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应该有特点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你觉得怎样才算一个好的主持人?
方静(以下简称方):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有他的特点,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他一定能代表一部分人看世界、认识世界。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关注别人胜过于关注他自己,应该是把自己事业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的好坏不在于能在很多地方出现,而是执着地忠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如果我过多地参与一些表演性的晚会,观众也会认为我的形象与我主持栏目定位是分离的。
青:你觉得你现在有自己的主持风格吗?
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其实就是他(她)提问的方式和他看问题的角度。我认为我的风格是短兵相接、单刀直入、频率很高的尖锐对话。我不喜欢说废话,平时不喜欢说,节目里更不会说,我习惯用很短的话提问,我觉得深刻的问题往往都是听上去很简单的问题。
青: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评价?
方:我听到过一些议论,比如说这么厉害啊、这么冷啊、这么严肃啊,可这些确实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主持的很多节目就决定了(我的状态)。比如说《焦点访谈》,节目本身就那么严肃,我也没法笑容可掬(笑)。其实我在主持《防务新观察》时也经常笑,但可能大家有些先入为主吧!大家觉得方静就是一个冷,现在很多人用冷艳来形容我(笑)。
青: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方:我很想做一个深度的人物访谈。这个人并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失败的人;不一定必须是强者,也可以是一个弱者,但这个人要有意思、有故事、有他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将是一个对人物人性深处进行思考的节目。
中国电视里的人物访谈很多,大家也都在追求、在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迫于一些压力,比如收视率啊!他们必须要找一些吸引眼球人物,但是有些吸引眼球人物并不值得挖掘,很多庸俗的成功人士被关注了,而很多不吸引眼球的精彩的人却被忽视了。
央视16年
青:如何评价你在央视的16年?
方:走过了很多阶段,学到了很多东西,接触了不同类型的节目,从主持人的角度讲,我还是积累了一些东西。但是客观的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一个真正完全适合我、让我成熟的节目。其实《国际观察》应该很适合我,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很短命的节目。
青:你的节目受到一些非新闻性的限制吗?
方:《焦点访谈》的规定动作比较多,这也没办法,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节目。当然,我对访谈类节目规定严格一些也是能充分理解的。
青:你觉得《焦点访谈》是站在政府立场还是站在民众立场?
方:我曾经有一篇论文,专门针对《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是一个奇怪的现场,它在中国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焦点访谈》承载的更多的任务还是为党宣传,尽管节目里有很多负面曝光,但是它的宗旨还是为党宣传。但我们在寻找一个契合点,也就是民众的呼声和党的政策相温吻合的地方,我们进行曝光。
青:你将来会选择离开央视吗?
方:我现在还没有这种打算。
青:假如将来离开央视,你会选择做什么?
方:我会去学校教书,教学生们如何采访。
做志愿者是我的愿望
青: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志愿者?
方:做志愿者是我很早的一个愿望。在《焦点访谈》我看到很多,也接到很多观众的来信、电话。而作为栏目,《焦点访谈》也为很多人讨回了公道。但我认为,弱势群体的现状,更多的并非是由于某一贪官或者是不公事件(造成的),深层的根源是愚味和贫困。
所以我主动找到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来说,志愿者不仅是符号,也是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渠道。一方面,要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对志愿者给予帮助。我现在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志愿服务,我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去做教师,教语文,外语,都可以。
青:现在,您已经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是什么促使你来做这些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事情?
方:我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太多,很幸运,但实际上是不配得到这么多东西的。既然社会已经给了我这么多东西,我必须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回报社会。
在国外,我也看过很多志愿者的活动,他们的一些行为也让我非常感动,所以回国后我很希望也能参与这样的活动,恰好青联也有这样的组织,我希望借助这样的组织能多做一些事情。对我来说,志愿者不仅是符号,也是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渠道。一方面,要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对志愿者给予帮助。
青:既然已经有“学雷锋”了,为什么还要开展志愿者活动?
方:我觉得雷锋和志愿者是有区别的。雷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而志愿者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雷锋,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你觉得怎样才算一个好的主持人?
