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内涵
“陪伴阅读”是“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下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旨在探索阅读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研究核心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共同体验、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沟通等形式,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陪伴阅读”读什么?
读课文、读经典、读读物(主要指儿童文学、童话故事、少儿作品等)。
精读课文,优读经典,泛读读物,扩展阅读视野,夯实文化底蕴,享受读书的快乐。旨在培养儿童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优良习惯。
“陪伴阅读”就是在师生陪伴,生生陪伴让阅读高质量地、全方位地充盈儿童的小学生活,并实实在在地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全面实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閱读”不仅在读数量,更在读质量,实现阅读教学新生活,在师生心灵深处读出一片新天地、新境界,发展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出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体系。使儿童成为名符其实的阅读人,读书自如,情有独钟,身有书香,厚积薄发,从而使儿童受到有真情真味的文化熏陶,最精最美的语言浸染,最终积淀成人的生命中最具活力的精神的底子。
二、课题实施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构建和谐情趣课堂,课文读精,引领阅读回归人本
⑴教师终身学习,体现学高为师。教师要从自身素养上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儿童“陪伴阅读”活动的领军。“走近清泉,心灵便会滋润;捧起书籍,生命才会精彩。”饱读诗书,做到长袖善舞,让课堂诗意流淌;做到腹有诗书,让课堂才情盎然。
⑵构建全新平台,引领生命阅读。“陪伴阅读”活动引发点在课堂,起飞点在课堂,成就点更在课堂,因此营造充满和谐情趣的书香课堂,让课堂成为儿童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儿童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儿童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儿童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本课题必须探索的聚焦点。教师要立足课堂,“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领儿童回归人本,用生命阅读,体验成长。
2.诵读积累提升内涵,经典读优,陪伴儿童生命奠基
中华文化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历史,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含着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给儿童打下坚实的经典文化的底子,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陪伴阅读”研究的又一突破点。把课标规定的优秀诗文诵背扎实,优选名篇构筑务实的读经体系,创设生动活泼的诵读经典的魅力场,给儿童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儿童把背诵经典内化于学习与生活中。
3.提升儿童语文素养,读物读活,收获多彩课外阅读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生活。教师要用自己的读书行为积极地影响儿童怎样读书,让儿童由“被动读”变“主动读”;推荐读物,由“单一读”变“广泛读”;授予读法,由“盲目读”变“自主读”;养成习惯,由“短线读”变“终身读”。
4.以“陪伴阅读”为突破口,激活阅读教学强大生命力
系统论指出: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陪伴阅读”互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独立的“陪伴阅读”为整合的“陪伴阅读”,是“陪伴阅读 ”研究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定位,更是“陪伴阅读”研究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陪伴阅读”研究要创出的阅读教学特色,使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体系得以构建。研究中首要任务是改革课堂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新思路。坚定地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教材编排体系与思想为基本出发点,于课堂中整合“陪伴阅读”因子、内化“陪伴阅读”成果、体现“陪伴阅读”要义,形成内外互促。
(二)研究策略
策略一:营造氛围,儿童想读
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阅读引领“最主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儿童,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经常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会让儿童产生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1.校园文化软环境
学校做好校园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儿童崇尚阅读、崇尚学习的乐土。
2.“伴读吧”
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屋。“伴读吧”—既是班级的读书口号,也是班级的书香氛围。每人献出一本最喜爱的书,设立“伴读吧”,扩大班级图书资源,实现"交换--合作"式阅读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3.完善横向班级、纵向年级间的“明天”课程实施体系
(1)日课修身——“陪伴阅读”要取得实效,贵在持之以恒——早读书声琅琅、午后习字静静、课间伴读积累。
(2)月课化人——研究“电影遇见书”课程等动态阅读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要让儿童读书,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以书为点,人生做线,动静结合,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4.家长总动员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庭是儿童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阅读行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一顶书橱,一枚收藏印章,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等。
策略二:激发兴趣,儿童乐读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尤其应该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以点带面
课内课外相结合,由已知求未知。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让儿童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2.刘老师讲故事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我经常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我,我亦变成在教室里撒播故事的“花婆婆”!
