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阳台打造“共享花园”三部曲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建花园、居民养殖、厨余垃圾再利用
  阳台上可以种菜养鱼,花园里可赏花赏景......理想中的“绿色一平米”改造即将变成现实。2015年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评为“健康促进社区”,在通过“绿色一平米”项目推广阳台、屋顶种菜的基础上,二郎巷社区升级改造二楼阳台,为居民重新打造近百平的“屋顶花园”,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
  重新打造“绿色一平米”
  今年3月初,“屋顶花园”改造正式从畅想环节进入了实操阶段。随着方案的启动,居民们的顾虑也多了起来。二郎巷社区及时召开居民议事会,一条条划去“顾虑项”,唤起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目前,已进入种植区域和绿化区域提档升级阶段。社区对“屋顶花园”的布局进行了调整,阳台划分成立体菜园、植物廊架等区域,集种植、赏景、科普等功能于一体,并且申报了党组织为民服务经费的居民自治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区居民开放,实施居民对绿色植物的种植与认领并进行打理,每天为蔬菜浇水、施肥。为了能够在寒冷的冬季收获新鲜的蔬菜,后续社区还将在屋顶搭建简易大棚,遇到低温天,还将对蔬菜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居民深度参与
  近日,辣椒、草莓等蔬果苗长势喜人,玫瑰、月季等花卉绿意盎然,还有一盆盆可爱的多肉植物……这是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阳台上的景象。这个端午假期,社工們一起动手,将“屋顶花园”打造成了“共享花园”,今后这里将成为居民沟通情感、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郎巷社区老年居民占比很大,许多人有种花种草的爱好。但是这里都是老旧小区,户型偏小,“向阳台要空间”的话,又会因为花盆滴落泥水等问题引起邻里纠纷。为此,二郎巷社区希望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共享花园”,由居民共同来管理,同时还能增进居民感情。为此,社工们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一趟趟跑花鸟市场,陆续买回桃蛋、玉蝶、观音莲等200多颗多肉植物,还买回许多适合盆栽的蔬果种子进行精心培育。此外,社工们还就地取材,利用前段时间小区环境改造时砍伐下来的竹子做了一个精致的花架。
  于是,他们把各种植物分门别类摆放好,贴上植物知识卡片,松土、施肥、浇水等工作也一样不落。“接下来,我们会邀请居民前来认领植物,每一盆植物上都贴上居民的名字,以后这里就是属于他们共同的花园了。”社工笑着说,社区还计划在阳台上安放木桌、藤椅,居民侍弄花草的时候,可以坐下来聊聊天、喝喝茶。
  厨余垃圾进去,花园肥料出来
  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共享花园”的角落里整齐摆放着10多个浅绿色的小桶。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厨余发酵堆肥桶,别看它们样子普通,“吃”起厨余垃圾可毫不含糊。堆肥桶用起来很简单,打开小桶,在垫板上倒入厨余垃圾,再撒上一层菌糠。三天以后,打开小桶下方阀门,就有液态肥流出来,用水稀释后可以浇花。而桶内的厨余垃圾则会发酵成固态肥,可以用来种花种草。整个小桶密封效果特别好,放在家里不会有难闻的味道。
  辖区多数都是老居民,很多人有种花种草的习惯,用了这种小桶,既能够有效解决居民生活中厨余垃圾处理问题,更能够有效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可谓一举两得。几天前,社区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居民演示了堆肥桶使用方法,不少居民很感兴趣,目前社区已经向部分居民发放了堆肥桶,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广下去。“我家里种了不少花,有了这个小桶,家里的剩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居民卢经平说,“如今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我们居民也要好好配合,为环境美化工作尽一份力。”
  今后,社区还将依托改造后的“共享花园”,开展各类种植主题活动,为喜欢种植的居民提供农耕劳作的场所,实现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同时,社区还将开设农耕、蔬菜等基础知识小课堂,组织辖区青少年参加耕读、种植、垃圾与旧物再应用等活动。
其他文献
垃圾分类听起来并不算复杂,但要在人群中实施起来,并保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它的针对对象细化到了每一个人,且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必须有改变、有妥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约3800余人,为让垃圾分类工作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开始了一场全面大行动。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服务”  有住宅15幢计1765户的虎池苑小区,常住居住人口约3800余人,今年5月8日正式启动“三
期刊
