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明珠”还能闪耀多久?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碱淖除了有着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这一特殊身份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由于保护措施到位,红碱淖的遗鸥由2004年的1000多巢快速增至6000多巢,数量近两万只。目前,全球90%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天鹅等众多水鸟也把这里当做迁徙的补给站和繁衍的家园。
  近10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红碱淖的水位逐年下降,遗鸥等鸟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组织志愿者走进红碱淖,进行了详实的调查走访。希望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来呼吁全社会共同保护这一珍稀的鸟类栖息地。
  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红碱淖景区的大门口,树立着一座精致的王昭君雕像。
  在当地人看来,当年王昭君就是走过神木大地,去完成和亲使命的。她因为远离家乡而伤心落泪,泪水也因此化作了一颗“沙漠明珠”——红碱淖。红碱淖从此也有了“昭君泪”的别称。
  传说中的“昭君泪”现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但近10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当地生态日益恶化,红碱淖的水位逐年下降,大有消失的趋势。而生活在这里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也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威胁。
  最大沙漠淡水湖引来万只遗鸥
  形成于100多年前的红碱淖水面最大时达到10多万亩,也因此吸引了上万只遗鸥在这里筑巢、繁衍、育雏。
  站在红碱淖景区管理局的楼顶,几乎能将整个水面尽收眼底。红碱淖景区管理局动物保护站韩站长指着远处的湖际线,畅想着几年前红碱淖水位还高时遗鸥展翅齐飞的盛景,他说,现在水位一年比一年退缩得厉害,鸟类保护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远远望去,秋冬之际的湖水隐隐发白,也很难见到飞翔的鸟类,偶尔一只野鸭飞过,留下寂寞的背影。只有对岸裸露的沙漠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
  红碱淖所在的地方,地理学上叫毛乌素沙地。这片沙地在历史上曾经是草原,后来过度开垦变成沙地。最近几十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恢复下,沙漠的面貌渐渐退去,成为荒漠草原。现在的红碱淖周围,一到春夏季节便郁郁葱葱,植被覆盖度很高。
  在红碱淖景区管理局的办公室里,赵书记向自然大学的志愿者们讲起了红碱淖的历史。
  红碱淖其实十分年轻,这个湖泊最早形成于100多年前,由于地势低洼,大量降水和周围河流的水最终都汇入到红碱淖里面,但面积不大。上世纪60年代,神木地区降水充沛,一度使得地势低洼的红碱淖水面达到10多万亩,这样的水面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
  神木县和相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煤炭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湖泊周边人类的活动也日益频繁起来。加之红碱淖的蒸发量开始高于补给量,湖水水位开始慢慢退却,但并无多少人关注。
  “红碱淖现在之所以备受人们关注,是因为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地。”赵书记说。
  从1993年起,陕西省开始在红碱淖周边发展旅游业。作为陕西省最大的湖泊,红碱淖也为神木县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旅游。
  也许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经济效益,陕西省专门在这里成立了景区管理局。夏季,这里游人如织,各种水上项目颇受欢迎。与拥挤的游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间段,有上万只遗鸥在这里筑巢、繁衍、育雏。
  2000年,人们在红碱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种群,红碱淖才慢慢被外界知晓,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也正是为了保护遗鸥种群,才有了后来十几年的水位保卫战。
  水位下降威胁遗鸥生存
  放眼鄂尔多斯高原,类似红碱淖这样的海子并不少见。经常在一场大雨过后,高原上地势低洼处便会汇聚一片水面,形成一个小湖泊或者小海子,慢慢地这些水域便会成为众多鸟儿的家园。
  红碱淖也是这样一个海子,只是面积更大、前后汇水时间更长一些。也许在自然条件下,它终究也会消失,但现在它却关乎着一种鸟类的家族命运,那就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一种被科学家最晚发现的鸥类。
  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全世界遗鸥共计1万多只,其中有90%分布在以红碱淖为中心的鄂尔多斯高原大大小小海子之中。
  来自北京的观鸟爱好者钟佳估计是最了解遗鸥身世的人,为了研究遗鸥,她曾追随我国著名鸟类学家何芬奇先生左右,并数次到鄂尔多斯高原进行考察。
  “遗鸥是一种神奇的鸟类,它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居然一直没发觉。科学家发现它是一个新物种也不过是1971年的事情。”钟佳说。
