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美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激发情感需要教师的引导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美术与情感相结合
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2、美术与文化相结合
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应从了解作者开始,进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才能体会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以想象。
3、美术与幻想相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理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幼小的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
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1)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2、感受艺术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创建一个美术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想法各异,彼此间互相描述,可要求学生据此创作一幅情境画。
3、拓宽情境
拓宽情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创造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拓宽美术教育的情境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也从中感受集体精神,投入情感,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故事,充当美术作品中的角色。教师做“摄影师”,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收录下来,最后用电脑将他们的美术作品组合成动画故事。这种方法把传统工艺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提高了观察、造型和结构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艺术视野。
4、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
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素材的习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把心中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一、激发情感需要教师的引导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美术与情感相结合
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2、美术与文化相结合
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应从了解作者开始,进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才能体会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以想象。
3、美术与幻想相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理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幼小的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
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1)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2、感受艺术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创建一个美术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想法各异,彼此间互相描述,可要求学生据此创作一幅情境画。
3、拓宽情境
拓宽情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创造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拓宽美术教育的情境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也从中感受集体精神,投入情感,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故事,充当美术作品中的角色。教师做“摄影师”,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收录下来,最后用电脑将他们的美术作品组合成动画故事。这种方法把传统工艺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提高了观察、造型和结构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艺术视野。
4、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
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素材的习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把心中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