3.读书满天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需要倾诉的。在班级读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儿童提供多渠道的交流空间,让他们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如举行“我的一本课外书”等交流活动,以激发全体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故事绘
要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儿童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儿童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于是,教师把儿童和图书馆的所有连环画都集中了起来,分层次、分类型介绍给儿童,以此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5.“晒书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向儿童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经常组织儿童讲述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家长利用微信圈“晒书虫”,“现身说法”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敲开儿童阅读兴趣之门。
6.活动作名片
常规活动是阅读的助推器,“课前五分钟,语文游艺宫”,孩子们课前展示背诵传递的是对语文的喜爱;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儿童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等,让孩子们津津乐道地分享同学读书的快乐。
策略三:推荐读物,儿童多读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儿童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我们的推荐要让孩子发现阅读的世界不是平面的二维世界,而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彩世界。
1.选书教师先行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先行阅读才能彰显品位,教师自身不仅要熟知书籍内容,还要加深对书籍的感受,这样在推荐读物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推荐量体裁衣
我坚持有选择地向儿童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以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扩大儿童的阅读量。同时告诉儿童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儿童鉴别真正的美的能力。
⑴選择有益于巩固课堂效果的读物。
⑵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⑶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⑷从生活中推荐有关内容。
策略四:授予读法,儿童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儿童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五:培养习惯,儿童久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具体操作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读一本是一本的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对高年级儿童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二定时间。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规定读的量。
策略六:积累运用,超越阅读
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来源于积累,而积累的多与少就要看他的背诵量。在熟读基础上的背诵,目的在于理解文本,在于将文本化为自己的血肉筋骨,运用时便会“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自然从心里“流”出来。应引导儿童把内化吸收的知识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以文化人”,初步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儿童将个人生活的情趣寄托于阅读上,培养了儿童的高雅情趣和爱好。
2.促使儿童主动阅读积累,开阔了儿童的视野
班级课程的开发为儿童提供的阅读总量达到了约400万字,儿童的广泛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知识面,儿童的大量阅读,促进了儿童读写能力的提高,多篇习作在《教育周刊》等刊物上发表。
3.顺应了课程改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外阅读的性质决定了儿童本身就是阅读的主人,儿童心灵自由个性张扬,有自主的心境,有探究的乐趣。
4.提高了儿童的核心素养
提升了人文精神。
(二)教师得到了成功发展
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增强了自身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随着实验的深入,教师对语文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1.精选一套诵经读本
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主要以韵文为主,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小儿童必备古诗70+80》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论语》《大学》《中庸》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孟子》等。
2.开发一套师本教材
语文学习不只是学一本教材,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我自主开发了低年级《伴读小组合》教材——《童年的梦》《我问大自然》《诗情画意99》《美玲美画》《喜·绘300》等。根据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背诵的诗词为最低起点,选取一些适合少儿阅读的形象鲜明、情景交融的作品,以便熟读成诵。
3.创新一种课堂形式
我在教学实践中遵循 “以目标为引领、以知识为主线、以计划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保障、以评价为动力”六项原则,创新了“伴读小组合”课堂形态,并作题为《伴读一组文字 启蒙一段文化》等报告,在国内多省讲学均受好评。
“陪伴阅读”对儿童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两年的实践对于每位儿童来说都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陪伴儿童在书海中畅游,坚信可以在阅读中提升气质、在阅读中丰盈一段段成长旅程!
“陪伴阅读”是“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下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旨在探索阅读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研究核心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共同体验、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沟通等形式,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陪伴阅读”读什么?
读课文、读经典、读读物(主要指儿童文学、童话故事、少儿作品等)。
精读课文,优读经典,泛读读物,扩展阅读视野,夯实文化底蕴,享受读书的快乐。旨在培养儿童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优良习惯。
“陪伴阅读”就是在师生陪伴,生生陪伴让阅读高质量地、全方位地充盈儿童的小学生活,并实实在在地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全面实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閱读”不仅在读数量,更在读质量,实现阅读教学新生活,在师生心灵深处读出一片新天地、新境界,发展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出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体系。使儿童成为名符其实的阅读人,读书自如,情有独钟,身有书香,厚积薄发,从而使儿童受到有真情真味的文化熏陶,最精最美的语言浸染,最终积淀成人的生命中最具活力的精神的底子。
二、课题实施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构建和谐情趣课堂,课文读精,引领阅读回归人本
⑴教师终身学习,体现学高为师。教师要从自身素养上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儿童“陪伴阅读”活动的领军。“走近清泉,心灵便会滋润;捧起书籍,生命才会精彩。”饱读诗书,做到长袖善舞,让课堂诗意流淌;做到腹有诗书,让课堂才情盎然。
⑵构建全新平台,引领生命阅读。“陪伴阅读”活动引发点在课堂,起飞点在课堂,成就点更在课堂,因此营造充满和谐情趣的书香课堂,让课堂成为儿童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儿童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儿童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儿童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本课题必须探索的聚焦点。教师要立足课堂,“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领儿童回归人本,用生命阅读,体验成长。
2.诵读积累提升内涵,经典读优,陪伴儿童生命奠基
中华文化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历史,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含着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给儿童打下坚实的经典文化的底子,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陪伴阅读”研究的又一突破点。把课标规定的优秀诗文诵背扎实,优选名篇构筑务实的读经体系,创设生动活泼的诵读经典的魅力场,给儿童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儿童把背诵经典内化于学习与生活中。
3.提升儿童语文素养,读物读活,收获多彩课外阅读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生活。教师要用自己的读书行为积极地影响儿童怎样读书,让儿童由“被动读”变“主动读”;推荐读物,由“单一读”变“广泛读”;授予读法,由“盲目读”变“自主读”;养成习惯,由“短线读”变“终身读”。