  据钟佳介绍,1987年,我国鸟类学者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了一只死亡的遗鸥。1990年,中国鸟类学家到鄂尔多斯高原考察,在东胜市西边一个叫桃力庙海子的地方发现有大量遗鸥在此繁殖,遗鸥的研究工作才开展起来。
  在钟佳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曾经有着大片水面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这里曾经是享誉世界的遗鸥之家。但现在这里一片萧条,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曾经的湖底,如果不是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这里完全看不到水的影子,湖底全是盐碱。
  钟佳指着远处破败不堪的“亭子”说,这是10年前桃力庙海子正因遗鸥而火热的时候,当地政府建设的旅游设施。按照规划,这里将会被打造成国际景点。但工程还没有完工,桃力庙海子水位就下降了,等一切都建设完好了,遗鸥就都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片海子为何会在短短几年之内干涸,似乎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况,只是毫无征兆、慢慢地就干涸了。不光是这里,附近的好几个海子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离开桃力庙海子的遗鸥家族找到了新的家园,那是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接处的一大片水面——红碱淖。
  钟佳说,遗鸥之所以钟情红碱淖,是因为红碱淖水面有很多湖心岛,与周围完全隔离开来,不受打扰。这正是遗鸥对繁殖地最基本也最苛刻的要求。之前的桃力庙海子也是如此,随着水位下降,那些湖心岛与陆地连了起来,遗鸥只能抛弃它们。   但现在的红碱淖也正面临着曾经的桃力庙海子的命运:水位逐年下降,湖水pH值不断增高,难寻鱼虾的踪影。而随着水位下降,红碱淖的遗鸥家园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湖心岛与陆地开始不断连为一体。
  “好在红碱淖的水面还足够大,遗鸥总可以寻找到新露出水面的湖心岛,在上面安上新家。”钟佳说,这也是这几年来遗鸥的繁衍数量还算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谁也说不准未来水位还会不会继续下降,到那时遗鸥何去何存,将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遗鸥还能去哪里?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肖红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带领团队对红碱淖的遗鸥进行研究,谈起遗鸥的命运,他倒是挺乐观。
  谈起红碱淖的生态,肖红说,红碱淖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恶化不好说,但水位下降是肯定的,“我们每年都来红碱淖做相关的研究,隔年一对比,就会发现水位下降得很明显。”
  “至于水位下降的原因,降雨量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2012年这一区域的降雨量明显充足,红碱淖的水位下降就基本不明显。”肖红说,其实这个湖泊本身就是降雨形成的。
  “除了降雨因素之外,紧靠着红碱淖的内蒙古有关地区在河流上游修水库,也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两省之间的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面协调才能解决。”肖红说。
  谈起遗鸥的保护,肖红觉得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事情其实做不了:“例如水位下降对遗鸥有什么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繁殖地。之前水位下降,遗鸥用来繁殖的小岛和周边的陆地连起来了,遗鸥就放弃了;后来水位下降,几个比较浅的地方又露出了水面,遗鸥就又有了栖息地,但明显不够这么多的鸟儿在上面繁殖了。”
  “吃的倒无所谓,遗鸥吃小虫子,现在湖水pH高,早就没有鱼了,这倒不会影响到遗鸥的生存。但吃鱼的鸟明显少了,前几年红碱淖里还有鸬鹚,现在也没有了。”
  肖红说,目前对于红碱淖的遗鸥保护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繁殖小岛的问题。目前能用于繁殖的湖中岛如果因为水位下降和陆地连起来,不适合繁殖,即使红碱淖还没干涸,遗鸥也许都得离开了。
  目前红碱淖的“产房”明显不够用了。肖红说,迫不得已还可以建造人工岛,这个方案是可行的,至少很值得一试,只要有人出钱,建造人工岛的成本也不贵。
  肖红认为,遗鸥的适应能力很强,对于其未来的命运,人们也不必太忧虑:“在人们没有发现之前,遗鸥一直正常地生活。现在红碱淖只是一个主要的栖息地,但鄂尔多斯高原还有其他的水面。”
  尽管如此,遗鸥的命运仍让很多人担忧。在蕴藏着丰富煤炭资源的鄂尔多斯地区,随着工业开发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河流被截断,越来越多的海子变得干涸。假如红碱淖干涸了,遗鸥还能去哪里?这只能看其运气了。
  作为在干旱高原地区的一汪碧水,红碱淖现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旅游,当地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游客多了,大量的游艇和游人会不会影响到遗鸥的保护?对于这个问题,红碱淖景区管理局赵书记说,影响是有限的。
  “红碱淖也没有水污染,就是湖水pH值太高。现在这个地方搞旅游,似乎也对遗鸥没多大影响。到了繁殖期,只要人们不去干扰就行。目前鸟儿繁殖的地方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游人是无法靠近的。”赵书记说。
  但似乎大家都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红碱淖水位下降,似乎不仅仅是天灾。
  谁控制着红碱淖的命运?
