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众参与是一种意见交换交流的手段,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期指导到最终结果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公众参与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实践过程会中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就公众参与的背景、矛盾、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景观规划过程中开放与公共参与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two-way exchange of views, mor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design result and quality. However,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lso a gradual process, due to the imperfection of system and contradictions in planning process,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limi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opening the proc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from three areas: background ,conflict, means , and also put forwards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thod.
关键词:公众参与 管理矛盾 手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public 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conflict, means
“公众参与”作为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当今的景观规划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我国在规划中公众参与程度普遍偏低,不仅由于体制、技术层面的原因,同时也缺少一个让社会公众方便有效地参与的信息平台。下面就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议題进行探讨。
公众参与的背景
1.1 释义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指社会个人或组织作为主体,在自身权利义务范围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交换意见的过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程序与方法,让民众参与到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政策或规划的制定和决策中来,对设计针对需求提供可行意见。
1.2西方公众参与理论的发展
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很多工业城市出现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随后西方城市开始兴起倡导性规划运功[1]。英国政府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市民参与的重要性,成立了公众参与规划委员会,并于1969年发布 “People and Planning”的主题报告,公众参与从此正式走上规划历史舞台,这同时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需要和必然。
1969 年,谢莉•安斯汀(Sherry Arnstein)在对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的阶梯”模型(图1)[2]。她将公众参与分为八个级别,总结为三个层次,包括市民控制的层次、象征性的参与和不是参与的参与,从上到下反映了公众在参与中地位的高低。这一分析为景观规划中的公众开放指明了方向,在今天的实践中仍有重要意义。
2.公众参与在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矛盾
我国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多矛盾,公众参与是一个博弈、协调的过程,政府和设计师的地位常常被扩大化。下面从管理部门、公众意识、参与手段和法律制度四个方面探讨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存在的矛盾。
2.1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规划设计中,管理部门常常为了追求政绩和利益最大化,在实践中起到了过重的决策地位。各地规划单纯按照领导的喜好追求尺度规模与进度,攀比之风严重,在这样的城市美化攀比压力下,公众很难有参与的机会,设计师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2.2公众意识
我国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和计划性较强的政治经济影响, 社会日常或公共事务等常常由政府部门全权负责,使得民众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依赖和信任关系,这种长期的依赖关系阻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抑制了民众的批判精神和个性的发散[3]。
2.3 公众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技术手段单一,层次较低,缺乏实质性内容和社会组织基础。设计成果常常仅限于最终的展览公开,有些甚至跳过展示环节,导致民众对规划结果只是被动了解或接受,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此外,在展示过程中专业性较强的图纸或文字等也是市民理解设计的障碍,更加便捷无障碍的公众参与方式有待探讨。
2.4 法律制度
在我国,社会制度中权利相对集中等现象严重,此外,景观规划层面中一些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不完善和不健全,这为景观规划建设中公众参与真正跨越其他制度层面而独立存在提供了障碍[4]。
3.公众参与的手段
规划设计的过程包括不同的参与方法和手段,鉴于公众参与在我国国情下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障碍,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公共参与手段。
3.1实地调查
通过到当地社区的实地调查亲自询问并搜集市民的意见和需求,可以采用录音记录、问卷发放,现场问答,以及到当地社区举办公众座谈会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预期实施方案等,进而发表自己的观点, 结合自身需求提出合理建议。
3.2情况报告
在项目开始之前到项目结束的各个阶段,通过阶段性的问题审查和进度通报,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反馈,经过专家的讨论看方案是否可行。通过这种手段及时获得公众的支持理解,对方案的改进大有裨益。
3.3公众代表
在规划实践中,选出公众代表也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公众代表可以搜集民意并将代表性意见如具体的设施需求,风格喜好等提供给规划设计者,这种直接的交流可以更便捷的获得民众想法并应用于方案设计,提高效率。
3.4 Web Gis应用
Web GIS 技术飞快发展,可以在Web 上搭建一个支持信息获取和交流的GIS 服务平台,提供一种可以用于交流、参与和构建最终规划结果的网络工具,建立公众——规划部门——专家三者之间良好沟通桥梁,为公众更好的理解认知规划过程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保障。
3.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作为最广泛和贴近民众的手段,可以通过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布公开信息,专家或政府也可通过这一手段让民众随时了解规划项目的背景资料和近况,民众通过热线、网络、信箱等手段及时反馈意见,也可以在网上发起调查和专题讨论等,达到对规划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4结语
作为景观设计师,有必要扭转观念,把更多的权利留给公众,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把“公众参与”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规划设计师——政府——公众之间一个和谐的共融交换关系,这对于景观规划的长远及人性化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唯佳, 鲁蠡.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初探[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03):41-44.
[2] 孟丹, 姜海.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39-43.
[3] 张海锋. 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现代园艺, 2012(18):122.