4.以“陪伴阅读”为突破口,激活阅读教学强大生命力
系统论指出: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陪伴阅读”互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独立的“陪伴阅读”为整合的“陪伴阅读”,是“陪伴阅读 ”研究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定位,更是“陪伴阅读”研究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陪伴阅读”研究要创出的阅读教学特色,使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体系得以构建。研究中首要任务是改革课堂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新思路。坚定地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教材编排体系与思想为基本出发点,于课堂中整合“陪伴阅读”因子、内化“陪伴阅读”成果、体现“陪伴阅读”要义,形成内外互促。
(二)研究策略
策略一:营造氛围,儿童想读
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阅读引领“最主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儿童,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经常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会让儿童产生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1.校园文化软环境
学校做好校园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儿童崇尚阅读、崇尚学习的乐土。
2.“伴读吧”
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屋。“伴读吧”—既是班级的读书口号,也是班级的书香氛围。每人献出一本最喜爱的书,设立“伴读吧”,扩大班级图书资源,实现"交换--合作"式阅读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3.完善横向班级、纵向年级间的“明天”课程实施体系
(1)日课修身——“陪伴阅读”要取得实效,贵在持之以恒——早读书声琅琅、午后习字静静、课间伴读积累。
(2)月课化人——研究“电影遇见书”课程等动态阅读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要让儿童读书,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以书为点,人生做线,动静结合,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4.家长总动员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庭是儿童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阅读行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一顶书橱,一枚收藏印章,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等。
策略二:激发兴趣,儿童乐读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尤其应该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以点带面
课内课外相结合,由已知求未知。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让儿童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2.刘老师讲故事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我经常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我,我亦变成在教室里撒播故事的“花婆婆”!
3.读书满天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需要倾诉的。在班级读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儿童提供多渠道的交流空间,让他们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如举行“我的一本课外书”等交流活动,以激发全体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故事绘
要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儿童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儿童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于是,教师把儿童和图书馆的所有连环画都集中了起来,分层次、分类型介绍给儿童,以此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5.“晒书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向儿童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经常组织儿童讲述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家长利用微信圈“晒书虫”,“现身说法”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敲开儿童阅读兴趣之门。
6.活动作名片
常规活动是阅读的助推器,“课前五分钟,语文游艺宫”,孩子们课前展示背诵传递的是对语文的喜爱;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儿童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等,让孩子们津津乐道地分享同学读书的快乐。
策略三:推荐读物,儿童多读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儿童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我们的推荐要让孩子发现阅读的世界不是平面的二维世界,而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彩世界。
1.选书教师先行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先行阅读才能彰显品位,教师自身不仅要熟知书籍内容,还要加深对书籍的感受,这样在推荐读物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推荐量体裁衣
我坚持有选择地向儿童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以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扩大儿童的阅读量。同时告诉儿童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儿童鉴别真正的美的能力。
⑴選择有益于巩固课堂效果的读物。
⑵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⑶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⑷从生活中推荐有关内容。
策略四:授予读法,儿童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儿童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五:培养习惯,儿童久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具体操作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读一本是一本的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对高年级儿童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二定时间。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规定读的量。
策略六:积累运用,超越阅读
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来源于积累,而积累的多与少就要看他的背诵量。在熟读基础上的背诵,目的在于理解文本,在于将文本化为自己的血肉筋骨,运用时便会“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自然从心里“流”出来。应引导儿童把内化吸收的知识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以文化人”,初步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儿童将个人生活的情趣寄托于阅读上,培养了儿童的高雅情趣和爱好。
2.促使儿童主动阅读积累,开阔了儿童的视野
班级课程的开发为儿童提供的阅读总量达到了约400万字,儿童的广泛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知识面,儿童的大量阅读,促进了儿童读写能力的提高,多篇习作在《教育周刊》等刊物上发表。
3.顺应了课程改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外阅读的性质决定了儿童本身就是阅读的主人,儿童心灵自由个性张扬,有自主的心境,有探究的乐趣。
4.提高了儿童的核心素养
提升了人文精神。
(二)教师得到了成功发展
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增强了自身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随着实验的深入,教师对语文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1.精选一套诵经读本
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主要以韵文为主,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小儿童必备古诗70+80》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论语》《大学》《中庸》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孟子》等。
2.开发一套师本教材
语文学习不只是学一本教材,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我自主开发了低年级《伴读小组合》教材——《童年的梦》《我问大自然》《诗情画意99》《美玲美画》《喜·绘300》等。根据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背诵的诗词为最低起点,选取一些适合少儿阅读的形象鲜明、情景交融的作品,以便熟读成诵。
3.创新一种课堂形式
我在教学实践中遵循 “以目标为引领、以知识为主线、以计划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保障、以评价为动力”六项原则,创新了“伴读小组合”课堂形态,并作题为《伴读一组文字 启蒙一段文化》等报告,在国内多省讲学均受好评。
“陪伴阅读”对儿童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两年的实践对于每位儿童来说都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陪伴儿童在书海中畅游,坚信可以在阅读中提升气质、在阅读中丰盈一段段成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