这个高价不需要谁去规定。
   这说明价格不等于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率。同时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出现这样的价格,原因是什么呢?出现这样的价格,是因为显像模糊的电视机对人们没有什么作用意义,所以没价值。夜明珠虽然对人们只有美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数量极少,所以能获得高价。物品对于人们的作用意义、物品的数量、人们和地区的经济水平(购买力水平)等等,都是形成物品价格的因素。
  
   三、价格等于什么
   《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一文,曾经讨论过:对于产品(商品)来说,价格不是成本费用加平均利润率,而是:价格=产值=生产成本费用×科技强度。价格=产值=成本费用+科技价值。这是价格对于产品而言的一面。因为这样的结论,在《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一文中已经讨论过,所以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文要讨论的是价格的另外一面,就是价格对于消费者(需求者)的一面。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又等于什么呢?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需求价值。“需”,就是需要;“求”,就是商品(产品)数量有限,彼此争求,一定的资金(一定的购买力)是争求的砝码。这种资金的砝码就是价格。
   综合以上分析:价格=生产成本费用×科技强度=生产成本费用+科技价值=消费者的需求价值。
  
   四、对于消费者,形成价格的三个因素
   由以上分析可见,对于消费者,价格牵涉到三个问题——需(与商品的作用意义相对应)、求(与商品的数量相对应)、资金(购买力)。这三个问题是形成价格的决定因素。以下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需=需要=消费主张。与“需”相对应的是商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商品无作用意义,人们不需要,就不可以成为商品进行交换,也不可能产生价格。例如:蚊虫、污水等因为对于人们无什么作用和意义,人们不需要,所以没有价格。商品的作用和意义包含商品的使用意义、质量品牌、文化品牌(商品所展示的文化风度:美观,高雅,韵味,寓意……)等。
   对于人工生产的商品,其使用意义、质量品牌、文化品牌等,都来源于人的科技策划和科技打造。也就是说,产品的使用意义+质量品牌+文化品牌=科技含量=科技价值(利润)。
   求=争求。与“求”相对应的是商品的数量。如果物品的数量多,无须争求,也不可能成为交换的商品,也不可能产生价格。例如,空气虽然是人们极需要的物质,但是因为数量多,一般情况下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无须争求,因而无价。
   资金=购买力。资金是彼此争求商品的砝码,具有一定的资金——具有一定的购买力,需求者才有可能在争求中成为消费者,物品也才有可能形成商品,形成价格,进行交换。这个无须举例。
   只有在人们需要、彼此争求、又有一定资金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价格,形成商品。例如:夜明珠对于人们有美的作用,人们需要,又数量稀少,彼此争求,需求者又有一定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致夜明珠形成高价的商品。
  
   五、价格与商品成本
   由于商品数量少,价格可以升高到最高的购买力水平线上去。但是由于商品数量多,价格是不是也可以降到最低的水平上去呢?当然可以。
   不过一般来说,当商品增多,在市场上处于饱和状态之时,商品的生产厂家就会考虑自己的生产,发挥自己的科学技术性,或是降低成本,或是提高生产率,或是提高产品质量,或是转产。以这样的方法来调节生产,适应市场,让商品的价格维持在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工资、生产资料、工具磨损、税金等一应开支)之上,或者说让商品的价格维持在产品造价的水平之上。这就是价格与商品成本的关系。
  
   六、是生产决定价格,还是价格调动生产
   以往认为生产决定价格(认为“生产费用+平均利润率=价格”)。可是,到底是生产决定价格,还是价格调动生产呢?价格代表人们的需求。人们越是需、越是求,价格就越高。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和认识,当了解到什么物品对于人们更有意义,更有需求价值,也即更有价格,又能够想办法制造出来时,人们便组织和实行生产,把一些物品加工或改造成更有需求价值的物品。这就是生产的实质,生产的意义,赢利的来源。
   看来,是价格在激发和驱使人们去积极生产——是价格调动生产。为了得到盈利,生产者不断地投入新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都是发挥科学技术、发挥生产性质和增强生产意义的表现,也是获取利润的正当手段。
  
   七、价格调动经商
   由于各社会范域、各地区的生产条件、生产水平、消费主张、购买力水平等方方面面的不同,人们生活中对物品的需求也相应不同,以致同一产品在各地之间的价格也贵贱不同,有所差异。因此,商人利用两地间价格之差的值作为劳动报酬,去调节各地间产品的余缺,去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正当的经商可以说是生产的继续,其性质和意义与生产差不多。
  
