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科研创新能力是对创新思维高低和实践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本文对环境地质学专业展开了研究,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加大在教育过程中科研力度的投入、注重各学科交叉学习、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等方式,激起同学们的科研创新兴趣,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如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必须加强对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地质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
引言:推动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从提高科学技术入手,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推动未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担任民族发展的重担,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通过提高他们学习、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方式得以实现,运用创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力水平。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推出的《高等教育法》具有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国家相关教育法规的落实与贯彻,是提高他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环境地质学专业为例,研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创新思维提升的积极作用,探讨在环境地质教学过程中提高同学们的科研创新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方式,希望对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参考。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部分。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大学校园及同学们自身发展的共同需求。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有利于为国家打造出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从大学校园发展层面来看,培养同学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科研项目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从个人发展层面来看,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强弱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研究中的信息整合、对科研问题的思考判断和撰写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能力,重要的是在科研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技能熟练运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外,更在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因为各项科学研究项目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活动,从未知中寻求答案,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层面解析问题的创新思维尤为的重要。大学生科研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在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和新的研究成果中得以体现。
此外,团队协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尤为重要的,众人共同协作、部门协调、教师的研究指导和与社会单位建立起融洽的沟通等等,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这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及工作中。
二、环境地质教学中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改变教学模式
当前,在环境地质专业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的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很好的把控教学进程,并将大量的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丧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听课,久而久之会让他们感到课堂的枯燥无聊,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改变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所必然的。
环境地质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借鉴如讨论法、演示法和自主学习法等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前提下,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且应用现代科技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小视频、PPT播放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供学生学习,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加大科研力度在教学中的投入
大学校园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引导科研,再通过科研成果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内容,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科研和教學方式,其也为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科研技术、发展空间,从而增强科研水平, 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注重各学科交叉学习
环境地质学专业作为地质学科和环境学科的交叉学科,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此专业的同学们在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例如,对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地质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则相对的欠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有必要开展各学科的交叉学习。同时,加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与资源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科专业知识,鼓励他们一起合作申办大学生科研项目,进而加强各学科的相互学习。
(四)成立课外科研兴趣小组
成立课外科研小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各项创新项目在老师的引导带动下积极展开课外科研活动,积极引导各科研兴趣小组的项目与老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对学生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注重学生科研思维拓展、科研方法了和科研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充分的运用学校实验仪器设备展开科学研究。同时,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的分享最新的研究资料、了解学生研究进度、分享研究心得和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们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结束语: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了环境地质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国家、大学校园和学生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学校应当及时的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对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打造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明,郭福生,孙占学,朱志军,吴志春.地质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1:68-71.
[2]刘景东,蒋有录,刘华.基于科研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3.
[3]王碧云.大学科研创新力评价及中国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6.
[4] 肖武权.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1:148-151.
【作者简介】张丽霞(1994.06),女 汉族 四川资阳人,本科,从事护理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 。毕业院校:西安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