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攻略,仅仅通过卫星地图,作者便孤身犯险,深入北天山西段支脉——科古琴山腹地。如作者所愿,他沿途欣赏到了古老的云杉林、洁净的高山草甸,也体验到了当地哈萨克人的热情和淳朴。但此次旅途却并非一帆风顺,因遭遇恶劣天气,他被困山谷,以至“弹尽粮绝”,在遭受孤寂和饥饿的双重折磨后,又奇迹般地获得探矿队伍的援助,但在最后的旅程中,他又意外遭遇了未知大型野兽……
我搭上一辆面包车,向南穿越果子沟。时近6月,果子沟四周雄峻的群山层次分明,顶峰上覆盖着积雪;雪线之下的高山草场却绿意盎然,星星点点的牛羊散布其间;再往下,挺拔的云杉从山坡一直延伸到谷底,郁郁葱葱。
穿越果子沟后,几经辗转来到科古琴山南麓的大西沟乡,我买了面条、豆子、压缩饼干,外加5个馕后,就徒步向西,直到遇见切德克苏河。河水汹涌澎湃,轰隆隆地流向南方。其西岸是光秃秃的山坡,东岸则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小村。
沿河东岸向北穿过村庄时,背着大包的我,引起了一个回族大叔的好奇。他本以为我是上山采药的,在知道我要从山里去赛里木湖后,很是惊讶地对我说:“山里的哈萨克人都很好客,肚子饿了,就找个帐篷,让他们给你饭吃,晚上就在他们的帐篷里睡觉……”
穿过村庄不多久,天至暮色,我在河边的一片小杨树林中扎营过夜。第二天,我沿着河岸的一条机耕道向着北方高耸的雪山前进。道路两边的田里,种着辣椒、西红柿和玉米等作物,地头还有排成一列的白杨树。
山势渐增,民房越来越少,几头牛在林荫下乘凉,全身碧绿的小蜥蜴趴伏在野杏树上,一动不动。这里和果子沟一样,山谷里长满了野杏树、野桃树、野樱桃李树、野山楂树、野苹果树……此时,野桃树上结着稚嫩的青果,野樱桃李树的枝头则开满洁白的花。
山里的旱獭很多,它们总是在洞口附近小心翼翼地咀嚼青草。每当我走近,这些胆小的胖家伙就会尖叫着躲进洞里,然后又从洞口探头张望。
机耕道顺着山势缓慢爬升,路况还算不错,不过偶尔会突然塌陷一段——那是被雨季的洪水所摧毁的。下午5点,机耕道在半山腰戛然而止,本该通路的地方变成了断崖。不能绕行,我只好下降到河谷,可尝试了几次,都未能顺利过河。考虑到这里的河水多由积雪融化而成,便决定等第二天一早河水变浅时再渡过。
我从宁静的山谷中醒来时,河水依然湍急,但已然浅了许多。我前往图别克家告别时,他和他的爷爷都赶羊去了,只留了老奶奶一个人。享用完老奶奶给我的牛奶泡馕后,就与她辞别了。
回到营地收拾行装,顺利地渡河来到对岸。河谷这边的山腰上也有一条机耕道,我快速切上机耕道,回首俯瞰,连绵起伏的青山和散落其间的野果树、云杉树相映成趣。 拐过几个山弯,跨过一座木桥,就进入了高山峡谷地带。相比外面的宽广谷地,这里要阴冷许多,野果树不见了踪影,只有云杉树还能继续生长,不过,开满野花的草甸迎面扑来。
下午7点,我在路边遇见一个挖草药的哈萨克小伙子。他见到我也不惊奇,就主动跟上我的步伐,一路与我聊天。他叫阿力马斯,从伊犁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本想在城里做汽修,无奈没钱开店,就只好回到山里以挖草药为生。
一路闲聊,不久他就指着前方河谷分岔处的一顶油布帐篷说:“我家到了,来里面坐坐吧。”
帐篷外,阿力马斯的嫂子正煮着一大锅羊肉,她两岁的儿子在一旁呆呆地望着我。帐篷内除了阿力马斯的家人,还有两个采药的回族人。不一会儿,大嫂就给每个人都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在我们悠闲地喝着肉汤,享受着帐内火炉的温暖时,大嫂自己却在忙个不停,她还不到30岁,但繁重的家务却让她显得有些苍老,我除了感慨,也不知能做些什么。
走过这片“天堂谷”,前行一个多小时后,就看见几间小板房坐落在河流一侧的小平台上。走近之后,发现这片板房共有5间,在一间没上锁的房屋里,有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面还有两床破败的棉被。
此刻天色尚早,考虑到自己所带装备不足以应对更高海拔的寒冷天气,以及山上可能存在大型野生动物,我便决定留在板房里过夜。这里没有木柴,只有矿工遗留下来的木条子,为了做晚餐,我勉强用一把药锄劈碎木条。在高海拔地区,生火不易,一锅豆子更是煮得千辛万苦。
夜里气温骤降,我穿着衣服,裹着睡袋,外加两床棉被,也没有丝毫暖意。第二天早晨,出门一看,群山已被浓雾笼罩,能见度很低。我想等雾散后再出发,但情况越来越糟,不久,天就开始下雨,寒风也不停地刮着。我没法冒着恶劣的天气前行,只好一整天都待在狭小的板房内,靠写日记和听郭德纲的相声来打发时间。