[4] 黄琤. 温州市公共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5]梁鹤年.公众(市展)参与:北美的经验与教训[J].城市规划.1999
[6]郭美锋.一种有效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3.11
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two-way exchange of views, mor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design result and quality. However,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lso a gradual process, due to the imperfection of system and contradictions in planning process,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limi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opening the proc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from three areas: background ,conflict, means , and also put forwards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thod.
关键词:公众参与 管理矛盾 手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public 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conflict, means
“公众参与”作为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当今的景观规划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我国在规划中公众参与程度普遍偏低,不仅由于体制、技术层面的原因,同时也缺少一个让社会公众方便有效地参与的信息平台。下面就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议題进行探讨。
公众参与的背景
1.1 释义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指社会个人或组织作为主体,在自身权利义务范围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交换意见的过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程序与方法,让民众参与到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政策或规划的制定和决策中来,对设计针对需求提供可行意见。
1.2西方公众参与理论的发展
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很多工业城市出现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随后西方城市开始兴起倡导性规划运功[1]。英国政府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市民参与的重要性,成立了公众参与规划委员会,并于1969年发布 “People and Planning”的主题报告,公众参与从此正式走上规划历史舞台,这同时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需要和必然。
1969 年,谢莉•安斯汀(Sherry Arnstein)在对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的阶梯”模型(图1)[2]。她将公众参与分为八个级别,总结为三个层次,包括市民控制的层次、象征性的参与和不是参与的参与,从上到下反映了公众在参与中地位的高低。这一分析为景观规划中的公众开放指明了方向,在今天的实践中仍有重要意义。
2.公众参与在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矛盾
我国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多矛盾,公众参与是一个博弈、协调的过程,政府和设计师的地位常常被扩大化。下面从管理部门、公众意识、参与手段和法律制度四个方面探讨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存在的矛盾。
2.1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规划设计中,管理部门常常为了追求政绩和利益最大化,在实践中起到了过重的决策地位。各地规划单纯按照领导的喜好追求尺度规模与进度,攀比之风严重,在这样的城市美化攀比压力下,公众很难有参与的机会,设计师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2.2公众意识
我国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和计划性较强的政治经济影响, 社会日常或公共事务等常常由政府部门全权负责,使得民众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依赖和信任关系,这种长期的依赖关系阻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抑制了民众的批判精神和个性的发散[3]。
2.3 公众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技术手段单一,层次较低,缺乏实质性内容和社会组织基础。设计成果常常仅限于最终的展览公开,有些甚至跳过展示环节,导致民众对规划结果只是被动了解或接受,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此外,在展示过程中专业性较强的图纸或文字等也是市民理解设计的障碍,更加便捷无障碍的公众参与方式有待探讨。
2.4 法律制度
在我国,社会制度中权利相对集中等现象严重,此外,景观规划层面中一些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不完善和不健全,这为景观规划建设中公众参与真正跨越其他制度层面而独立存在提供了障碍[4]。
3.公众参与的手段
规划设计的过程包括不同的参与方法和手段,鉴于公众参与在我国国情下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障碍,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公共参与手段。
3.1实地调查
通过到当地社区的实地调查亲自询问并搜集市民的意见和需求,可以采用录音记录、问卷发放,现场问答,以及到当地社区举办公众座谈会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预期实施方案等,进而发表自己的观点, 结合自身需求提出合理建议。
3.2情况报告
在项目开始之前到项目结束的各个阶段,通过阶段性的问题审查和进度通报,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反馈,经过专家的讨论看方案是否可行。通过这种手段及时获得公众的支持理解,对方案的改进大有裨益。
3.3公众代表
在规划实践中,选出公众代表也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公众代表可以搜集民意并将代表性意见如具体的设施需求,风格喜好等提供给规划设计者,这种直接的交流可以更便捷的获得民众想法并应用于方案设计,提高效率。
3.4 Web Gis应用
Web GIS 技术飞快发展,可以在Web 上搭建一个支持信息获取和交流的GIS 服务平台,提供一种可以用于交流、参与和构建最终规划结果的网络工具,建立公众——规划部门——专家三者之间良好沟通桥梁,为公众更好的理解认知规划过程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保障。
3.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作为最广泛和贴近民众的手段,可以通过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布公开信息,专家或政府也可通过这一手段让民众随时了解规划项目的背景资料和近况,民众通过热线、网络、信箱等手段及时反馈意见,也可以在网上发起调查和专题讨论等,达到对规划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4结语
作为景观设计师,有必要扭转观念,把更多的权利留给公众,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把“公众参与”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规划设计师——政府——公众之间一个和谐的共融交换关系,这对于景观规划的长远及人性化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唯佳, 鲁蠡.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初探[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03):41-44.
[2] 孟丹, 姜海.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39-43.
[3] 张海锋. 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现代园艺, 2012(18):122.
[4] 黄琤. 温州市公共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5]梁鹤年.公众(市展)参与:北美的经验与教训[J].城市规划.1999
[6]郭美锋.一种有效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