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策略选择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a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外贸出口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不堪重负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小企业要“合”、“精”、“创”。
  【关键词】政府;企业;经济形式;策略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2.2%,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连续第七个季度放缓,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外贸出口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不堪重负等瓶颈,这让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作出怎样的战略选择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宏观经济尚未触底
  最近,大家都在思考:我国的宏观经济是否已经触底了?很多专家和媒体在讲,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到了企稳回升的阶段,已经触底了。我们认为,虽然可以这么讲,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经济下行的时候,这是一种鼓舞大家信心的说法。但是,如果要从深层次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导致中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下行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出口受阻,整个世界经济状况仍然处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境况,而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占我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这就导致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出现连续下行的状况。另一方面,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总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说: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在外部需求上去。所以我们还应该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但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这个基本方针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提出来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盘点一下,这个基本方针,这十几年来虽然是有进步、有成绩,但是却缺少实质性进步、缺少根本性的成就,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是面临这个问题。总之,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甚至到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性原因还是由于我们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进展导致的。
  (二)外贸出口不容乐观
  在9月份的时候,我国的外贸出口额为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4.71%,大家普遍感觉比较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企稳回升的阶段。但是我并不赞成这个乐观,因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外贸出口下行的幅度确实比较大。今年4月份,我国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是4.9%,而2011年4月份这一数据是29.9%,一年期间,我国的外贸出口从29.9%降到4.9%,七月份的数据更令我们焦急了,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外贸出口仅仅增长1%。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从7月份的1%到9月份的9.9%,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但是,我认为9.9%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世界经济已经复苏,更不能代表我们的出口,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有了根本的转变。就2012年全年来看,我认为,实现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0%的目标的难度仍然巨大。
  (三)通胀风险仍然很大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CPI增幅一直往下走,截止到9月份,CPI同比增长已经达到1.9%的低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对通胀的风险高枕无忧了呢?我们认为还不能。虽然9月份的CPI增幅为1.9%,1到9月份平均CPI增幅为2.8%,但是CPI增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整个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出现暴涨,从而减弱了我们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另外,由于中国粮食今年再次丰收,实现了“九连增”的伟大创举。所谓“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粮食产量的“九连增”为我国物价稳定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原因,是由于今年以来,我国食品供给能力增加,从而使得过去导致物价上涨最主要因素的食品价格的回落。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我国CPI今年以来稳定在一个低位,达到年初确定的“2012年CPI稳定在4%以内”的目标没有问题。但是,我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仍然很高,就今年的数据来看,9月份M2为943700亿元,同比增长14.8%,而1到9月份M2平均增幅为13.4%,由此可见,我国流动性仍然过剩,通胀风险仍然很大,通货膨胀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民币发行量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另外,目前,我国经济走到了成本上升阶段,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环境保护成本等等各项要素成本都在上涨,这些将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如何解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我认为应该靠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吸纳成本上涨,遏制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力不强,所以很难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吸纳成本上涨,因此这也是我国面临的发生通胀的又一个大的风险。
  二、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经济下行状况,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认为,投资本身首先应该是企业行为,一个项目该不该投、投多少、何时投,企业家肯定比政府官员更清楚、更了解市场,所以政府应该把投资问题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家。只有做到这一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企业主体功能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很多企业之所以还在维持旧有的模式,有很多是由于目前的价格因素没有到位,比如劳动力价格还没有真正市场化。为了让企业增加创新的动力,我们政府应该相应地提供一些配套措施。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由于在整个经济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垄断。垄断的存在使得垄断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企业不用通过创新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也就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了。二是由于当今社会注重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的现象导致的。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支撑,没有人愿意做实体经济,那么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肯定不足。其次,作为政府来说,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和鼓励企业创新。比如:对于创新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免税的办法加以鼓励;对于技术改造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给企业贴息。
