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或状态,在英语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习动机的长短期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的考核评分机制,鼓励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丰富英语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机;策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使学生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争分夺秒,有的人却在虚度时光;有的人励志苦学,有的人却放纵青春;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有的人追求身体上的极限挑战。这都是个人动机所驱使。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老师对学生无论课堂内外英语兴趣的缺失颇有微词,大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他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期末的考试,只是为了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证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英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那么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教师该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去创新教学策略,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学习动机的含义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在个人学习中家住主观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者要想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因和外因。学习动机就是个人的“发动机”,只有发动机的启动才能使得汽车快速飞奔,如果仅仅依靠外力来推动,那么汽车走的费劲,推得人费劲,最终也不会走快。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那么他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学习成績好;反之,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也是高校要着重研究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之一。
社会心理语言学习研究中,学习者的“动机”和“取向”特征备受关注。G ardner和Lam bert 把学习动机看成是由两大类:其一是“工具型”,就是将语言当做工具来达到实际目的,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去获得某种经济利益、某种职位利益或者其他好处。这种学习动机使得学习维持时间较短,学习者一旦达成目的,学习动机就会消失,正如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一旦获取了四六级证书,英语也就不再学习;其二是“融合型”,就是想了解所学的语言并将自身融入这种语言学习氛围,指学习者子啊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愿望,希望达到某种语言能力,进而对这种语言文化进行了解和探究,这是个人的兴趣使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乐于参加有这方面交流的活动,乐于与有这方面才能的人交流,对这种语言方方面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2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我们得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的目的为:找工作、应付考试、升学、掌握英语应用,而选择这些的学生分别占比63. 8%、47. 5%、18. 8%、7. 5%。
由上可以分析得出,学生之中大部分人学习英语动机是外在的、短期的、带有工具性质的被动动机。他们之中虽然很多人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学习动机不够明确,不够长期,总是学一段满足了某些外在需求就放弃了,比如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便找工作时当敲门砖;通过期末的英语考试,方便毕业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导游强烈的短期性,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一旦默某些需求达成,英语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这种学习方式对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没有丝毫的提高,更不会提高他们的应用表达能力。只有少量的学生学习动机是深入认识与掌握英语的应用,这正是他们不能长期坚持的原因,更是不能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原因。
3 针对英语学习动机提出的教学策略
3.1 正确认识短期和长期目标
根据上边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知道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目的是找工作,应付期末考试,通过四六级等,主要是为了找工作时更容易,或者是考研的需要。这些无疑都是短期的目标,但是短期不一定错,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分阶段,他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面无疑是有效果的。比如某个考试快要来了,树立短期的目标更有利于英语的学习,短期突击也有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从而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获取成就的自信更能进一步促进英语长期目标的建立。
正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不同特征,短期目标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也更容易实现,长期目标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短期目标不应该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学生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并与情境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心理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认识活动与感情紧密相连,任何学习、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感情诱发下产生。因此,教师在感情因素的把控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教师要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有缺点的人,而不是包裹在教师角色里,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距离感;第二,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生活智慧,使学生把老师当成亲人、朋友,打破原有隔阂。在课外对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制定一个“个性化培养方案”,来使得他们能长期的学习英语。使学生自己从内心认识到为什么自己通过了考试还要进行英语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会有大量国际化的东西要接触,而英语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彼此,使得交流更容易。人的眼界并不能仅仅限于生活的周围,还有“诗和远方”,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与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思维、信仰,而语言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得去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去认识另一种不同的种族文明。所以,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拿一个证,通过一个期末考试那么简单,关系到一个人的自身综合素养的高低。 短期和长期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短期目标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制定,长期目标要依靠一个个短期目标激励自己。
3.2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当前,教师责任意识不够强,在授课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始终以“文本”为主,学生对课本提不起兴趣,老师讲的跟学生听得不在一个频率上,致使老师一提问,学生就翻书找答案,无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的直接对话,老师依据课本描绘一幅英文相关的情境,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的去进入,使每一个情境、话题、活动都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揣摩教材,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把二者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提起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
其实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文化、宗教、信仰感兴趣,有学生喜欢看好莱坞电影,有人喜欢欧美流行音乐、有人对英国建筑感兴趣、有人对英雄人物赞赏有加,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良好素材,良好切入点,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然后让学习生去独立完成相关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在探索未知的同时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改变传统评分方式,多给学生指导意见
英语是一个包含听、说、读、写、译多种形式的应用工具,有些学生对说特别擅长,有的学生对翻译比较在行,有的对写作感兴趣,但是仅仅凭着一张试卷,一个评分是很难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的。而这错误的评估,会对学生造成很大心理伤害,会认为自己做的是错的,自己这方面兴趣不应该坚持,严重打击学习英语的兴趣,极大程度使信心受挫,因此,教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根据一个分数定夺。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差异,并对差的地方予以指导,好的方面予以鼓励。使得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受打击,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长期的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使学生将英语作为兴趣学科,从而持之以恒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4 结语
学习动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依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人们的外在行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学习动机这一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关系的调查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05).
[2]饶玲,董显辉.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动机调查及强化策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3]夏英姿,俞彩英.高职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探索[J].职教论坛,2009(14).
[4]刘红,边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2012(03).