城市文明是什么?文明既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一座文明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安全的城市。特别是疫情之后,苏州各个辖区在城市治理上摆出了新态度。  端午前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发动社区、物业、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青年团员的联防联控力量,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在每个防盗门上张贴排查返苏四类人员告知书。各社区社工以网格为单位,与网格员和志愿者进行逐户排查
期刊
“老王,我家里电热水壶又坏了,我拿来你帮我看看吧。”“王师傅,你空了能上门来检查一下家里的电扇吗,怎么转起来风力那么小呢?”有事就找王明猷,已成为吴门桥街道象牙社区居民默认的生活解决办法。这是一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退休老人,更是大家眼中的“活雷锋”,多年来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乃至各式各样的家用物件,他喜欢修,别人有需要,他觉得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常年為居民修电器,不收分文还搭钱  做一件好事容易
期刊
作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手段,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  2016年初,苏州高新区启动了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以东部“实验链”品牌学校为主体,探索将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导入西部苏州科技城片区;2018年,高新区出台《苏州高新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确定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出首批4家教育集团,形成了东西部联动的优质教育资源集群
期刊
苏州人爱花,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是代代延续的民俗传承。农历二月花朝节,谷雨三朝看牡丹,农历六月珠兰茉莉花市……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与虎丘、山塘有关。  明代文人钱希言在诗中如此描绘人们在这里买花的热闹景象:“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  如今的虎丘,依旧繁花锦簇,魅力无限,但更鲜明的是在园艺背后彰显着的新时代文化魅力。端午节开幕的虎丘街道第
期刊
6月16日到19日,为期4天的2020盛泽时尚周暨第七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云展会,引来八方关注。短短几天时间里,以“丝韵东方,时尚盛泽”为主题的时尚盛宴乘风破浪,共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参加云展会,通过18个品牌发布秀、4场设计赛事、2场行业大咖高峰论坛。时尚创意与东方文化交相辉映,专业论坛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顶级设计师与新生代新锐设计师同台绽放,“丝绸古镇”向“时尚之都”华丽转身。  时尚盛
期刊
你试过用耳朵去聆听江南吗?当江南的文化幻化成音律,那沃野千里、湖河密布、山清水秀、粉墙黛瓦、流水烟雨……都汇聚成了最柔情的音符,展现着江南的典雅情趣。苏州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江南声音和独有的音乐文化。  苏州昆曲如同水乡之水,滋养着代代江南人  清钮琇《觚剩》说:“明崇祯末,流氛日炽……而大江以南,阻于天堑,民物晏如,方极声色之娱,吴门尤盛。”说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而北方和中原地区战争不断,那里的地
期刊
6月28日夜晚的观前街新艺广场上,一场“夜经济点亮繁华姑苏,红动力领航精彩平江”迎七一主题活动吸引住了许多人的脚步。党建“夜经济,红动力”、“四亮”行动、4个为民服务载体与2个夜经济服务项目集体亮相。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拙政园片区(平江街道)献上了一个特殊的“4+2”服务大礼包。  红色精神内核注入新“夜”态  夏季里的平江之夜,在人们的心中是与繁华联系在一起的。为服务夜经济,引领夜经济
期刊
舞台、高脚凳、麦克风,一个人,不煽情,不弘扬正能量,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笑,国内被称之为脱口秀的实际上是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  “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个白头发是遗传吗’,这个问题真的很蠢,难道你们黑头发不是遗传吗?”  话音未落,哄笑一堂。这里是苏州本土脱口秀组织——来噻喜剧的演出现场,100来人的小剧场,对来自各行各业的脱口秀演员们来讲,就是一个讲段子的修罗场,在这里,幽默
期刊
不限制文明创建工作的宽度、幅度与厚度,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新时代文明创建活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积极探索开展的“四则运算”工作方法,有效调动了广大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打造出了一支“街道带队引风貌、社区跟旗做模范”的有实干担当的队伍。将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传播榜样声音、弘扬时代旋律、开创文明业绩的“传声筒”与“加速器”,白洋湾街道致力于建设精神素质美、文化品德美、居住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