  对于红碱淖来说,河流是重要的水源补给渠道。过去有7条河流流入这个淡水湖中,但现在只剩两条河流每年还会流入湖中,其余的几条河流全部断流,以下是断流原因:
  营盘河,发源于内蒙古,这是入湖水量较大的一条河流,约占到总入湖水量的40%左右。由于整条河流的大半个“身子”位于内蒙古地区,2005年,上游地区在距离红碱淖6公里的地方修建大坝,建设了扎萨克水库,截断了河流。
  笔者从鄂尔多斯水利网上查询到,位于营盘河上的扎萨克水库,主要任务是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吉思汗陵园旅游点的生产、生活和建设供水,同时发展灌溉、旅游及水产养殖,兼顾防洪等任务。
  莽盖兔河也是一条重要的入湖河流,水量原来也较大。2009年,由于位于上游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修建了高梨庙沟水库,导致下游断流。
  松道沟河同样发源于内蒙古,从2007年起,全年270天断流。
  木独石犁河与马连河均发源于陕西省神木县,从1997年起到现在,由于降雨量减少,这两条河流基本断流。
  尔林兔河和七卜素河是仅存的两条可以补给红碱淖的河流,但由于所在区域地下水下降、蒸发增大等原因,这两条河的流量也少的可怜,入湖水量十分有限,补给越来越吃力。
  红碱淖由于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带,位于入湖河流上游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将河流拦截,所存之水用于经济建设,最终导致了入湖水量越来越少,湖泊生态逐渐恶化。如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镇严重缺水,但却大力发展煤化工等耗水工业。
  煤炭开发也对红碱淖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红碱淖的旁边,就有一个正在火热开采的大型煤矿。据了解,2013年年初,这个煤矿由于污水泄漏,差点对红碱淖造成污染。这个名叫马泰壕的煤矿,在规划上将25%的红碱淖水面划入井田之内,目前煤矿已完成了基本建设。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旦煤矿开采到红碱淖下部,由于当地是沙硕岩,开采巷道延伸后,污染暂且不说,地下水速降、地表径流断流、发生渗漏是必然的,届时红碱淖也将会消失。谁也无法预测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著名湿地生态专家、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注水河流遭到拦截,严重影响了湖水的补充,影响了湖泊的自净能力。
  陈克林警告说,历史上因气候与人为因素干扰的罗布泊已干涸沦为荒漠。今天如果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在陕西省红碱淖景区办公室,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1929年,红碱淖所在的低洼沼泽面积仅有两平方公里,之后沼泽面积逐年扩大,一直达到1986年的58平方公里,这是历史上红碱淖的最大水面。
  从1986年之后,红碱淖的水位逐年下降。尤其2002年之后,水位下降更为明显,水位从2002年的45平方公里减小到2013年的35平方公里,只用了10年多一点时间。
  如何还起这笔生态债?
  事实上,早在2000年,陕西省就开始大力实施红碱淖保护工作,当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是进行环湖绿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在红碱淖的周围几乎看不到沙漠。
  2003年,陕西省神木县设立了红碱淖湿地保护区。两年之后,这个保护区升级为市级保护区,榆林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保护工作。
  从2006年~2012年,陕西省政府和榆林市实施了多个生态工程,以遏制红碱淖生态退化的局面。
  2012年,环境保护部下拨1亿元湖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陕西省和榆林市也配套相应资金,来保护红碱淖。这个项目为期3年,2015年底结束。
  陕西省政府也一直在和内蒙古相关方面进行协商,希望给予一定资金让内蒙古方面往下游放水,来补充红碱淖的水量,但目前仍进展缓慢。
  为配合环境保护部湖泊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红碱淖景区特设立专门办公室来协调保护工作。目前围绕红碱淖保护开展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大多是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之类的项目,但对于遏制水位下降这一主要矛盾来说收效甚微。
  几十年透支的生态债,靠工程项目能否追回来,这仍是个未知数。
  从大背景来看,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生态退化十分厉害,大小河流均被截断,然后慢慢都成了无水之河。
  钟佳说,近几年红碱淖遗鸥的“产房”不够用了,但遗鸥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并不是个好现象。
  “这恰恰说明周围可供遗鸥栖息繁衍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海子都干了,遗鸥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全部集中到红碱淖。但一旦红碱淖干涸了,它们还能去哪里?”
