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导学案”,一般来说,就是教师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学内容。换个说法,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其真正用意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这一理念正好符合地理新课标提出的“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陈旧低效方式,倡导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在许多学校运用的风生水起,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导学案好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现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谈几点利弊。
一、导学案教学优势
1.从学生方面来说
(1)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使学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学生根据导学案对于学习过程非常明确。第一步,依导学案自学。学生上课前依据导学案阅读地理教材,进行自学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第二步,开展自学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在批阅预习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读图、思考和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第三步,利用学法解惑。学生在导学案中学法的指导下,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活动完成学法指导作业,疑难问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惑。第四步,开展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第五步,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训练,进行知识归纳,就能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指导能力。
导学案中的典型例题分析给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学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地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使用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再加上课前做好了充分预习,在课堂上就能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让团体合作得以高效落实。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抓住学习的种难点,这样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中来。
2.从教师方面来说
(1)导学案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众长于一身。教师参考导学案备课和使用导学案教学即省时,又能抓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还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是受益颇多。
(2)教师通过检查和批改导学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面掌握情况,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利用导学案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注重每节课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传授,讲练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根据辩证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导学案虽然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
二、导学案教学弊端
1.导学案的预习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担”。
导学案的预习作业必然需要课前花时间去准备、去思考,以我们目前使用的导学案来看,要完成预习作业至少需要10分钟。我们地理学科目前只要求等级不要求分数,地位和其他科相比成了“副科”,这样无形中就是和其他考试学科争时间,给学生造成有“虎口夺食”的感觉,学生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造成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忍痛割爱拿出课堂前10分钟让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2.导学案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
学生认为掌握导学案就掌握了学习的秘诀,因为导学案上几乎包含了所有要记的知识点,自己只需要记忆导学案就可以了,对于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置之不理,不做笔记,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所以在课堂上我只好不时的提醒学生做笔记。
3.导学案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我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同样的题目能力强的同学两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能力差的同学来说需要五分钟或更长,甚至对于个别同学还要经过详细讲解。因此,对于一份同样的导学案就会出现这样一中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吃不下”以及“营养不良”。对于这种情况我一直在反思,力图在教学设计中找到最佳方法,扭转这种局面。
4.导学案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导学案的问题是教师深入思考设置的,教师设置的越全面,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就越缺乏,学生越依靠导学案,就越会失去发现问题能力,沦为导学案的奴隶,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深入探究。
5.导学案忽视了学生情感渗透。
导学案的课堂模式主要是体现在导入、学习、展示、练习,在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比如在讲述台湾时,学生从导学案中掌握了台湾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但导学案中并没有涉及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体现爱国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补充,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
总之,导学案既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既然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就要想法改进。尽量做到既能疏导学生找出重难点问题,又能展开合作探究,还不失去创造性和想象力,找到最佳契合点,化不利之“刃”为有利之“刃”,把导学案真正运用的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丰县套楼初级中学)
一、导学案教学优势
1.从学生方面来说
(1)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使学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学生根据导学案对于学习过程非常明确。第一步,依导学案自学。学生上课前依据导学案阅读地理教材,进行自学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第二步,开展自学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在批阅预习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读图、思考和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第三步,利用学法解惑。学生在导学案中学法的指导下,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活动完成学法指导作业,疑难问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惑。第四步,开展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第五步,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训练,进行知识归纳,就能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指导能力。
导学案中的典型例题分析给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学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地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导学案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使用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再加上课前做好了充分预习,在课堂上就能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让团体合作得以高效落实。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抓住学习的种难点,这样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中来。
2.从教师方面来说
(1)导学案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众长于一身。教师参考导学案备课和使用导学案教学即省时,又能抓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还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是受益颇多。
(2)教师通过检查和批改导学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面掌握情况,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利用导学案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注重每节课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传授,讲练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根据辩证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导学案虽然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
二、导学案教学弊端
1.导学案的预习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担”。
导学案的预习作业必然需要课前花时间去准备、去思考,以我们目前使用的导学案来看,要完成预习作业至少需要10分钟。我们地理学科目前只要求等级不要求分数,地位和其他科相比成了“副科”,这样无形中就是和其他考试学科争时间,给学生造成有“虎口夺食”的感觉,学生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造成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忍痛割爱拿出课堂前10分钟让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2.导学案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
学生认为掌握导学案就掌握了学习的秘诀,因为导学案上几乎包含了所有要记的知识点,自己只需要记忆导学案就可以了,对于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置之不理,不做笔记,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所以在课堂上我只好不时的提醒学生做笔记。
3.导学案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我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同样的题目能力强的同学两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能力差的同学来说需要五分钟或更长,甚至对于个别同学还要经过详细讲解。因此,对于一份同样的导学案就会出现这样一中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吃不下”以及“营养不良”。对于这种情况我一直在反思,力图在教学设计中找到最佳方法,扭转这种局面。
4.导学案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导学案的问题是教师深入思考设置的,教师设置的越全面,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就越缺乏,学生越依靠导学案,就越会失去发现问题能力,沦为导学案的奴隶,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深入探究。
5.导学案忽视了学生情感渗透。
导学案的课堂模式主要是体现在导入、学习、展示、练习,在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比如在讲述台湾时,学生从导学案中掌握了台湾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但导学案中并没有涉及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体现爱国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补充,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
总之,导学案既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既然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就要想法改进。尽量做到既能疏导学生找出重难点问题,又能展开合作探究,还不失去创造性和想象力,找到最佳契合点,化不利之“刃”为有利之“刃”,把导学案真正运用的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丰县套楼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