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单用西药对照组5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6.92%,经X2检验,X2=8.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理气活血清瘀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06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年龄21~48岁,平均25.51±2.45岁,病程半月~5年,平均0.81±0.56年。所有的病例均具有下腹疼痛、腰骶疼痛,部分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白带量多等症状。两组年龄、病程及症状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100ml,2次/日,头孢哌酮舒巴坦针6.0g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服中药理气活血消瘀汤(自拟)。药用:香附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延胡索15g,丹参30g,乌药10g,枳壳10g,当归10g,败酱草30g,五灵脂10g,甘草10g。1剂/日,水煎分2次温服,100ml/次。2周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1,2]:①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证候:证候积分和减少≥95%,停药1月内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明显改善,证候:70%≤体征积分和减少<95%;③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30%≤证候积分和减少<70%;④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痛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证候积分和减少<30%。
结 果
疗效:治疗组60例,治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52例,治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经X2检验,X2=8.27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缠绵难愈,日久可导致输卵管炎症甚至阻塞,继而诱发不孕,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不孕”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性情抑郁,素体虚弱,外邪内侵,客于胞宫,气机阻滞,冲任失调,胞脉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因此,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化瘀,宣通胞宫,祛瘀而不伤正;香附、延胡索、枳壳、乌药舒肝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败酱草消肿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消瘀止痛之功。另加用替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促进盆腔局部炎症的吸收。
现代药理研究表现[3]:活血化瘀药物具有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及增生组织的吸收和转化;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达到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进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
3 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理气活血清瘀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06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年龄21~48岁,平均25.51±2.45岁,病程半月~5年,平均0.81±0.56年。所有的病例均具有下腹疼痛、腰骶疼痛,部分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白带量多等症状。两组年龄、病程及症状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100ml,2次/日,头孢哌酮舒巴坦针6.0g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服中药理气活血消瘀汤(自拟)。药用:香附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延胡索15g,丹参30g,乌药10g,枳壳10g,当归10g,败酱草30g,五灵脂10g,甘草10g。1剂/日,水煎分2次温服,100ml/次。2周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1,2]:①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证候:证候积分和减少≥95%,停药1月内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明显改善,证候:70%≤体征积分和减少<95%;③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30%≤证候积分和减少<70%;④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痛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证候积分和减少<30%。
结 果
疗效:治疗组60例,治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52例,治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经X2检验,X2=8.27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缠绵难愈,日久可导致输卵管炎症甚至阻塞,继而诱发不孕,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不孕”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性情抑郁,素体虚弱,外邪内侵,客于胞宫,气机阻滞,冲任失调,胞脉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因此,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化瘀,宣通胞宫,祛瘀而不伤正;香附、延胡索、枳壳、乌药舒肝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败酱草消肿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消瘀止痛之功。另加用替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促进盆腔局部炎症的吸收。
现代药理研究表现[3]:活血化瘀药物具有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及增生组织的吸收和转化;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达到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进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
3 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