  在调查中,志愿者们还了解到,位于我国东部的渤海湾滩涂是遗鸥的越冬地,这也是近几年才发现确定的。但渤海湾滩涂也正在大规模的沿海开发中慢慢消失,几乎一年一个样子。
  而随着红碱淖的水面逐渐缩小,遗鸥,这个在恶劣的高原上生存了几十万年的鸟类家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家园危机。红碱淖被当地人称作“昭君泪”,但愿此地不要成为遗鸥的落泪地。
  (责编:张志国)
其他文献
云蒸霞蔚如仙境,绿掩红映似桃源,小桥流水有人家。一幢幢黛色琉璃瓦顶的乡村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面村道干净整洁。钟山县同古镇大村是一个离县城22公里的自然屯,这个只有1285人的村庄,其中80岁以上老人就有39人。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村民都特别的自豪。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位于桂东北,地处粤、湘、桂结合部,素有“两粤要冲”和“三湘入桂门户”之称。近年来,钟山在“生态立县”基础上,
期刊
下班时,他终于带走了那个放在办公室已经有段时间的寿碗。那个寿碗他几次想带回家,几次都因一忙事给忘了。其实,忘记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主要的是,他不大想把那个寿碗拿回去。这样的寿碗,一年中,他总能得到几个。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先前,他没觉得那些寿碗有什么特别,跟橱柜里吃饭的碗一样,不过一工具而已。然而,从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开始,那些寿碗在他心中就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瓷器了。   进屋后他径直去了书房。他要把
期刊
风韵独特的刀郎舞  如果说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捕捉、感受到的,是悠悠逝去的先辈们的精神文化信息和部分生活图景,那么,在图木舒克市和胡杨村观看的两场刀郎歌舞表演,则让我们见证了今日图木舒克人精神层面的鲜活性和时代感。   五月的夜晚,晴空万里。在图木舒克市的文化广场上,无论是谁都能深刻感受到那四处流淌的刀郎木卡姆神韵。偌大一个广场,几乎挤满了或坐或站的男女老幼,他们多来自附近团场和乡镇农村。他们或许
期刊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
期刊
从任何角度看,徐谷青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圈立了自己独特的根雕王国,在这个艺术王国里,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能寻到它适合的位置;他坚持与古老的树根进行“灵魂对话”,坚信自己能听懂树的语言;他有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理想,比如花上十五六年时间缔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艺五百罗汉造像,恢宏、大气、震撼之势让人叹为观止。  在他的身上,确实有属于文艺青年特有的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他又绝不仅仅是个理想
期刊
春天来时,它的气息令人忙不迭地一层一层褪下身上的衣裳,冬日的厚重,随着春风的漫卷,渐渐地蜕变成五彩缤纷的春之华丽。而春天的树木也与人一样,当春风漫卷开来时,它的枝丫也以疏朗姿态迎合生机的到来,并且以深谙艺术之道的迎春情怀,在风里左右摇摆着,似乎梦里都在想着枝条儿快快转青,叶芽儿快快萌出,鸟儿快快飞来,给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生机和色彩。  当然,这些都是我在读树时充满诗意的想象并且触目可观的。所以,我
期刊
引 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的三百零五首诗,深刻反映了殷商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挚情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浓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在水一方的伊人、颜如舜英的孟姜、爱而不见的静女和巧笑倩兮、美
期刊
如果说所有的寻觅,都是为了抵达诗意的栖居。如果说所有的企盼,都是为了得到生命的纯净。那么,让我们穿越童年时光,回到记忆中那曾经天蓝蓝、水清清的原乡。我是在萦怀的乡愁中走向浙西钱江源的。  钱江源是钱塘江的源头,位于浙江衢州开化县的莲花峰上。正值层林尽染、枫叶如丹的时节,我们驱车从县城驰向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沿途群山逶迤,峰峦叠嶂,翠竹摇曳,飞瀑挂崖,仿佛那些迷蒙的尘埃正被这满眼绿荫所遮蔽,为林泉山
期刊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在颐和园中,创造了无数以山水为景观的园林苑囿。颐和园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份组成,主要景物如佛香阁、德和院大戏楼、排云殿等,均是清末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其园林布局
期刊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说:“我们家七代行医,不是在炫耀什么,而是时刻牢记不能到自己这里辱没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精神和德行。”虚心和勤奋是一个人实现理想的必经之途,郑伟达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注释了这句话。  2014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花园里,牡丹花开得正艳。而一位美国友人送来的锦旗更给伟达医院增添了靓丽。  Abigail是一位美国人,同时也是一位中国女婿,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