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将不仅仅为了纪念与凭吊,更是在这片重生之地上释放心灵,发现生活......
“砍杩槎,放水啰!”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和激动人心的号子声,只见岷江之水从千峰万壑的山峦中奔涌而下……2011年4月5日,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隆重开幕。
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江水,还有都江堰——中国唯一一座以古代水利设施而闻名的城市。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用2200多年历史的底蕴协同63万都江堰市群众的信心和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关切和支持下,展现出灾后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未来五年内,都江堰还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最终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到那时,这里将成为全世界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震后都江堰更加美丽
灌口镇,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古镇。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味的古城,在绿翠浸润的古城里,飞檐、乌瓦、苍穹、白墙、青山、绿水……好一幅水墨山水图。
一幢幢建筑古色古香、一条条青石板路厚重结实。杨柳河里碧波荡漾,岷江畔的幸福路也溪流潺潺,流光溢彩。远处的松茂古道游人络绎不绝,玉垒雄关也横亘在视野中。这种从历史深处浮动起来的美,让你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就此停下匆忙的脚步,洗却都市的繁忙,放慢自己,放低自己,也放松自己。
灌口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邑,被誉为“川西锁钥,蜀之屏障”。1898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对都江堰(当时叫灌县)的游历记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百年前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她说,从成都到灌县的大路,自己走了3次,从6座美丽的牌坊下面穿过,牌坊非常精巧,装饰在松软的灰色砂岩上,堪称绝美的深浮雕。这里还是与藏族贸易的一大中心。
一批外国游客簇拥在南桥上,凭栏眺望。远处,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烟雨悄然朦胧了江边村落。老外们谁都没有说话,就那样一直静静站着,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绪格外宁静,心灵格外澄清。
都江堰市社科联副主席赵文军感慨道,未来,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将不仅仅为了纪念与凭吊,而是在这片重生之地上释放心灵,发现生活,这才是游客们追逐的永恒主题。
从翠月湖到青城山,从青城山到龙池森林公园,虽是早春,空气中夹带着些许寒意,但记者还是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
在青城山,记者碰到一批香港游客,“我和太太在地震之前来过,这次是专门来看看都江堰灾后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呀!比震前更加美丽了。”
灾后虹口风景旅游区恢复重建咋样?记者决定前往一探。从二王庙溯溪而上,沿途遍布乡村酒店和各种风情的乡村别墅。如果你居住其间,能充分体验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生活。用青山绿水“洗”眼睛,用负氧离子“洗”肺,用蛙鸣蝉噪鸡鸣犬吠“洗”耳朵,用农家菜、老腊肉、三文鱼“洗”肠胃……好一个畅快淋漓,清幽惬意。
虹口镇党委副书记许钢告诉记者,如今,除了体验必选项目“虹口漂流”之外,游客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下午就往回赶,因为,灾后重建之后,这里将有更多的新鲜体验、更多别样风情。你可以玩一把山地运动的惊险刺激,在这里攀岩、穿越、露营、骑车,溪降将把你带入尖叫的峰顶,说不定还能与当年闯入城区的大熊猫“盛林一号”意外邂逅。“我们打造的高原欢乐河谷今年就会与游客见面,到时候,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沙滩排球和沙滩卡丁车带来的乐趣。”
一次高起点的“起跳”
都江堰市因水而兴、因堰成名,历来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然而,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一度游人如织的都江堰遭到严重打击。
地震前,旅游业是都江堰民生产业、支柱产业,直接吸纳了20余万人就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已占到都江堰市GDP的51.3%。旅游业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形象和品牌,重建和恢复旅游业对于这座古城来说显得格外紧迫。
然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地恢复和原样建设,而是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因此,搞好规划十分重要。
2008年9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完成,一个更加科学的城乡体系轮廓显现: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相结合,突出山、水、城、田、林、堰特色,形成若干风情旅游小镇、新型旅游村落。
其中,根据《都江堰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乡村旅游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三区一带”,即: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区、城市田园养生度假区和山地乡村度假区和农业产业观光带。
按照总体目标,到2015年,都江堰市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届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拉动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亿元。
接下来,都江堰将着力打造以两个5A级景区(青城山、都江堰)、8个4A级景区和8个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为支撑的旅游全域发展格局,在2010年完成青城山、都江堰两个景区古建筑群修复重建、水文化博物馆重建和游客中心、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和遗产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在2012年建成道教文化、水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
在2011年,将建成虹口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深溪沟国家地震遗址公园,完成虹口漂流4A級景区创建;建成玉堂大熊猫主题公园、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等级旅游区,加快建设堰上青城、天下青城等商业运动休闲项目。到2012年,还将建成大观茶坪—红梅—桃源乡村旅游区和青城湖旅游区两个4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都江堰在“特”字上做足文章。都江堰市拥有悠久的长寿文化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打造中国式养生基地的理想之处。目前正大力引进以道文化研究、道教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为题材的项目,建设以养生为特色的道文化深度体验区,塑造“青山塑形、养生载道”的国际青城。
