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的科研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改变观念、创新服务机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优质管理平台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入手,详细地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措施,希望对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措施一、引言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措施,高校科研管范围十分广泛,其涉及项目确立、科研投入、科研转出以及成果应用等,高校建设要想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不但需要在科研工作上有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飞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组织方式、管理体制、奖励机制以及科技评价体系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而科研管理工作又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因此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从高校当前的科研管理理念来分析,其相对比较落后且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高校在科研管理上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管理方式只是为规章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而且一味地重视科研人员严格服从,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缺失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
2.教育管理和科技管理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属于国家科技部管理,而科研机构的教育工作则属于教育部管理,虽然明确规定高校的科研组织属于教育管理,但是在大学之外进行的科研却处于科技部,因此在高校科研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这两个部门必然在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方面产生竞争和矛盾,两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方式在高校科研创新发展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极易造成科研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所以必须构建全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来协调教育管理和科研管理之间的矛盾。
3.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的科研机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管理,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之间的科研机构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难以组建全面的、优秀的科研团队,因此也就难以完成社会当前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高校科研机构对社会前沿性课题研究的能力,除了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缺乏市场信心的引导,多数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成果经鉴定环节,并不重视经科研成果转为市场价值,这就形成了当前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等局面,而且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并没有经费的管理权限,制定奖励机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
三、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措施
1.培养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对该成果具有独特的使用权利,而高校作为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应该具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但是我国科研部门明确规定科技成果需要遵守知识共享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削弱了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产权的保护意识,因此必须消除这种传统的观念,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引导我姑高校科研人员逐渐建立产权保护意识,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这种全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
2.完善科研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的科研团队,并完善高校科研队伍的知识结构,对不同院系的科研人员进行重新的调配,打破原来院系分家的独立局面,并吸收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拥有文理较差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改变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现状,从根本上来讲是减少管理组织体制的中间层次,将基本的决策权和信息处理权下放给基层的科研人员,有科研人员自行决定知识和信息是否共享,而科研机构的高层负责制定战略性管理决策,横向加深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配置。
其次,结合本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要深入挖掘学科前沿领头人的作用,并将其确定为青年学术人才的带头人,要依靠学科骨干教师的广泛力量,支持他们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建立一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提升的科研团队。要破除高校当前存在的教育和科研两分离的现状,并将科研信息传输至教学工作中,培养最新最全的科技人员,而科研信息在教育中得到验证之后反馈给科研人员,实现教育和科研水平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
高校发展科研事业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因此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实际的产品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校科研创新管理中必须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虽然多数高校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但是针对此问题的尝试也仅仅停留在校内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交流平台,而且并没有系统性的指导,只是在高校内部实现了转化和交流,并没有对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在该平台之下进一步建立多个子系统,例如: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科研项目跟踪管理平台、科研信息交流管理平台等,以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的形式简化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进而实现对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四、结束语
当下社会之所以被称为知识经济的社会,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大众化,而且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元素,所以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者要站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地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高校科研的建设方式和内容,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把握好高校科研创新管理的机遇,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邹道标,陈虹,张昊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02):42-45.
[2]李志刚,张吉军,苟建林.论当代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效率提升[J].广州大学学报,2011,(02):31-34.
[3]束军意.论高校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108-111.
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措施一、引言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措施,高校科研管范围十分广泛,其涉及项目确立、科研投入、科研转出以及成果应用等,高校建设要想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不但需要在科研工作上有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飞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组织方式、管理体制、奖励机制以及科技评价体系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而科研管理工作又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因此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从高校当前的科研管理理念来分析,其相对比较落后且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高校在科研管理上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管理方式只是为规章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而且一味地重视科研人员严格服从,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缺失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
2.教育管理和科技管理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属于国家科技部管理,而科研机构的教育工作则属于教育部管理,虽然明确规定高校的科研组织属于教育管理,但是在大学之外进行的科研却处于科技部,因此在高校科研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这两个部门必然在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方面产生竞争和矛盾,两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方式在高校科研创新发展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极易造成科研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所以必须构建全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来协调教育管理和科研管理之间的矛盾。
3.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的科研机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管理,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之间的科研机构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难以组建全面的、优秀的科研团队,因此也就难以完成社会当前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高校科研机构对社会前沿性课题研究的能力,除了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缺乏市场信心的引导,多数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成果经鉴定环节,并不重视经科研成果转为市场价值,这就形成了当前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等局面,而且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并没有经费的管理权限,制定奖励机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
三、高校科研创新管理措施
1.培养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对该成果具有独特的使用权利,而高校作为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应该具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但是我国科研部门明确规定科技成果需要遵守知识共享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削弱了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产权的保护意识,因此必须消除这种传统的观念,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引导我姑高校科研人员逐渐建立产权保护意识,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这种全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
2.完善科研创新管理手段
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的科研团队,并完善高校科研队伍的知识结构,对不同院系的科研人员进行重新的调配,打破原来院系分家的独立局面,并吸收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拥有文理较差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要改变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现状,从根本上来讲是减少管理组织体制的中间层次,将基本的决策权和信息处理权下放给基层的科研人员,有科研人员自行决定知识和信息是否共享,而科研机构的高层负责制定战略性管理决策,横向加深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配置。
其次,结合本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要深入挖掘学科前沿领头人的作用,并将其确定为青年学术人才的带头人,要依靠学科骨干教师的广泛力量,支持他们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建立一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提升的科研团队。要破除高校当前存在的教育和科研两分离的现状,并将科研信息传输至教学工作中,培养最新最全的科技人员,而科研信息在教育中得到验证之后反馈给科研人员,实现教育和科研水平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
高校发展科研事业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因此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实际的产品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高校科研创新管理中必须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虽然多数高校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但是针对此问题的尝试也仅仅停留在校内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交流平台,而且并没有系统性的指导,只是在高校内部实现了转化和交流,并没有对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在该平台之下进一步建立多个子系统,例如: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科研项目跟踪管理平台、科研信息交流管理平台等,以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的形式简化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进而实现对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四、结束语
当下社会之所以被称为知识经济的社会,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大众化,而且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元素,所以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者要站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地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高校科研的建设方式和内容,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把握好高校科研创新管理的机遇,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邹道标,陈虹,张昊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02):42-45.
[2]李志刚,张吉军,苟建林.论当代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效率提升[J].广州大学学报,2011,(02):31-34.
[3]束军意.论高校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