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发声”: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网络的构建(1937-1938)

来源 :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沟桥事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声音被日本国际宣传全面压制,陷入极为被动的困境.为对抗日本宣传,国民政府组建第五部专门负责国际宣传,然因涉及蒋汪之争和复杂人事关系,宣传效果十分有限.为赢得国际舆论和抵抗党内消极抗战声音,蒋介石成功清除汪派势力,并令董显光另起炉灶,组建新的国际宣传组织.董显光审时度势,在短时期内迅速组建一套覆盖境内外的国际宣传网络,并将宣传重心放在美国本土.通过“利用外人”和“隐藏痕迹”的策略,国民政府的国际宣传取得明显成效,为中国抗战赢得广泛同情,同时也为抗战后期的国际宣传积累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公共艺术融入城市社区治理,以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为开端,通过民主文化、女性主义、种族平等、边缘群体的过渡,最终成为共建和谐社会、解决城市化问题、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替代方案,对于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从提升策略上来说,需要优化社区公共艺术实践内容,完善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机制,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认知.
西汉经营河西,以霍去病夺取“新地”为启端.其实,河南、河西地不仅得益于卫、霍开拓,后续经略也与二人颇有渊源.河南地任用卫青部将较多,河西地及西域更多任用霍去病部将.李陵在河西屯驻征行,与此或亦有关.战国秦汉,“河西”概念存在西移进而西扩的过程.汉帝国接纳河西,经历了“空地—屯田—筑塞—置郡”的过程.武帝元鼎以前,汉尚无接管意图,该地也不具立郡条件.初郡酒泉,置于元鼎六年(前111).河西区域行政存在自身特征.良家子从军及牧师苑官所涉以陇西六郡为主,而非河西.所谓“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在西汉同样不包括酒泉
宋美龄将基督教会作为自己跻身政坛的切人口,在新生活运动初始时即积极邀请基督教会和传教士参与其中,用基督教来应对共产主义的发展,作为重建国民政府统治秩序、消除共产党影响和作用的见证.在忧虑宗教与政治边界的同时,不愿失去机会的基督教会努力与国民政府合作,在江西黎川这个曾经的苏区,建立了受蒋宋资助的“基督教超越共产主义”的实验区,成为新生活运动中“具独立性”的特殊个案.基督教会和国民政府的关系再次密切,宗教与政治呈现出叠合交融的互利局面.通过基督教会和在华传教士等多种渠道的合作推介,宋美龄将自己与中国政治外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