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数学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解题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若数学教学只停留在“公式”的表面,丢失了支撑“公式”的数学思想,将难以让学生由此及彼。下面,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面的一些尝试。
设置热点,激活思想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需要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在这一课中,不管烙几张饼,实际都是烙“2张饼”与烙“3张饼”的方法组合。如果直接将“烙3张饼”抛给学生,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难倒了。因此,笔者先以“烙2张饼”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断1】:体会烙2张饼
生1:锅里每次只能烙2张饼。
生2:饼的两面都要烙,而且每面要烙3分钟。
师:那么烙2张饼最少要用几分钟?
生3:烙2张饼最少要用6分钟。
学生在动手中,愉悦地感受着蕴含在烙饼问题里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计算方法。
寻找基点,优化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样,要经历顺应、同化的过程,要实现从旧平衡向新平衡的转化。但是这一转化更多的是一个内在的、主动参与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学习活动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当依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积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也是优化思想的基础点。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先组织学生操作探究,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再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组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经历“3张饼”的烙法优化的过程,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
【教学片断2】:烙3张饼的最少用时
师:刚才我们光顾着给小女孩和妈妈烙饼,忘了给爸爸烙了。现在一家三口,每人1张饼,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1:烙3张饼需要9分钟。
生2:烙3张饼需要12分钟。
师:在每个同学的学具袋里有3张饼,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烙烙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烙3张饼最少需要用9分钟的结论。四年级的学生,数学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应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创设实践操作平台,从而使他们经历数学的抽象过程,在动手操作中真正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在烙饼的过程中优化数学思想。
抓住关键,争辩思想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实现,每每他们在关键点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一次思维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的跨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境界。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表现出一定的递进性。而数学思想的教学需要在“辩论”中层层深入,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引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争辩中形成内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3】:烙5张饼的思考
师:有了刚才的几种烙饼经验,你能想到烙5张饼的最少用时吗?
生1:2+3烙法。
师:在我欣喜之时,有学生突然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烙法。这种烙法应是最简单用时最少的方法了,怎么还会有不同的烙法?
生2:可以按照刚才烙3张饼的“交替法”烙。
师:这位学生的烙法所用时间也是最短的,符合本课“烙饼问题”锅中不能有时间空余的优化思想。你的方法所用时间和前面同学是一样的,你也找到了烙5张饼用时最少的方法。
生3:第二位同学的方法对是对,但好像比第一位同学的方法复杂了些。
师:从操作的角度考虑,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优化。
有了之前烙2张、3张、4张饼的思考实践,学生对烙饼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烙5张饼,学生的思维在有依托的同时又会充满个性。因此,才有了第二位学生的“突然”表现,更有了大家的积极“讨论”。学生各自体验到的数学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完善,学生烙饼问题的数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优化。
梳理归宿,理清思想
离开了数学思想指导的数学方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应深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在“综合应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实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如果仅止于例题的教学显然是单薄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将学习推向纵深,由此及彼激活思维。为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落实在不同的、变式的情境中,使学生领悟优化思想,渗透统筹思想,学习潜藏在烙饼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4】:研究稍复杂烙饼问题
课件出示:张大妈的锅一次能烙10张饼,现在有个客人想买15张饼,要求张大妈10分钟内烙好,张大妈能做到吗?
师:请解释一下烙饼的方法。
生:张大妈能做到。可以把5张饼当作一个大饼,15张饼就相当于3个大饼,所以只要烙3次(3×3=9分钟)。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其实,“烙饼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优化的思想,树立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此题作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延伸,旨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通过“烙饼问题”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烙饼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实现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需要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这节课的教学也许会带给人们一些启发。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设置热点,激活思想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需要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在这一课中,不管烙几张饼,实际都是烙“2张饼”与烙“3张饼”的方法组合。如果直接将“烙3张饼”抛给学生,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难倒了。因此,笔者先以“烙2张饼”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断1】:体会烙2张饼
生1:锅里每次只能烙2张饼。
生2:饼的两面都要烙,而且每面要烙3分钟。
师:那么烙2张饼最少要用几分钟?
生3:烙2张饼最少要用6分钟。
学生在动手中,愉悦地感受着蕴含在烙饼问题里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计算方法。
寻找基点,优化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样,要经历顺应、同化的过程,要实现从旧平衡向新平衡的转化。但是这一转化更多的是一个内在的、主动参与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学习活动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当依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积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也是优化思想的基础点。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先组织学生操作探究,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再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组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经历“3张饼”的烙法优化的过程,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
【教学片断2】:烙3张饼的最少用时
师:刚才我们光顾着给小女孩和妈妈烙饼,忘了给爸爸烙了。现在一家三口,每人1张饼,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1:烙3张饼需要9分钟。
生2:烙3张饼需要12分钟。
师:在每个同学的学具袋里有3张饼,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烙烙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烙3张饼最少需要用9分钟的结论。四年级的学生,数学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应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创设实践操作平台,从而使他们经历数学的抽象过程,在动手操作中真正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在烙饼的过程中优化数学思想。
抓住关键,争辩思想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实现,每每他们在关键点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一次思维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的跨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境界。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表现出一定的递进性。而数学思想的教学需要在“辩论”中层层深入,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引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争辩中形成内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3】:烙5张饼的思考
师:有了刚才的几种烙饼经验,你能想到烙5张饼的最少用时吗?
生1:2+3烙法。
师:在我欣喜之时,有学生突然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烙法。这种烙法应是最简单用时最少的方法了,怎么还会有不同的烙法?
生2:可以按照刚才烙3张饼的“交替法”烙。
师:这位学生的烙法所用时间也是最短的,符合本课“烙饼问题”锅中不能有时间空余的优化思想。你的方法所用时间和前面同学是一样的,你也找到了烙5张饼用时最少的方法。
生3:第二位同学的方法对是对,但好像比第一位同学的方法复杂了些。
师:从操作的角度考虑,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优化。
有了之前烙2张、3张、4张饼的思考实践,学生对烙饼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烙5张饼,学生的思维在有依托的同时又会充满个性。因此,才有了第二位学生的“突然”表现,更有了大家的积极“讨论”。学生各自体验到的数学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完善,学生烙饼问题的数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优化。
梳理归宿,理清思想
离开了数学思想指导的数学方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应深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在“综合应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实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如果仅止于例题的教学显然是单薄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将学习推向纵深,由此及彼激活思维。为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落实在不同的、变式的情境中,使学生领悟优化思想,渗透统筹思想,学习潜藏在烙饼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4】:研究稍复杂烙饼问题
课件出示:张大妈的锅一次能烙10张饼,现在有个客人想买15张饼,要求张大妈10分钟内烙好,张大妈能做到吗?
师:请解释一下烙饼的方法。
生:张大妈能做到。可以把5张饼当作一个大饼,15张饼就相当于3个大饼,所以只要烙3次(3×3=9分钟)。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其实,“烙饼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优化的思想,树立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此题作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延伸,旨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通过“烙饼问题”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烙饼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实现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需要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这节课的教学也许会带给人们一些启发。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