方静(以下简称方):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有他的特点,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他一定能代表一部分人看世界、认识世界。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关注别人胜过于关注他自己,应该是把自己事业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的好坏不在于能在很多地方出现,而是执着地忠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如果我过多地参与一些表演性的晚会,观众也会认为我的形象与我主持栏目定位是分离的。
青:你觉得你现在有自己的主持风格吗?
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其实就是他(她)提问的方式和他看问题的角度。我认为我的风格是短兵相接、单刀直入、频率很高的尖锐对话。我不喜欢说废话,平时不喜欢说,节目里更不会说,我习惯用很短的话提问,我觉得深刻的问题往往都是听上去很简单的问题。
青: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评价?
方:我听到过一些议论,比如说这么厉害啊、这么冷啊、这么严肃啊,可这些确实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主持的很多节目就决定了(我的状态)。比如说《焦点访谈》,节目本身就那么严肃,我也没法笑容可掬(笑)。其实我在主持《防务新观察》时也经常笑,但可能大家有些先入为主吧!大家觉得方静就是一个冷,现在很多人用冷艳来形容我(笑)。
青: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方:我很想做一个深度的人物访谈。这个人并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失败的人;不一定必须是强者,也可以是一个弱者,但这个人要有意思、有故事、有他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将是一个对人物人性深处进行思考的节目。
中国电视里的人物访谈很多,大家也都在追求、在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迫于一些压力,比如收视率啊!他们必须要找一些吸引眼球人物,但是有些吸引眼球人物并不值得挖掘,很多庸俗的成功人士被关注了,而很多不吸引眼球的精彩的人却被忽视了。
央视16年
青:如何评价你在央视的16年?
方:走过了很多阶段,学到了很多东西,接触了不同类型的节目,从主持人的角度讲,我还是积累了一些东西。但是客观的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一个真正完全适合我、让我成熟的节目。其实《国际观察》应该很适合我,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很短命的节目。
青:你的节目受到一些非新闻性的限制吗?
方:《焦点访谈》的规定动作比较多,这也没办法,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节目。当然,我对访谈类节目规定严格一些也是能充分理解的。
青:你觉得《焦点访谈》是站在政府立场还是站在民众立场?
方:我曾经有一篇论文,专门针对《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是一个奇怪的现场,它在中国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焦点访谈》承载的更多的任务还是为党宣传,尽管节目里有很多负面曝光,但是它的宗旨还是为党宣传。但我们在寻找一个契合点,也就是民众的呼声和党的政策相温吻合的地方,我们进行曝光。
青:你将来会选择离开央视吗?
方:我现在还没有这种打算。
青:假如将来离开央视,你会选择做什么?
方:我会去学校教书,教学生们如何采访。
做志愿者是我的愿望
青: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志愿者?
方:做志愿者是我很早的一个愿望。在《焦点访谈》我看到很多,也接到很多观众的来信、电话。而作为栏目,《焦点访谈》也为很多人讨回了公道。但我认为,弱势群体的现状,更多的并非是由于某一贪官或者是不公事件(造成的),深层的根源是愚味和贫困。
所以我主动找到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来说,志愿者不仅是符号,也是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渠道。一方面,要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对志愿者给予帮助。我现在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志愿服务,我想,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去做教师,教语文,外语,都可以。
青:现在,您已经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是什么促使你来做这些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事情?
方:我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太多,很幸运,但实际上是不配得到这么多东西的。既然社会已经给了我这么多东西,我必须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回报社会。
在国外,我也看过很多志愿者的活动,他们的一些行为也让我非常感动,所以回国后我很希望也能参与这样的活动,恰好青联也有这样的组织,我希望借助这样的组织能多做一些事情。对我来说,志愿者不仅是符号,也是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渠道。一方面,要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对志愿者给予帮助。
青:既然已经有“学雷锋”了,为什么还要开展志愿者活动?
方:我觉得雷锋和志愿者是有区别的。雷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而志愿者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雷锋,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