第三天,天气依旧恶劣,雾气盘桓不去,雨水落在地上,很快就结成了冰。到下午时,天还开始飘雪,又一天被浪费了,而压缩饼干和馕也在这一天被消耗殆尽,没有干柴生火,也没法煮面条和豆子,我只能躺在木板床上,忍受着寒冷、头痛与孤独。我甚至感到了一丝绝望,那种无法排遣的无助感牢牢地揪住了我,让我感到挫败、失落……
4
矿区板房→3500米达坂 →赛里木湖
我依稀看到二十多米远的小河对岸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它四肢粗壮,体格健硕……“熊?”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
第四天清晨醒来,屋檐下、山崖上都挂着许多长长的冰凌,每根青草都被裹上了厚厚的冰层,整个大地像天然的冰工厂。不过,天终于放晴了,明亮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四周山峰的轮廓也都清晰可见。
我赶紧找来木头劈成碎片,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生火,费了很大工夫,才勉强煮开了一锅豆子,等不及熟透,我就将水和黄豆一并倒入保温壶,然后匆匆上路。
中午,我吃完豆子,却不知下一顿该怎么办。包里还有些无用的面条和豆子,却没有燃料来煮熟,让人沮丧。下午3点,我最后一次跨过已经很细的切德克苏河,转向东北方。
接下来,海拔开始大幅度提升,因为饥饿,我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一个小时后,我再次向东转道,开始翻越达坂。地图上原本和缓的山坡,在眼前却如此的陡峭,而且看不到顶。正常情况下,我也能应付,可是我饿着肚子,每走一步都感觉是在挣扎,而且走不了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我一边后悔自己没多带干粮,一边鞭策自己:一步,再一步……爬上达坂就好了……祸不单行的是,天开始飘雪,虽然不大,却是危险的信号,我必须抓紧时间,决不能留在雪山上过夜。
在这片荒凉、阴冷,连草都难以生长的地带,我看到许多淡紫色的花朵从石缝里开出来。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纤巧的金黄色花蕊,姿态娇美而不失优雅。它们看上去那么娇弱,却又那么顽强,成了我的榜样。 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我看到一支队伍从山坡上下来,我们都为彼此的偶遇而感到惊讶。这是一支由哈萨克族人和回族人组成的探矿队伍,我得到了他们的馈赠——一个大大的回族馍馍,对此我万分感激。
我搭上一辆面包车,向南穿越果子沟。时近6月,果子沟四周雄峻的群山层次分明,顶峰上覆盖着积雪;雪线之下的高山草场却绿意盎然,星星点点的牛羊散布其间;再往下,挺拔的云杉从山坡一直延伸到谷底,郁郁葱葱。
穿越果子沟后,几经辗转来到科古琴山南麓的大西沟乡,我买了面条、豆子、压缩饼干,外加5个馕后,就徒步向西,直到遇见切德克苏河。河水汹涌澎湃,轰隆隆地流向南方。其西岸是光秃秃的山坡,东岸则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小村。
沿河东岸向北穿过村庄时,背着大包的我,引起了一个回族大叔的好奇。他本以为我是上山采药的,在知道我要从山里去赛里木湖后,很是惊讶地对我说:“山里的哈萨克人都很好客,肚子饿了,就找个帐篷,让他们给你饭吃,晚上就在他们的帐篷里睡觉……”
穿过村庄不多久,天至暮色,我在河边的一片小杨树林中扎营过夜。第二天,我沿着河岸的一条机耕道向着北方高耸的雪山前进。道路两边的田里,种着辣椒、西红柿和玉米等作物,地头还有排成一列的白杨树。
山势渐增,民房越来越少,几头牛在林荫下乘凉,全身碧绿的小蜥蜴趴伏在野杏树上,一动不动。这里和果子沟一样,山谷里长满了野杏树、野桃树、野樱桃李树、野山楂树、野苹果树……此时,野桃树上结着稚嫩的青果,野樱桃李树的枝头则开满洁白的花。
山里的旱獭很多,它们总是在洞口附近小心翼翼地咀嚼青草。每当我走近,这些胆小的胖家伙就会尖叫着躲进洞里,然后又从洞口探头张望。
机耕道顺着山势缓慢爬升,路况还算不错,不过偶尔会突然塌陷一段——那是被雨季的洪水所摧毁的。下午5点,机耕道在半山腰戛然而止,本该通路的地方变成了断崖。不能绕行,我只好下降到河谷,可尝试了几次,都未能顺利过河。考虑到这里的河水多由积雪融化而成,便决定等第二天一早河水变浅时再渡过。
我从宁静的山谷中醒来时,河水依然湍急,但已然浅了许多。我前往图别克家告别时,他和他的爷爷都赶羊去了,只留了老奶奶一个人。享用完老奶奶给我的牛奶泡馕后,就与她辞别了。
