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助力追寻美好生活是其应有之义。新时代德育应思考美好生活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发现新时代德育植根于美好生活的鲜活素材,以追寻美好生活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助力创造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以落脚于美好生活实践为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构建美好生活育人机制,成为提升德育实效性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具体到社会微观单元,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家庭生活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由此,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学校德育内容在现实中难以充分展开。
1. 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劳动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评价机制主要围绕学生的各项考试科目拟定,在教育评价机制以外的因素则基本忽视。考试成绩的高低被认作是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深浅。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必须清晰的一点是,人的解放是从解放双手开始,进而是解放脑袋。如何实现科学文化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的一致,劳动实践是必要的桥梁和手段。
2. 强调个人成就,忽视集体共进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容易让人误以为成功是个人的成功,成功更多地源于个人努力。“集体意识被削弱了,个人主义日渐凸显”的现象蔓延至教育领域。如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针对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忽视“集体主义教育”弊端而发出的铿锵有力的批判。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是相互承接的,大学教育所显现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已初见端倪,能从中小学德育当中找到其发端之处。如何让学生从小树立集体意识,看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显得尤其重要。
3. 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面对相对和平的时代、物质较为充裕的时代,教育者应引导学生重视精神追求、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当优秀的革命传统的传承者。{1}当前的物质生活是由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所创造的,只看到当前的物质享受而忽视忆苦思甜,只着眼于当前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为祖国的明天奋斗的精神追求,是隔断“过去—现在—未来”“个人—社会—国家”关系的体现。{2}忽视精神追求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的否定。文明的传承,既包括物质文明的传承,也包括精神文明的传承,忽视精神追求将阻碍精神文明的传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重视精神追求,树立理想信念。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进行体认。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下,人们满足于温饱并展望小康社会。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目标基本达成,人们的需求开始超越“经济”“文化”两个传统领域,变得多样化。其次,在人们需求愈加丰富的今天,美好生活教育没有紧贴新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要加深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探索美好生活教育的育人机制,并付诸实践,提高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美好生活教育”是指通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系列课程,在帮助学生体悟美好生活丰富内涵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从小在热爱劳动和创造的过程中,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美好生活教育以“民族复兴
一、美好生活教育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具体到社会微观单元,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家庭生活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由此,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学校德育内容在现实中难以充分展开。
1. 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劳动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评价机制主要围绕学生的各项考试科目拟定,在教育评价机制以外的因素则基本忽视。考试成绩的高低被认作是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深浅。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必须清晰的一点是,人的解放是从解放双手开始,进而是解放脑袋。如何实现科学文化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的一致,劳动实践是必要的桥梁和手段。
2. 强调个人成就,忽视集体共进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容易让人误以为成功是个人的成功,成功更多地源于个人努力。“集体意识被削弱了,个人主义日渐凸显”的现象蔓延至教育领域。如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针对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忽视“集体主义教育”弊端而发出的铿锵有力的批判。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是相互承接的,大学教育所显现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已初见端倪,能从中小学德育当中找到其发端之处。如何让学生从小树立集体意识,看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显得尤其重要。
3. 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面对相对和平的时代、物质较为充裕的时代,教育者应引导学生重视精神追求、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当优秀的革命传统的传承者。{1}当前的物质生活是由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所创造的,只看到当前的物质享受而忽视忆苦思甜,只着眼于当前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为祖国的明天奋斗的精神追求,是隔断“过去—现在—未来”“个人—社会—国家”关系的体现。{2}忽视精神追求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的否定。文明的传承,既包括物质文明的传承,也包括精神文明的传承,忽视精神追求将阻碍精神文明的传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重视精神追求,树立理想信念。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进行体认。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下,人们满足于温饱并展望小康社会。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目标基本达成,人们的需求开始超越“经济”“文化”两个传统领域,变得多样化。其次,在人们需求愈加丰富的今天,美好生活教育没有紧贴新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要加深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探索美好生活教育的育人机制,并付诸实践,提高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美好生活教育的界定
“美好生活教育”是指通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系列课程,在帮助学生体悟美好生活丰富内涵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从小在热爱劳动和创造的过程中,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美好生活教育以“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