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郭华民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分期的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本研究中,男性204例,女性97例,男女比例为2.1∶1。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熱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三型多见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及2型分型。肺经风热型多见于1型分型。结论 鼻窦炎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有差异;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无差异。
【关键词】 鼻窦炎; 分型分期; 辨证论治
中医对鼻窦炎的治疗从宏观的辨证入手,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为了解鼻窦炎患者中医证型与患病情况的相关关系,对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之鼻窦炎病例301例,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7月~2011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鼻窦炎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4例,女97例,男女比例为2.1∶1。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31.81岁。病程最短3 d,最长40年。301例患者中,能确定分型分期的有255例,其中1型1期19例,1型2期40例,1型3期10例,2型1期14例,2型2期87例,2型3期71例,3型1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格》[1]制定。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检查鼻道、嗅裂无脓性分泌物,或CT检查窦腔密度增高,即可诊断。
1.3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不具备排除标准中任一项;配合医生调研、检查。(2)排除标准:鼻窦炎术后患者;合并有鼻腔肿瘤,或其他疾病治疗后的合并症(如鼻咽癌放疗后);伴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临床证候结果(如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因各种因素而影响资料收集者;年龄<5岁且>65岁者。
1.4 研究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症舌脉体征、分型分期等。中医证型分为五型:肺经风热型、胆腑郁热型、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2]。中医证型由2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最后核定。按照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11月修订·海口)[3]分型分期。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中医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各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n)
注:经χ2检验,χ22.94,P>0.05,各中医证型组之间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中医证型年龄的分布情况 301例患者中,根据年龄分为7组,具体分布见表2。
2.3 各中医证型病程分布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程,分为两组:<3个月为一组,≥3个月为一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2.4 各中医证型与分型的关系 具体见表4。
2.5 各中医证型与1型、2型分期的关系 具体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中,301例鼻窦炎患者,其男性与女性的构成比为2.1∶1,经检验,认为各中医证型组之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本研究结果与朱秀青等[3,5]人研究的结果相近。
鼻窦炎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本研究发现,30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1.81岁。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布为5~9岁患者20例(6.64%),10~19岁患者59例(19.61%),20~29岁患者60例(19.93%),30~39岁患者70例(23.26%),40~49岁患者50例(16.61%),50~59岁患者24例(7.97%),60~65岁患者18例(5.9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之间,而且呈递减现象,与朱秀青等[3]人研究的结果相近,而与姚和梅[5]等人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是与统计的样本量归类不同有关。
表2 各年龄组的中医证型分布表[n(%)]
注:经检验,五个中医证型组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中医证型的病程分布[n(%)]
注:经检验,χ216.85,P<0.01,认为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由具体数据可知,病程≥3个月的患者在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
表4 各中医证型与分型的关系[n(%)]
注:经检验,χ228.08,P<0.01,可认为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经风热型的病例在1型分型中所占比例要高于其他四型,而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三型的病例在2型中所占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
表5 各中医证型与分期的关系[n(%)]
注:3型不分期。经检验,χ25.98,P0.20>0.05,可认为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参与本研究的鼻窦炎患者的病程在3 d~4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61年。本研究发现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病程≥3个月的患者在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中医有“久病必虚”之说。由于久病体弱或失养,或误治失治,损伤脏腑,导致肺气虚弱,无力托邪外出,或脾气虚弱,运化失健,加之湿浊内生,或湿浊郁久化热,湿浊(热)困聚鼻窍而为其病因病机,故病程较长时,此时患者可能多表现为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等证型。
本研究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经风热型多见于1型分型,而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三型多见于2型。提示肺经风热的鼻窦炎患者,病情较轻,出现单纯型鼻窦炎的比例要比其他四组高,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外感风热,或风寒外袭,郁而化热,邪气停留于肺卫,此时可表现为肺经风热型,由于疾病初起,常常出现单纯型鼻窦炎。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寒湿或湿热凝聚鼻窍,日久则形成息肉,此时患者可能多表现为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等三个证型。而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相同。各中医证型中2期的患者均多于1期和3期。张小伯[6]认为,根据病变侵及的解剖范围大小对疾病进行分期,是被专家认同的,因为根据炎症的一般特点,侵及窦腔的多少的期与期之间是可以过渡的。根据“海口标准”,1期为单发鼻窦炎(或伴单发鼻息肉),3期为全鼻窦炎(或伴多发鼻息肉),其余多发鼻窦炎(或伴多发鼻息肉)均为2期,故造成2期鼻窦炎的患者要比1期或3期的患者多。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广东:广东省卫生厅,2003.
[2]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1-133.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 朱秀青,姜宝法,时光刚.32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0):994-995.
[5] 姚和梅,刘领波,李红英,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3):183-184.
[6] 张小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的几点意见.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227-229.