回到营地收拾行装,顺利地渡河来到对岸。河谷这边的山腰上也有一条机耕道,我快速切上机耕道,回首俯瞰,连绵起伏的青山和散落其间的野果树、云杉树相映成趣。 拐过几个山弯,跨过一座木桥,就进入了高山峡谷地带。相比外面的宽广谷地,这里要阴冷许多,野果树不见了踪影,只有云杉树还能继续生长,不过,开满野花的草甸迎面扑来。
下午7点,我在路边遇见一个挖草药的哈萨克小伙子。他见到我也不惊奇,就主动跟上我的步伐,一路与我聊天。他叫阿力马斯,从伊犁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本想在城里做汽修,无奈没钱开店,就只好回到山里以挖草药为生。
一路闲聊,不久他就指着前方河谷分岔处的一顶油布帐篷说:“我家到了,来里面坐坐吧。”
帐篷外,阿力马斯的嫂子正煮着一大锅羊肉,她两岁的儿子在一旁呆呆地望着我。帐篷内除了阿力马斯的家人,还有两个采药的回族人。不一会儿,大嫂就给每个人都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在我们悠闲地喝着肉汤,享受着帐内火炉的温暖时,大嫂自己却在忙个不停,她还不到30岁,但繁重的家务却让她显得有些苍老,我除了感慨,也不知能做些什么。
走过这片“天堂谷”,前行一个多小时后,就看见几间小板房坐落在河流一侧的小平台上。走近之后,发现这片板房共有5间,在一间没上锁的房屋里,有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面还有两床破败的棉被。
此刻天色尚早,考虑到自己所带装备不足以应对更高海拔的寒冷天气,以及山上可能存在大型野生动物,我便决定留在板房里过夜。这里没有木柴,只有矿工遗留下来的木条子,为了做晚餐,我勉强用一把药锄劈碎木条。在高海拔地区,生火不易,一锅豆子更是煮得千辛万苦。
夜里气温骤降,我穿着衣服,裹着睡袋,外加两床棉被,也没有丝毫暖意。第二天早晨,出门一看,群山已被浓雾笼罩,能见度很低。我想等雾散后再出发,但情况越来越糟,不久,天就开始下雨,寒风也不停地刮着。我没法冒着恶劣的天气前行,只好一整天都待在狭小的板房内,靠写日记和听郭德纲的相声来打发时间。
第三天,天气依旧恶劣,雾气盘桓不去,雨水落在地上,很快就结成了冰。到下午时,天还开始飘雪,又一天被浪费了,而压缩饼干和馕也在这一天被消耗殆尽,没有干柴生火,也没法煮面条和豆子,我只能躺在木板床上,忍受着寒冷、头痛与孤独。我甚至感到了一丝绝望,那种无法排遣的无助感牢牢地揪住了我,让我感到挫败、失落……
4
矿区板房→3500米达坂 →赛里木湖
我依稀看到二十多米远的小河对岸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它四肢粗壮,体格健硕……“熊?”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
第四天清晨醒来,屋檐下、山崖上都挂着许多长长的冰凌,每根青草都被裹上了厚厚的冰层,整个大地像天然的冰工厂。不过,天终于放晴了,明亮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四周山峰的轮廓也都清晰可见。
我赶紧找来木头劈成碎片,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生火,费了很大工夫,才勉强煮开了一锅豆子,等不及熟透,我就将水和黄豆一并倒入保温壶,然后匆匆上路。
中午,我吃完豆子,却不知下一顿该怎么办。包里还有些无用的面条和豆子,却没有燃料来煮熟,让人沮丧。下午3点,我最后一次跨过已经很细的切德克苏河,转向东北方。
接下来,海拔开始大幅度提升,因为饥饿,我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一个小时后,我再次向东转道,开始翻越达坂。地图上原本和缓的山坡,在眼前却如此的陡峭,而且看不到顶。正常情况下,我也能应付,可是我饿着肚子,每走一步都感觉是在挣扎,而且走不了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我一边后悔自己没多带干粮,一边鞭策自己:一步,再一步……爬上达坂就好了……祸不单行的是,天开始飘雪,虽然不大,却是危险的信号,我必须抓紧时间,决不能留在雪山上过夜。
在这片荒凉、阴冷,连草都难以生长的地带,我看到许多淡紫色的花朵从石缝里开出来。层层叠叠的花瓣包裹着纤巧的金黄色花蕊,姿态娇美而不失优雅。它们看上去那么娇弱,却又那么顽强,成了我的榜样。 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我看到一支队伍从山坡上下来,我们都为彼此的偶遇而感到惊讶。这是一支由哈萨克族人和回族人组成的探矿队伍,我得到了他们的馈赠——一个大大的回族馍馍,对此我万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