[5]顾艳.改变教学策略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王觅(1989-),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九江职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332000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机;策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使学生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争分夺秒,有的人却在虚度时光;有的人励志苦学,有的人却放纵青春;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有的人追求身体上的极限挑战。这都是个人动机所驱使。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老师对学生无论课堂内外英语兴趣的缺失颇有微词,大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他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期末的考试,只是为了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证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英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那么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教师该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去创新教学策略,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学习动机的含义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在个人学习中家住主观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者要想达到目标的一种内因和外因。学习动机就是个人的“发动机”,只有发动机的启动才能使得汽车快速飞奔,如果仅仅依靠外力来推动,那么汽车走的费劲,推得人费劲,最终也不会走快。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那么他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学习成績好;反之,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也是高校要着重研究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之一。
社会心理语言学习研究中,学习者的“动机”和“取向”特征备受关注。G ardner和Lam bert 把学习动机看成是由两大类:其一是“工具型”,就是将语言当做工具来达到实际目的,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去获得某种经济利益、某种职位利益或者其他好处。这种学习动机使得学习维持时间较短,学习者一旦达成目的,学习动机就会消失,正如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一旦获取了四六级证书,英语也就不再学习;其二是“融合型”,就是想了解所学的语言并将自身融入这种语言学习氛围,指学习者子啊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愿望,希望达到某种语言能力,进而对这种语言文化进行了解和探究,这是个人的兴趣使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乐于参加有这方面交流的活动,乐于与有这方面才能的人交流,对这种语言方方面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2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我们得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的目的为:找工作、应付考试、升学、掌握英语应用,而选择这些的学生分别占比63. 8%、47. 5%、18. 8%、7. 5%。
由上可以分析得出,学生之中大部分人学习英语动机是外在的、短期的、带有工具性质的被动动机。他们之中虽然很多人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学习动机不够明确,不够长期,总是学一段满足了某些外在需求就放弃了,比如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便找工作时当敲门砖;通过期末的英语考试,方便毕业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导游强烈的短期性,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一旦默某些需求达成,英语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这种学习方式对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没有丝毫的提高,更不会提高他们的应用表达能力。只有少量的学生学习动机是深入认识与掌握英语的应用,这正是他们不能长期坚持的原因,更是不能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原因。
3 针对英语学习动机提出的教学策略
3.1 正确认识短期和长期目标
根据上边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知道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目的是找工作,应付期末考试,通过四六级等,主要是为了找工作时更容易,或者是考研的需要。这些无疑都是短期的目标,但是短期不一定错,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分阶段,他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面无疑是有效果的。比如某个考试快要来了,树立短期的目标更有利于英语的学习,短期突击也有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从而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获取成就的自信更能进一步促进英语长期目标的建立。
正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不同特征,短期目标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也更容易实现,长期目标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短期目标不应该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学生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并与情境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心理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认识活动与感情紧密相连,任何学习、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感情诱发下产生。因此,教师在感情因素的把控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教师要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有缺点的人,而不是包裹在教师角色里,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距离感;第二,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生活智慧,使学生把老师当成亲人、朋友,打破原有隔阂。在课外对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制定一个“个性化培养方案”,来使得他们能长期的学习英语。使学生自己从内心认识到为什么自己通过了考试还要进行英语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会有大量国际化的东西要接触,而英语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彼此,使得交流更容易。人的眼界并不能仅仅限于生活的周围,还有“诗和远方”,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与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思维、信仰,而语言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得去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去认识另一种不同的种族文明。所以,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拿一个证,通过一个期末考试那么简单,关系到一个人的自身综合素养的高低。 短期和长期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短期目标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制定,长期目标要依靠一个个短期目标激励自己。
3.2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当前,教师责任意识不够强,在授课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始终以“文本”为主,学生对课本提不起兴趣,老师讲的跟学生听得不在一个频率上,致使老师一提问,学生就翻书找答案,无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的直接对话,老师依据课本描绘一幅英文相关的情境,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的去进入,使每一个情境、话题、活动都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揣摩教材,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把二者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提起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
其实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文化、宗教、信仰感兴趣,有学生喜欢看好莱坞电影,有人喜欢欧美流行音乐、有人对英国建筑感兴趣、有人对英雄人物赞赏有加,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良好素材,良好切入点,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然后让学习生去独立完成相关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在探索未知的同时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改变传统评分方式,多给学生指导意见
英语是一个包含听、说、读、写、译多种形式的应用工具,有些学生对说特别擅长,有的学生对翻译比较在行,有的对写作感兴趣,但是仅仅凭着一张试卷,一个评分是很难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的。而这错误的评估,会对学生造成很大心理伤害,会认为自己做的是错的,自己这方面兴趣不应该坚持,严重打击学习英语的兴趣,极大程度使信心受挫,因此,教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根据一个分数定夺。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差异,并对差的地方予以指导,好的方面予以鼓励。使得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受打击,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长期的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使学生将英语作为兴趣学科,从而持之以恒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4 结语
学习动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依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人们的外在行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学习动机这一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关系的调查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05).
[2]饶玲,董显辉.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动机调查及强化策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3]夏英姿,俞彩英.高职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探索[J].职教论坛,2009(14).
[4]刘红,边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2012(03).
[5]顾艳.改变教学策略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王觅(1989-),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九江职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