2010年,都江堰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全年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20%、21%,旅游产业快速提升。
都江堰会成为第二个丽江么
1996年,云南丽江经历了一场地震,但随后丽江市成功地将灾难变成了发展的契机,率先开启了中国休闲旅游新时代,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2年后,另一场地震让都江堰也走上了这样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
“我们有信心在5年之内实现建立国际旅游城市这个目标。”成都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未来5年,都江堰要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城市规划,国际化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丽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都江堰市旅游局副局长严晓霞告诉本刊记者,都江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有很多优势,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在国家级层面上,又有龙池国家森林资源,龙池虹口生态保护区。“我们有国家风景名胜区,有旅游5A、4A景区,在未来5年中,都江堰将围绕这些旅游资源,按照国际旅游标准、要求进行开发利用。”
是的,川西锁钥、千古堰城,至柔的水,本真的山,古朴的堰,传奇的道学和神秘的功夫,汇集于此。仅仅就这,那也是绝对无法复制的优势了。
严晓霞说,选定“国际旅游城市”这条路,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据可依。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来对“国际旅游城市”进行认定,创建只能靠摸索。
“没有轮廓,我们就自己来勾一个轮廓。”都江堰梳理出一套“国际旅游城市”认定标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将报请省市及中央专家进行认证。在都江堰市看来,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的一份子,都江堰有义务放手一试。
“我们制定出了标准,比如五星级酒店要5家以上,民众的外语普及率要达到35%,境外游客要占常住人口的80%以上……”
严晓霞告诉记者,现在,都江堰已经有了国际化的资源和国际化的知名度,灾后恢复重建时多国专家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管理,也让都江堰有了国际化的参与。前不久,都江堰也开始与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招商洽谈。通过引进国际医疗机构,与国际保险公司签署相关文件,就能在医疗保险上与国际体系 “无缝对接”,避免外籍游客在都江堰看病回国却无法报销医疗保险的尴尬。全球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瑞士凯撒里兹酒店管理学院也将到都江堰开设办学机构,一批五星级酒店频频考察都江堰……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客人来这里度假旅游,他们已经在新加坡建立了形象推广站,并将积极地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设立都江堰旅游形象推广店,加大在主要入境游市场客源地的客源组织和拓展销售。“在现已签约新增韩国客源10000人次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欧洲、北美等客源地市场,力争今年入境游客突破2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
怀揣“国际旅游城市”梦想,都江堰一路走来,神采飞扬。
“砍杩槎,放水啰!”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和激动人心的号子声,只见岷江之水从千峰万壑的山峦中奔涌而下……2011年4月5日,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隆重开幕。
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江水,还有都江堰——中国唯一一座以古代水利设施而闻名的城市。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用2200多年历史的底蕴协同63万都江堰市群众的信心和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关切和支持下,展现出灾后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未来五年内,都江堰还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最终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到那时,这里将成为全世界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震后都江堰更加美丽
灌口镇,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古镇。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味的古城,在绿翠浸润的古城里,飞檐、乌瓦、苍穹、白墙、青山、绿水……好一幅水墨山水图。
一幢幢建筑古色古香、一条条青石板路厚重结实。杨柳河里碧波荡漾,岷江畔的幸福路也溪流潺潺,流光溢彩。远处的松茂古道游人络绎不绝,玉垒雄关也横亘在视野中。这种从历史深处浮动起来的美,让你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就此停下匆忙的脚步,洗却都市的繁忙,放慢自己,放低自己,也放松自己。
灌口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邑,被誉为“川西锁钥,蜀之屏障”。1898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对都江堰(当时叫灌县)的游历记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百年前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她说,从成都到灌县的大路,自己走了3次,从6座美丽的牌坊下面穿过,牌坊非常精巧,装饰在松软的灰色砂岩上,堪称绝美的深浮雕。这里还是与藏族贸易的一大中心。
一批外国游客簇拥在南桥上,凭栏眺望。远处,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烟雨悄然朦胧了江边村落。老外们谁都没有说话,就那样一直静静站着,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绪格外宁静,心灵格外澄清。
都江堰市社科联副主席赵文军感慨道,未来,远道而来的人们在此“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将不仅仅为了纪念与凭吊,而是在这片重生之地上释放心灵,发现生活,这才是游客们追逐的永恒主题。
从翠月湖到青城山,从青城山到龙池森林公园,虽是早春,空气中夹带着些许寒意,但记者还是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
在青城山,记者碰到一批香港游客,“我和太太在地震之前来过,这次是专门来看看都江堰灾后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呀!比震前更加美丽了。”
灾后虹口风景旅游区恢复重建咋样?记者决定前往一探。从二王庙溯溪而上,沿途遍布乡村酒店和各种风情的乡村别墅。如果你居住其间,能充分体验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生活。用青山绿水“洗”眼睛,用负氧离子“洗”肺,用蛙鸣蝉噪鸡鸣犬吠“洗”耳朵,用农家菜、老腊肉、三文鱼“洗”肠胃……好一个畅快淋漓,清幽惬意。