  三、中小企业要“合”、“精”、“创”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的转型周期,虽然基本面向好,但是内需不足、出口下降、企业不振、融资困难,给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而且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更加复杂和严峻。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大量中小企业命运引起社会关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转型。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第一,中小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联合”上。联合不仅指做合资企业,更指开放式、多形态,战略性合作。不是讲实体上兼并,而是要分享经营理念和信息。首先要联合自己,在国际产品市场、设计等各种信息、理念模式以及经验上实现共享。建立联合会、俱乐部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第二,中小企业要走“小而精”的道路。联合只是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但能否真正生存还取决于核心竞争力。这里的“小”,不仅是指固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少,还有经营重心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但是潜力很大)。在理论上叫“利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占领市场,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收益的战略)。中小企业不能再走那种高生态成本,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路线。当前我们提出要迈向消费经济,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
  第三,中小企业的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欧美很多中小企业主出门旅游也不忘调查市场,他们对国际市场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比大企业还好。在美国,研究企业家就意味着研究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也有流程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和经验模式的创新。中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企业家,但都来自大企业,中小企业中领先优质的企业不多,还需走强身健体的道路。无论转型还是结构调整,要强调集中在产业层次、政策层次。
  【作者简介】
  张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吴伟正,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探索研究的热点,只有少数学者关心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一个拥有清晰的企业文化的企业,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在该企业的“光谱”企业文化下的员工行为,并结合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提出优化。  【关键词】光谱;企业文化;员工行为  经过长期的努力,X集团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和特色,建立了以“光谱”为文化主题和文化象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该企业的
期刊
【摘要】明初建文帝所统治的朝廷被只据一隅之地的燕军覆灭,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图不无关系。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将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于建构一个以文臣为主体的政府,但他同时也封建藩王,希望通过“文官治理、藩王拱卫”的战略来保护大明江山,然而他的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关键词】朱元璋;建文帝;文官;功臣武将  明代初期的靖难之役,发端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以此为借口起兵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两种英译本为语料,自建微型语料库比较分析了分别来自中国译者朱纯深和《中国文学》译文的两个不同英译本。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ParaConc从词汇方面入手,并在最后分析了两个译文的平均句长,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译文分析;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一、引言  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的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探索创建煤炭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而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予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文化;形成机制;路径分析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共同的
期刊
【摘要】华人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美国从19世纪中后期掀起了一股排华的浪潮,1882年出台排华法案,对中国移民入境做出严格限制。本文试图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国;排华运动;原因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被誉为“世界民族大熔炉”。但是在1882年却出台了排华法案,对赴美华工进行严格的限制,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华工
期刊
【摘要】周代礼制在国家层面建构出了等级礼制基础实体,而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祭祀礼制巩固并维护这一基础实体,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等级礼制的影响,至今也还有诸多等级思想的存留。因此,对周代等级礼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了解等级思想。  【关键词】周代;国家建构;祭祀;等级礼制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礼制影响,尤其在等级观念方面。大儒们对周代之礼不断发掘整理和加工改造,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明末杨以任的《读史四集》在《四库全书存目》中作《读史集》四卷,其被《四库全书存目》收录,说明有其特有的价值。《读史四集》曾多次再版,说明其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键词】杨以任;《读史四集》;可读性;普及性  《读史四集》是明杨以任撰。杨以任字维节(或作惟节),号澹馀,瑞金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例授知县,后改应天府(今南京市)教授。崇
期刊
【摘要】吐蕃地处青藏高原,与中原的联系存在着各种困难。唐朝贞观年间,吐蕃开始派遣使者与唐朝密切交往,双方之间的使者往来一直贯穿于唐朝兴盛的始末,安史之乱正值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任之时,使者的派遣相对发生了微妙变化。本文通过对朝贡使、会盟使以及其他使者的变化来研究唐蕃之间的关系变化。  【关键词】赤松德赞;使者;变化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且首次派遣使者向唐朝
期刊
【摘要】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高原,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对蒙古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藏传佛教的传入,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曾被推崇为国教,也经历过近两百年的间断期,不过最终,藏传佛教还是逐步与蒙古族的原有信仰和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了蒙古化的佛教,被蒙古民众所接受。  【关键词】蒙古社会;藏传佛教;传播;发展 
期刊
【摘要】环境史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目前学界对环境史的定位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本文试图通过类比环境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找出环境史所拥有的“史学特性”,并认定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以此定位则今后可以更好地以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开展环境史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环境史;历史学分支;史学特性  环境史研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新时期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