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生违反制度的行为表现,分析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并结合平时工作经验给予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违纪、成因、对策
违纪行为的发生是某些有个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越线行为。
首先,我对于我院学生违纪行为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本学期,我院总违纪率1.56%,其中通报批评20人,警告4人,严重警告1人,记过1人。
带着这些数据,展开我的分析。
一、大学生违纪是指大学生超越了《学生必读》的规定,违反了日常学生规范,其结果损害了学校、班级或他人的利益。大学生违纪行为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斗殴、赌博、抽烟、酗酒、不文明交往、不文明着装、夜不归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考试作弊、邪教、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网络传播不实信息、网络攻击他人等。
二、其违纪行为归根到底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违纪产生的根源,外因是违纪产生的条件。现就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做以下几点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内因,是指违纪行为主体自身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心理偏差。
就大学生而言,在其履行角色义务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需要做出选择。这时,学生自身的纪律意识、法律意识、行为习惯等等的修养如何,就决定其选择何种行为的关键性因素,一般地说,如果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偏差、纪律意识淡薄,在一些冲突面前就可能导致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二个方面是品行偏差。大学生对《学生必读》内的校规校纪充分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是大学生守纪的基础。如果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正确,当他履行角色义务时,支配他行为的内驱力,就可能发生偏差,而这种偏差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克服外部诱因和内心障碍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违纪行为的产生也就避免不了。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好、修养不高,是违纪行为发生的内在根源。
2.外部环境原因
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网上负面輿论的冲击,对大学生有很大方面的影响。现在是一个无人不网的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的兴起,大量的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对正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社会舆论环境负效应
社会一些网吧、酒吧、KTV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以种种方式引诱、招揽大学生,一些语言粗俗、格调低下及淫秽色情暴力等影视文化,摧残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和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有加而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而缺乏管教,偏袒有余而批评不足,造成子女性格上的娇气与任性、需求上的享受性、处事上自私性、行动上的散漫性。还有的家长对子女简单粗暴、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调皮的行为拳打脚踢,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侮辱感、受挫感,产生怨恨、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2)家长行为偏差。父母的自身素养、价值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少数家长自身思想意识差、素质不高、不注意言传身教,或自身行为不检点,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
(3)父母关系破裂。父母离异给相当一部分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一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缺少温暖和关爱,造成子女心理上的闭锁。
(4)留守儿童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三)学校原因
(1)对于学生入学时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必读》的讲解力度不够,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识不够全面和详尽,导致行为意识上的不紧张。
(2)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较多、学生人数较多,和学生接触时间有限,虽然有班委负责,但是教育有限。
(3)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交流较少,对部分学生了解片面,导致在某些课堂上部分学生逃课普遍,违纪学生大都有从众心理,认为法不责众,难以杜绝。
(4)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家长对学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只知道在家情况,在校情况知之甚少,了解不多。
上述所列,只是产生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一些成因,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是多种成因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违纪行为破坏了班风,有的损害了学校形象,有的甚至为学校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因此,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在学生管理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面对学生违纪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分析每个学生的违纪成因及违纪情况,及时作好记录;
在本学期中,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完成了许多工作。在违纪上,利用“爱班级”系统,统计学生违纪行为,记录他们6S考核,确定重点关注对象,着重对他们进行教育、跟踪,有效的控制了违纪行为的发生。
2.公开评优评先程序,有违纪行为者,一票否决;
为加强学生对平时6S考核的重视,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性,我院班级进行了规范性的校级“三好学生”评选条件及方法。此方法除了遵循学校有关文件外,根据各班不同的班情,进行了稍作修改。有的班级积极的学生成绩较差,成绩好的学生不积极,为了衡量这两方面,在保证原则性不变的前提下,对申报条件稍作放松。通过此次申报与竞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自己6S考核和学习成绩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了一个较为良好的班风班纪。
3.完善“三困生”档案,做好重点学生的提前预防、重点关注;
我深知,违纪学生有一大部分是排查出来的“三困生”,他们或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家庭有变故、亦或孤独、自闭、思想偏激,不与其他同学在一起。在辅导员平时工作中,多关注这样的学生、采用“一帮一”、“多帮一”的方法,经常性的和他们聊天、谈心,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违纪率。
4.公开对违纪学生的处分程序,做到公平处理、公正执行,以儆效尤;
对违纪学生,按照相关条例,公开在班级内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违纪学生产生负罪感,进而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学校相关制度。
5.不定时的对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述步入社会的经验及违纪造成的后果;
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将会在社会上无法立足。这种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可以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对自己素质的养成都形成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种故意违纪,首先进行口头教育,并且讲述他违纪行为的危害以及进入社会后有类似情况所产生的后果,比如,在学生会抓住某人违纪后,拒不承认、登记虚假信息、态度强硬等,我们要从社会角度讲解他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第二种违纪是存在侥幸心理的违纪,比如所常见的就是使用大功率电器,上次有一个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被我抓到,并且平时表现较好,就是存在了侥幸心理,首先让她写出了一份深刻的检讨,然后让她在全班范围内召开一期以“大功率电器的危害”为主题的班会,督促班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第三种违纪是被违纪,我院以女生居多,有一部分女生和其他男生谈恋爱,容易发生不文明交往的违纪行为。班级有一女生,平时表现较好,有一次在后山和她男朋友发生了不文明交往行为,且在登记信息时,男生态度极差,了解情况后,知道她是一不小心被违纪的。这种情况,不能只教育不文明交往这个违纪行为,而应该重点从交友、谈恋爱要慎重这个角度去教育,让学生树立自尊、自重、自珍、自爱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择友、交友方法。
对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讲究方法,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作者简介:
孔德刚(1992.07-),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工学学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关键词:高校、违纪、成因、对策
违纪行为的发生是某些有个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越线行为。
首先,我对于我院学生违纪行为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本学期,我院总违纪率1.56%,其中通报批评20人,警告4人,严重警告1人,记过1人。
带着这些数据,展开我的分析。
一、大学生违纪是指大学生超越了《学生必读》的规定,违反了日常学生规范,其结果损害了学校、班级或他人的利益。大学生违纪行为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斗殴、赌博、抽烟、酗酒、不文明交往、不文明着装、夜不归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考试作弊、邪教、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网络传播不实信息、网络攻击他人等。
二、其违纪行为归根到底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违纪产生的根源,外因是违纪产生的条件。现就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做以下几点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内因,是指违纪行为主体自身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心理偏差。
就大学生而言,在其履行角色义务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需要做出选择。这时,学生自身的纪律意识、法律意识、行为习惯等等的修养如何,就决定其选择何种行为的关键性因素,一般地说,如果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偏差、纪律意识淡薄,在一些冲突面前就可能导致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二个方面是品行偏差。大学生对《学生必读》内的校规校纪充分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是大学生守纪的基础。如果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正确,当他履行角色义务时,支配他行为的内驱力,就可能发生偏差,而这种偏差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克服外部诱因和内心障碍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违纪行为的产生也就避免不了。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好、修养不高,是违纪行为发生的内在根源。
2.外部环境原因
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网上负面輿论的冲击,对大学生有很大方面的影响。现在是一个无人不网的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的兴起,大量的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对正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社会舆论环境负效应
社会一些网吧、酒吧、KTV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以种种方式引诱、招揽大学生,一些语言粗俗、格调低下及淫秽色情暴力等影视文化,摧残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和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有加而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而缺乏管教,偏袒有余而批评不足,造成子女性格上的娇气与任性、需求上的享受性、处事上自私性、行动上的散漫性。还有的家长对子女简单粗暴、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调皮的行为拳打脚踢,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侮辱感、受挫感,产生怨恨、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2)家长行为偏差。父母的自身素养、价值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少数家长自身思想意识差、素质不高、不注意言传身教,或自身行为不检点,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
(3)父母关系破裂。父母离异给相当一部分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一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缺少温暖和关爱,造成子女心理上的闭锁。
(4)留守儿童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三)学校原因
(1)对于学生入学时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必读》的讲解力度不够,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识不够全面和详尽,导致行为意识上的不紧张。
(2)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较多、学生人数较多,和学生接触时间有限,虽然有班委负责,但是教育有限。
(3)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交流较少,对部分学生了解片面,导致在某些课堂上部分学生逃课普遍,违纪学生大都有从众心理,认为法不责众,难以杜绝。
(4)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家长对学生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只知道在家情况,在校情况知之甚少,了解不多。
上述所列,只是产生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一些成因,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是多种成因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违纪行为破坏了班风,有的损害了学校形象,有的甚至为学校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因此,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在学生管理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面对学生违纪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分析每个学生的违纪成因及违纪情况,及时作好记录;
在本学期中,我们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完成了许多工作。在违纪上,利用“爱班级”系统,统计学生违纪行为,记录他们6S考核,确定重点关注对象,着重对他们进行教育、跟踪,有效的控制了违纪行为的发生。
2.公开评优评先程序,有违纪行为者,一票否决;
为加强学生对平时6S考核的重视,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性,我院班级进行了规范性的校级“三好学生”评选条件及方法。此方法除了遵循学校有关文件外,根据各班不同的班情,进行了稍作修改。有的班级积极的学生成绩较差,成绩好的学生不积极,为了衡量这两方面,在保证原则性不变的前提下,对申报条件稍作放松。通过此次申报与竞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自己6S考核和学习成绩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了一个较为良好的班风班纪。
3.完善“三困生”档案,做好重点学生的提前预防、重点关注;
我深知,违纪学生有一大部分是排查出来的“三困生”,他们或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家庭有变故、亦或孤独、自闭、思想偏激,不与其他同学在一起。在辅导员平时工作中,多关注这样的学生、采用“一帮一”、“多帮一”的方法,经常性的和他们聊天、谈心,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违纪率。
4.公开对违纪学生的处分程序,做到公平处理、公正执行,以儆效尤;
对违纪学生,按照相关条例,公开在班级内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违纪学生产生负罪感,进而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学校相关制度。
5.不定时的对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述步入社会的经验及违纪造成的后果;
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将会在社会上无法立足。这种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可以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对自己素质的养成都形成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种故意违纪,首先进行口头教育,并且讲述他违纪行为的危害以及进入社会后有类似情况所产生的后果,比如,在学生会抓住某人违纪后,拒不承认、登记虚假信息、态度强硬等,我们要从社会角度讲解他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第二种违纪是存在侥幸心理的违纪,比如所常见的就是使用大功率电器,上次有一个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被我抓到,并且平时表现较好,就是存在了侥幸心理,首先让她写出了一份深刻的检讨,然后让她在全班范围内召开一期以“大功率电器的危害”为主题的班会,督促班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第三种违纪是被违纪,我院以女生居多,有一部分女生和其他男生谈恋爱,容易发生不文明交往的违纪行为。班级有一女生,平时表现较好,有一次在后山和她男朋友发生了不文明交往行为,且在登记信息时,男生态度极差,了解情况后,知道她是一不小心被违纪的。这种情况,不能只教育不文明交往这个违纪行为,而应该重点从交友、谈恋爱要慎重这个角度去教育,让学生树立自尊、自重、自珍、自爱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择友、交友方法。
对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讲究方法,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作者简介:
孔德刚(1992.07-),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工学学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