虹口镇党委副书记许钢告诉记者,如今,除了体验必选项目“虹口漂流”之外,游客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下午就往回赶,因为,灾后重建之后,这里将有更多的新鲜体验、更多别样风情。你可以玩一把山地运动的惊险刺激,在这里攀岩、穿越、露营、骑车,溪降将把你带入尖叫的峰顶,说不定还能与当年闯入城区的大熊猫“盛林一号”意外邂逅。“我们打造的高原欢乐河谷今年就会与游客见面,到时候,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沙滩排球和沙滩卡丁车带来的乐趣。”
一次高起点的“起跳”
都江堰市因水而兴、因堰成名,历来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然而,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一度游人如织的都江堰遭到严重打击。
地震前,旅游业是都江堰民生产业、支柱产业,直接吸纳了20余万人就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已占到都江堰市GDP的51.3%。旅游业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形象和品牌,重建和恢复旅游业对于这座古城来说显得格外紧迫。
然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地恢复和原样建设,而是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因此,搞好规划十分重要。
2008年9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完成,一个更加科学的城乡体系轮廓显现: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相结合,突出山、水、城、田、林、堰特色,形成若干风情旅游小镇、新型旅游村落。
其中,根据《都江堰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乡村旅游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三区一带”,即: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区、城市田园养生度假区和山地乡村度假区和农业产业观光带。
按照总体目标,到2015年,都江堰市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届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拉动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亿元。
接下来,都江堰将着力打造以两个5A级景区(青城山、都江堰)、8个4A级景区和8个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为支撑的旅游全域发展格局,在2010年完成青城山、都江堰两个景区古建筑群修复重建、水文化博物馆重建和游客中心、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和遗产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在2012年建成道教文化、水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
在2011年,将建成虹口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深溪沟国家地震遗址公园,完成虹口漂流4A級景区创建;建成玉堂大熊猫主题公园、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等级旅游区,加快建设堰上青城、天下青城等商业运动休闲项目。到2012年,还将建成大观茶坪—红梅—桃源乡村旅游区和青城湖旅游区两个4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都江堰在“特”字上做足文章。都江堰市拥有悠久的长寿文化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打造中国式养生基地的理想之处。目前正大力引进以道文化研究、道教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为题材的项目,建设以养生为特色的道文化深度体验区,塑造“青山塑形、养生载道”的国际青城。
2010年,都江堰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全年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20%、21%,旅游产业快速提升。
都江堰会成为第二个丽江么
1996年,云南丽江经历了一场地震,但随后丽江市成功地将灾难变成了发展的契机,率先开启了中国休闲旅游新时代,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2年后,另一场地震让都江堰也走上了这样一条跨越发展的道路。
“我们有信心在5年之内实现建立国际旅游城市这个目标。”成都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未来5年,都江堰要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城市规划,国际化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丽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都江堰市旅游局副局长严晓霞告诉本刊记者,都江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有很多优势,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在国家级层面上,又有龙池国家森林资源,龙池虹口生态保护区。“我们有国家风景名胜区,有旅游5A、4A景区,在未来5年中,都江堰将围绕这些旅游资源,按照国际旅游标准、要求进行开发利用。”
是的,川西锁钥、千古堰城,至柔的水,本真的山,古朴的堰,传奇的道学和神秘的功夫,汇集于此。仅仅就这,那也是绝对无法复制的优势了。
严晓霞说,选定“国际旅游城市”这条路,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据可依。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来对“国际旅游城市”进行认定,创建只能靠摸索。
“没有轮廓,我们就自己来勾一个轮廓。”都江堰梳理出一套“国际旅游城市”认定标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将报请省市及中央专家进行认证。在都江堰市看来,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的一份子,都江堰有义务放手一试。
“我们制定出了标准,比如五星级酒店要5家以上,民众的外语普及率要达到35%,境外游客要占常住人口的80%以上……”
严晓霞告诉记者,现在,都江堰已经有了国际化的资源和国际化的知名度,灾后恢复重建时多国专家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管理,也让都江堰有了国际化的参与。前不久,都江堰也开始与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招商洽谈。通过引进国际医疗机构,与国际保险公司签署相关文件,就能在医疗保险上与国际体系 “无缝对接”,避免外籍游客在都江堰看病回国却无法报销医疗保险的尴尬。全球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瑞士凯撒里兹酒店管理学院也将到都江堰开设办学机构,一批五星级酒店频频考察都江堰……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客人来这里度假旅游,他们已经在新加坡建立了形象推广站,并将积极地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设立都江堰旅游形象推广店,加大在主要入境游市场客源地的客源组织和拓展销售。“在现已签约新增韩国客源10000人次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欧洲、北美等客源地市场,力争今年入境游客突破2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
怀揣“国际旅游城市”梦想,都江堰一路走来,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