(收稿日期:2011-06-16)
(本文编辑:王春芸)
通讯作者:郭华民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分期的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本研究中,男性204例,女性97例,男女比例为2.1∶1。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熱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三型多见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及2型分型。肺经风热型多见于1型分型。结论 鼻窦炎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有差异;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无差异。
【关键词】 鼻窦炎; 分型分期; 辨证论治
中医对鼻窦炎的治疗从宏观的辨证入手,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为了解鼻窦炎患者中医证型与患病情况的相关关系,对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1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之鼻窦炎病例301例,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7月~2011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鼻窦炎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4例,女97例,男女比例为2.1∶1。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31.81岁。病程最短3 d,最长40年。301例患者中,能确定分型分期的有255例,其中1型1期19例,1型2期40例,1型3期10例,2型1期14例,2型2期87例,2型3期71例,3型1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格》[1]制定。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检查鼻道、嗅裂无脓性分泌物,或CT检查窦腔密度增高,即可诊断。
1.3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不具备排除标准中任一项;配合医生调研、检查。(2)排除标准:鼻窦炎术后患者;合并有鼻腔肿瘤,或其他疾病治疗后的合并症(如鼻咽癌放疗后);伴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临床证候结果(如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因各种因素而影响资料收集者;年龄<5岁且>65岁者。
1.4 研究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症舌脉体征、分型分期等。中医证型分为五型:肺经风热型、胆腑郁热型、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2]。中医证型由2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最后核定。按照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11月修订·海口)[3]分型分期。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中医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各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n)
注:经χ2检验,χ22.94,P>0.05,各中医证型组之间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中医证型年龄的分布情况 301例患者中,根据年龄分为7组,具体分布见表2。
2.3 各中医证型病程分布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程,分为两组:<3个月为一组,≥3个月为一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2.4 各中医证型与分型的关系 具体见表4。
2.5 各中医证型与1型、2型分期的关系 具体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中,301例鼻窦炎患者,其男性与女性的构成比为2.1∶1,经检验,认为各中医证型组之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本研究结果与朱秀青等[3,5]人研究的结果相近。
鼻窦炎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本研究发现,30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1.81岁。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布为5~9岁患者20例(6.64%),10~19岁患者59例(19.61%),20~29岁患者60例(19.93%),30~39岁患者70例(23.26%),40~49岁患者50例(16.61%),50~59岁患者24例(7.97%),60~65岁患者18例(5.9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之间,而且呈递减现象,与朱秀青等[3]人研究的结果相近,而与姚和梅[5]等人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是与统计的样本量归类不同有关。
表2 各年龄组的中医证型分布表[n(%)]
注:经检验,五个中医证型组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中医证型的病程分布[n(%)]
注:经检验,χ216.85,P<0.01,认为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由具体数据可知,病程≥3个月的患者在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
表4 各中医证型与分型的关系[n(%)]
注:经检验,χ228.08,P<0.01,可认为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经风热型的病例在1型分型中所占比例要高于其他四型,而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三型的病例在2型中所占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
表5 各中医证型与分期的关系[n(%)]
注:3型不分期。经检验,χ25.98,P0.20>0.05,可认为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参与本研究的鼻窦炎患者的病程在3 d~4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61年。本研究发现不同病程时间的各中医证型分布不相同。病程≥3个月的患者在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两型。中医有“久病必虚”之说。由于久病体弱或失养,或误治失治,损伤脏腑,导致肺气虚弱,无力托邪外出,或脾气虚弱,运化失健,加之湿浊内生,或湿浊郁久化热,湿浊(热)困聚鼻窍而为其病因病机,故病程较长时,此时患者可能多表现为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等证型。
本研究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经风热型多见于1型分型,而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三型多见于2型。提示肺经风热的鼻窦炎患者,病情较轻,出现单纯型鼻窦炎的比例要比其他四组高,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外感风热,或风寒外袭,郁而化热,邪气停留于肺卫,此时可表现为肺经风热型,由于疾病初起,常常出现单纯型鼻窦炎。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寒湿或湿热凝聚鼻窍,日久则形成息肉,此时患者可能多表现为脾胃湿热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等三个证型。而不同中医证型的分期分布相同。各中医证型中2期的患者均多于1期和3期。张小伯[6]认为,根据病变侵及的解剖范围大小对疾病进行分期,是被专家认同的,因为根据炎症的一般特点,侵及窦腔的多少的期与期之间是可以过渡的。根据“海口标准”,1期为单发鼻窦炎(或伴单发鼻息肉),3期为全鼻窦炎(或伴多发鼻息肉),其余多发鼻窦炎(或伴多发鼻息肉)均为2期,故造成2期鼻窦炎的患者要比1期或3期的患者多。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广东:广东省卫生厅,2003.
[2]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1-133.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 朱秀青,姜宝法,时光刚.32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0):994-995.
[5] 姚和梅,刘领波,李红英,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3):183-184.
[6] 张小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的几点意见.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227-229.
(收稿日期:2011-06-16)
(本文编辑:王春芸)