   八、通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价格代表着人们的需求。每一生产与每一经商都随着价格指挥棒的起落而起落。人们只能考虑自己以什么样的生产与经商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即价格,而价格并不考虑怎样去适应你的生产与经商。
   在正常的状态之中,生产与经商随着价格指挥棒的起落而起落,受着价格的调动和调节。通过价格的这种调节,人们的生活消费与商品及生产,会形成一条合理的经济链(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九、价格背后的隐患
   在正常的状态之中,生产与经商随着价格指挥棒的起落而起落,受着价格的调节。通过这种价格的调节,人们的生活消费与商品及生产,会形成一条合理的经济链(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但是在价格指挥棒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十分关键的致命问题,那就是货币的发行量。货币的发行量是控制在人手里的,人是活的,可以合理调节货币的发行量使物价稳定;也可以无节制地多印刷和多发行货币,使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在货币失调的状态之中,可刺激消费失调和生产失调,造成消费、商品、生产这一条经济链中某些环节的混乱,不久便会产品滞销,生产倒闭,工人失业。这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不是“生产过剩”,而是由于货币失调导致了“生产失调”。
   当然,自然灾害与政治灾难等也能引起经济危机。但这是题外之事,是另外的话题,在此不作讨论。
  
   十、价格是规律
   前边推敲了价格,对价格的形成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道理如此,事实未必这样。譬如说价格是不是可以不按规律、人为地进行规定呢?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回顾事实。
   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大米是每斤0.138元。按价格规律来说,因为当时粮食较少,这个价格是偏低的,因此大米供不应求,国家又用配发票证等办法把粮食进行具体分配。这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从意义上和方法上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是一到市场上,人们偏偏要出高价去买粮食。卖方除了自产自销的以外,有的人从国家粮店买来粮食加价转卖,有的把粮食票证折价转卖,硬把粮食升在一定的高价上。1959年市场上米价高达两元钱一斤,是国家规定价格的14倍多。80年代初,市场上米价每斤0.30元左右,是国家规定价格的2倍。
   那时候粮食管理抓得很紧,但市场上却一直如此——用高价买卖粮食。1972年时出现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农民要卖粮食,但又怕人家知道(那时粮食不准自由买卖),为避开熟人,就把粮食挑到外公社去卖。有个人买了这个农民的粮食,领着这个农民同到公社机关旁边的一间屋子里过秤付钱。这个农民害怕地说:“你快点吧!某书记知道了可不得了啊!”他哪里知道,这个买粮食的正是某书记呢!这个书记平时在市场上执行粮食政策,但有时又要用高价去买“黑市粮”。
   这一事实证实一个问题:价格是有规律性的,只能循规律去测定和管理价格,强制地规定价格是不科学的消极办法(这里并不排除对于人为垄断、欺骗的价格进行强制管理)。
   我们面对这种切身的经历,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我们谈生产,谈经济,不能老是谈剩余价值、利润率、劳动时间、生产资料等等。这些内容既不能适应市场(现在已是开放的市场经济),也不能推动生产与经济的发展。
   只有“价格”,才是市场交易的砝码,才是生产与经济的指挥棒,才是调节经济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才是反映社会生产经济状况的窗口。“价格”并不考虑怎样适应你的生产;而你的生产首先考虑的必须是怎样适应“价格”
   所以,我们谈生产,谈经济,要考虑市场,要分析和理解价格,除了谈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料之外,还要谈形成价格的需(与商品的作用意义亦即科技含量相对应)、求(与商品的数量相对应)、资金 (购买力)等等因素。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把1921—1927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概括为"通俗化"、"具体化"和"群众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体现为:实施主体的制度性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社会革
2018年9月27日,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峰会上作主旨演讲。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它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持续感染的特征,患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
母猪舍的建筑要尽量考虑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点,使母猪具有适宜的生存和生产环境。舍内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猪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光照、湿度、给水、排污和猪只密度等。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包括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方面,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空间。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及其财政应遵循公共财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落实产地检疫工作,才能使动物性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水平。因此,在组织开展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
血清学诊断是建立在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这个原理的基础上,有的反应是不可见状态,可应用补体、溶血以及荧光素、酶和同位素标记等指示系统,使其成为可见或可测状态。
该文通过对昌宁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以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1污染危害当前,畜牧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
为做好全镇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全镇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全镇动物防疫工作谈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